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三求:心净、儒雅、致远

 四地闲夫 2020-06-10

读书求学,古往今来成就人生之必行之径。儿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唯有读书高。

成年后,“书中自有加官进爵之妙招,书中自有溜须拍马之绝技”,唯有读书俏。

但当夜深人静之时,三省吾身,顿觉空空如洗,一无所获,自感读书无数,却执笔不见字落。

辗转反侧,脑海除“名利”,仿佛不识其它?起身立于窗前,远眺闪闪灯火,黑暗中释放出丝丝曙光。寒窗数载、挑灯数夜,功成何在,追求何为?

短暂光阴、飞速年轮,弹指一挥间,生来何为?黯然伤神时,顿觉醒悟。

读书,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想的太多;读书,一件艰苦的事,我们懂得太少;读书,一件高尚的事,我们求的太低。

何为读书,我以为涵民族之精神、续先辈之遗志、传做人之灵魂,孜孜以求,便是也。

求心净

“五行不净,输的干干净净”;“雅”“俗”互转之间,唯读书能清心寡欲。

脆薄纸页,无不承载着悠远历史、浓缩着沧桑人生、演绎着壮丽文明、启蒙着遥远未知。

读之,浮躁可以变得沉静、肤浅可以变得深刻、狭隘可以变得宽容、自卑可以变得自信、猥琐可以变得高尚、黑暗可以变得光明。

置身于书海世外,涤荡人性污垢,许多事便不再使自己变成傀儡,许多人也并非是处处为难自己。

读书,让人放下。追逐生活的真谛,追梦生命的释然。不知不觉中,便知光阴的可惜与可贵,便知生命的可亲与可敬,唯有珍视、方行久远。

读书,让人担起。心有所思,便行有所动。书读万卷,便可知青史留名贵有担当;思行千里,便可知世人敬仰绝非全达官贵人。心存担当、心系苍生、心向善意,纵使身居斗室,也能造福千里。一杯清茶,一卷好书,临窗读之,也是心之达意,净之灵魂。

求儒雅

古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儒雅,绝非与生俱来的风流倜傥;绝非一掷千金的土豪霸主;绝非卖弄妩媚的绝色佳人;绝非名牌行头的趾高气昂。儒雅,不是酒桌上的“会来事”;不是交际场的“能办事”;不是舞池里的“办好事”。

何为儒雅?古有秉烛夜读《春秋》通宵达旦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

儒雅,是一种不装腔作势、不趋炎附势;是一种不掉书袋、不乱矫情;是一种不故作深高、不违背良知。做到:行,堂堂正正;做,光明磊落。而这一切,根在于学识深湛。即,读有字之书,增强人生厚度;读无字之书,增强人性高度,做一个温文尔雅之人。

求致远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能走多远的寻求也更加强烈?有时因走的太匆忙,忘记了出发的起点;有时因迷恋沿途的风景,忘记了前行;有时因偏的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礼记·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生的命题,须躬其一生来思考、来实践。“三思后行”以致远。何为思?唯读书求学以释疑解惑。明辨是非、明析对错、明事达理,凡事想一想,道德能够过得去?良心能否过得去?“心有高标”以致远。

读书就像一杆标尺,量出思想的距离、读书思想的距离、缩短思想的距离。

标尺的刻度记录着与智者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与未来的对话。“持之以恒”以致远。奥·康纳说:

“好书是思想与观念的源泉,是防范无知、失望、寂寞、迷信、固执、小气以及老年时的冥顽不灵等的保险单。”

唯有潜心阅读、潜心思索,方能挣脱名缰利索的束缚,追求一份恒古不变的价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境界,永保一颗前行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