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群嘲的杨丽萍,让我看到传统对女性的恶意丨毒药头条

 听雪楼75iz4v14 2020-06-10

杨丽萍被群嘲了。

写这个开头,毒药君就像把史前文物当最新产品发布一样看待。

毕竟,这则新闻已经是旧闻了。

毒药君想说,嘲讽杨丽萍的网友,还会卷土重来,再一次盯上其他名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杨丽萍的嘲讽是旧闻,也是预见。

因为一则生活视频,某位网友看出杨丽萍的“失败”,“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



多年以后,当后人看到这是2020年依旧存在的价值观,他们会感觉很魔幻吧?

毒药君不否认女性的生育价值。

可如果用生育价值来否定她们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观就非常可疑。

为啥这样说?

母亲和妻子的身份,不是女性的上限。

她们的身份还可以更加多元,男性拥有的,女性也可以拥有

这未必能够得到每个人的认同,因为男尊女卑是传统。

今天毒药君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被男尊女卑观念杀死的女性的故事。

看不见的女人

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


2019年,影片进入戛纳,斩获一种关注大奖。

戛纳加持,口碑不俗,它在同年深圳场的巴西影展被定为开幕式影片。

然而,影片出现了让影迷很不愉快的技术问题——

里面的大尺度戏份,做了消声和毛玻璃遮挡处理。

这种处理自然损害了影片的艺术质量。

为了方便理解,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看不见的女人》采用双女主叙述。

一个是娇艳烂漫的姐姐,一个是娴静优雅的妹妹。

她们出生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中产阶级家庭。

女大当婚,按照父母的计划,两姐妹找个差不多的人嫁了就行。

不同性格的姐妹俩,拿着相似的底牌,却不愿打出相同的结局。

姐姐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老爸给她安排相亲之前,果断和一位水手私奔。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看上的水手是台中央空调,喜欢给每个女人送温暖。

宁缺毋滥,姐姐决定分手,重回一直被她视为监狱的原生家庭。

再次回到家,一切都不一样了。

此时的姐姐,已经是怀孕多日的未婚妈妈。

爱好钢琴的妹妹,据说已经去维也纳追寻梦想。

父亲没有给她拥抱,而是一记耳光。

在他眼中,私奔+未婚妈妈和妓女没啥区别,姐姐是全家的耻辱。

姐姐非常刚,表示一旦被逐出家门,就与父亲永不相见。

没有技能傍身,想要谋生,姐姐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为了养娃,她去工厂充当最廉价的劳动力。

挣来的钱还要节衣缩食。

她计划攒上一笔,去维也纳看望多年不见的妹妹。

钱攒够了,有关部门却告诉她,想要带娃去维也纳,必须要得到小孩生父的授权

意思简单粗暴,女人不具备证明孩子可以出国的资格

不能去维也纳探望妹妹,姐姐就一直写信——

她不知道妹妹的具体地址,于是请求母亲转寄。

她希望有一天,这些信能够让姐妹重聚。

唯一让姐姐感觉到温暖的是,她遇见一个视她如亲人的老大姐。

一直保持单身的老大姐,像个小天使一样,帮姐姐带娃养娃。

后来,老大姐患病离世,将房产留给了姐姐。

有意思的来了,按照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律,老大姐没有资格直接将房产转到姐姐名下,她钻了个空子,两个人交换姓名。

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姐姐接受了这个建议。

然而,她不知道,这个建议间接地杀死了妹妹。

姐姐私奔后,妹妹也和姐姐一样,始终寻找彼此。

这些年,妹妹过得也是一言难尽。

姐姐追求爱情与自由,却备受贫穷折磨。

衣食无忧的妹妹,并没有去维也纳追求梦想,而是接受父母的安排,为家庭献祭了自由和梦想。

这个家庭是原生家庭,也是新婚家庭。

妹妹按照父母的意志,嫁给一位经济适用男。

可这个男人,只希望她成为贤妻良母

《看不见的女人》用大胆的镜头来表现这对夫妻的违和。

洞房花烛夜,经济适用男会喷催情剂,将她按在卫生间的地板上摩擦。

这段成人向的镜头,就在深圳影展上惨遭马赛克。

事实上,如果直面这段镜头就会发现,经济适用男对妻子的求欢,粗鲁野蛮,更像是一场披着婚姻外衣的强暴

从肉体到精神的强暴,他一次都没有放过。

妹妹弹奏钢琴时,他想要在钢琴上嘿嘿。

对经济适用男来说,妻子是可以随时随地发泄欲望的工具

经济适用男不会觉得奇怪。

因为传统告诉他,男尊女卑,女人就应该为男人奉献。

这个价值观注定妹妹要维持这段婚姻生活,就需要不断压抑梦想和自我。

第一胎降临,她按照契约履行了妻子的责任。

然而在她决定追寻梦想,拿到维也纳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她却被告知二胎来了。

上学还是生二胎,在经济适用男的逼迫下,她选择了后者。

味同嚼蜡的婚姻生活,让妹妹非常怀念姐姐。

她通过私家侦探,尝试过找寻姐姐的下落。

直到有一天,侦探告诉她,发现了姐姐的墓碑

这让妹妹心灰意冷,她放火烧掉了自己心爱的钢琴。

或许有人不能理解妹妹的行为。

其实很简单,姐姐死了,那个一直鼓励自己追寻梦想的支柱倒塌了。

烧掉钢琴,意味着她杀死了想要成为的自己,转而接受社会制约,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一个大众眼里所谓的模范主妇。

此时的妹妹貌似活着,但她的灵魂,其实已经随着那架燃烧的钢琴一道死去。

看完影片,我在想,妹妹不喜欢家庭赋予她的身份和责任,如果她逃跑了呢?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成为《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高更原型),把爱好淬炼成技艺,逆天改命。

还有一种可能,姐姐的命运就是她的将来,陷入贫困陷阱,无法自拔。

不出意外,我感觉妹妹大概率还是会步姐姐后尘。

一是高更很难复制,二是,社会对大龄单身女性的恶意相当凶悍

姐妹俩都在承受着父权的压迫,姐姐失联后,她们的父母和丈夫,都主动隐瞒了彼此的信息。

即便两人就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姐姐临死前都没有见到妹妹。

她们成为彼此最遥远却又最亲近的人。

这种看不见,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习俗和传统。

妹妹会手把手教女儿做家务。

到她垂垂老矣,这个女儿也为人母,如同千千万万个家庭主妇一样,负责为家人端上饭菜。

一辈催一辈,这就是女性命运的传承

《看不见的女人》聚焦的是上世纪50年代,直到今天却依旧发挥着强大威力。

在深圳场的巴西影展上,有记者问主演巴西的父权什么情况,亲子关系又是怎样的状态?

这位主演的回答,不太乐观:

关于父权的问题,50s的里约热内卢父权非常严重,至今并没有太大改变。不仅仅是巴西,全球其他地方永远是男人有话事权,在决定一些事情。现在在巴西,这个问题很受热议,大家都在讨论。这部电影的名字,看不见的女人在全球都有,这是系统和体制的问题,是社会架构的问题。所以这部电影也是在讲生活这个社会里女人所面临的压力,对女性的人生多么具有毁灭性。

关于亲子关系,很明显现象是,50s之后巴西人的兄弟姐妹,像你们一样,也越来越少了。这个趋势也可以说明因为女权的活动,女性地位有所提升,意味着女性不会只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在生育上了。

在我们这里,我们国家出现杨丽萍这样的女子,是女性生存空间的进步,而非女性的失败。

母亲和妻子当然是人类文明的必不可少,但用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身份捆绑,甚至用道德束缚女性的发展,这是看不见的暴力

或许有人就像那位1.1万高赞的网友一样,认为我生娃我快乐,我就不愿意拥有更加多元的身份。

这当然是一种自由。

但这种自由,不足以证明它比不婚不育更优越

我爱吃馒头,你爱吃米饭,双方本可以井水不犯河水,没必要争个卑贱优劣,你死我活。

当然有人说,生娃当媳妇,是女性生存的本分,这就是传统。

但是,你有没有像鲁迅那样思考过,

“从来如此,便对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