分享

曾习经进士的文稿《蛰庵诗存》

 凯哥好心情f6v8 2020-06-10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五经富锅厂书香门第多锅厂四村的祠堂堂名叫继述堂书写者乃棉湖进士曾习经

博士特别走访棉湖说揭西一带的曾氏先祖自北往南迁一为避战乱二为寻觅发展新地方选择两个地方来安村立寨一个是五经富第二个是棉湖结果五经富上游的曾姓繁衍人口多棉湖下游的曾姓出的人才更显贵更突出
就拿曾习经来说棉湖曾氏同他哥哥同年考中举人然后再考又中进士所以棉湖的进士第就是曾习经的家

▲曾习经像

博士讲在街巷里要熟人带一般才找得到会去走访进士地因为曾习经同五经富渊源甚深
应新老师曾讲过锅厂流传这样一句话
堂上有字堂下有花不是有钱也儒雅
堂上有画堂下有花即使有钱也老鸦老鸦即讲话没有信达雅没有文化)。
这是讲家不可以光有花草树木跟画画必须要有字教文教
博士带来了蛰庵诗存这是曾少波先生赞助的曾习经诗抄

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诗抄字教
曾习经号蛰庵这是棉湖曾氏在朝中做官到最高的
习经者习文尚经也
蛰庵蛰者退守也潜藏也庵者清静也自在也
逢清朝末年乱世曾习经晚年时见民生聊苦于宗亲亲友于贫困者周济之穷困者抚慰之感叹道吾不能如佛家舍身救人惭愧为圣贤门徒愧受朝廷厚恩
居然散掉书画换以米粮救国灾民难曾习经与梁启超先生常有书信往来梁启超赞他岭南少见之完人也

▲梁启超为《蛰庵诗存》题写的序

古代所谓完人必须有功德言于国家立功于民众建德于后人立言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讲曾习经年少时刻苦异于常人每晨比农人起得早大声诵读诗书即夜又比乡民晚睡于微灯烛火间奋笔疾书
乡人愧叹言吾等农耕皆不如夫子之勤快
曾习经说吾生性鲁钝若非勤能补拙断不能有所成就
此乃谦虚之言勤奋者常说自己不够勤奋
有能力不会喜夸耀无知识才好摆架子
及至习经先生中进士于京都常念儒者承家先孝悌学人报国在文章时常为写好奏疏闭门谢客作好诗文谢绝应酬在繁华风尘之地保其刚正节操因此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
蛰庵大有闹中取静之意
古人云闭门即是深山无求随处净土
但闭门读书谢绝外缘独坐每将诗书伴闭门常与松竹邻即便在京都红尘场即是庵庙净土人间天堂
五经富大老师步瀛秀才同曾习经关系极为密切亦有诗文往来锅厂的继述堂是曾习经进士题写仅存极为不多的墨宝继述此二字便是增加道传一贯的特点
博士讲曾氏的祠堂有古代帝王御批道传一贯”,因为出了曾夫子

▲曾庙雍正帝御笔“道传一贯”匾

儒家孔孟之道乃曾子承前启后善继先人之志善述先人之事因此继述堂是五经富名匾告诉后人要重视记录代表作就是曾子的大学》、《孝经》、《论语的整理
因此一个村不可以缺乏文教一个家少不了字教一个祠堂更需要最有力量的圣贤教诲
在这个大家都奔小康富裕起来之时我们回忆先人学习古之名人他们在功成名就之际居然也坚持文案书写这是对历史对生命对前辈最大的尊重
今天我接到博士送来的蛰庵诗存》,心中震撼加惊喜五经富真需要大家努力去整理好的诗存文稿这是历代真正的精神财富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