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胞胎被不同原生家庭收养:改变孩子命运的,从来就不是钱

 纤纤791 2020-06-10

文 | 雾满拦江

(01)

早年的时候,有个英国妈妈,生了三胞胎。

还养不起,就送去了领养机构。

然后呢,领养机构拿这仨孩子,做个冷酷的实验。

——把三胞胎分开,送给三户人家,看这对孩子的人生成长,会造成多大不同。

那么这三户人家的标准,是如何选择的呢?

(02)

三胞胎的大宝,被一个富裕家庭所领养。

父亲医生,妈妈律师。收入高,智力高。

三胞胎的二宝,被一个中产家庭所领养。

父亲是个教师,权威而刻板,一家人生活在中产社区。

领养三宝的,是个蓝领家庭。

他们本是移民,开了个小商店,全家人的教育程度都不高。

此后三个孩子,各在各自的环境中成长。缺大德的领养机构,定期对这三个家庭进行“成长回访”,记录各种数据,但就是不告诉他们真相。

所以这三个孩子,就按照各自所在家庭逻辑,慢慢长大了。

19岁那年,富裕家庭的大宝考入大学,在校园里,他震惊地看到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他看到的,是二宝。

两人考入了同一所大学。

两人相互看着对方,感觉此生不再需要镜子。然后他们对自己的身世追根溯源,把三宝也给找到了。

分隔19年,兄弟再相见,这事在当时引起轰动。

初看起来,三个孩子虽然成长环境隔绝,但基因里带来的东西不可改变,他们的兴趣相同,习惯相同,坐姿相同,神态相同,他们抽同一个牌子的烟,都喜欢摔跤。还有,三胞胎喜欢的姑娘,是同一种类型。

然而这只是表面。

——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些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03)

三兄弟相聚之后,合开了一家餐厅。

因为他们是相貌体形完全一样的三兄弟,所以生意火爆。

但三兄弟的不同个性,争吵难免。所以大宝很快宣布退出,他不玩了。

乐观的三宝没心没肺,该吃吃该睡睡,什么也没影响到。

可是二宝却崩溃了,他觉得大宝出走,都要怪自己和三宝不好,把大宝挤走了。于是二宝开始反思,自责,痛苦,开始折磨自己。

二宝就是这样的性格。

生活中一点点小事,大宝没感觉,三宝没反应,二宝这边,已经活不下去了。

后来,大宝越活钱越多,三宝越活越没心没肺,而二宝却凡事纠结,苦痛不堪,终于有一天,二宝拿起枪来,对准自己,轰!

他自杀了。

自杀了。

(04)

三个孩子秉性不同,是因为三个家庭的养育方式不同。

大宝家庭,父亲医生,母亲律师,两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忙。

但再忙也不忘关心孩子,他们尊重大宝,无论家里做什么决定,总是要心平气和地商量,大宝虽然只个孩子,他的意见却同样会受到尊重。这就培养出了大宝极成熟的性格,别人拿他当回事,所以他也理所当然地拿自己当回事儿。

三宝家庭,是三家中最穷的。但父亲是个优质暧男,乐观,热情,而且特别喜欢孩子。每当三宝有点儿小小进步,父亲必然欣喜若狂,大力拥抱孩子,大声鼓励孩子,毫不掩饰地表达以三宝为傲骄的心情。

所以三宝是个不缺爱的人,这让他面对生活变化时,能够从容淡定,始终不失其乐观的精神。

悲催的二宝,他沦为实验品,摊上了一个变态的父亲。

(05)

二宝的父亲,是个老师。

按说老师最应该懂得教育心理。

但并不然,这个父亲,似乎一辈子仰人鼻息,现在逮到个可怜孩子,终于轮到他逞威风了。他给二宝制订了严格的军事管理条例。

平时他对二宝的所谓教育,也是采用打压的模式,当众惩罚更是常事,让二宝全无尊严。二宝遭受指责已成习惯,无论发生什么事,总是条件反射的,认为是自己“不够好”,并因此而惩罚自己。

后来开枪自杀,就是因为二宝凡事归过于自己,他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自责中,这种频繁的否定太多了,总会有一次,让他给自己来了个彻底的否定。

二宝的性格形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原生家庭。


(06)

到底什么叫原生家庭呢?

至少在这个故事里,原生家庭,意味着对一个孩子的初始性格设定。

比如说,二宝的收养父亲,处心积虑地把孩子的性格,设置成了“负罪型人格”。

负罪型人格,凡事喜欢说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这种针对自我的否定与攻击,来源于多年训练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是数万次心理暴力而形成。比如二宝在他的家庭里,父亲每天斥骂他10次,打一顿,那么二宝在20岁前,就经过了60000次的强制。如果二宝曾有过反抗,父亲为了镇压他,会把训练次数提升到100000次。哪怕是尊佛,被人这么恶意的训练10万次,佛性也早已磨灭,只剩下生物本能了。

所以负罪型人格的脑子里,形成了这样固化的死循环:

第一步:事件。

第二步:归责。

第三步:攻击。

所以网上有句话,有爱的孩子,用爱治疗一生。缺爱的孩子,用一生治疗爱。然而你瞧瞧他脑子里的这个条件反射环,他的一生是远远不够治疗爱的,因为他脑子里就没有治疗程序。

这类孩子遇事,先要找“这事怪谁”,多数时候是这事要怪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然后对自己展开攻击。比如三胞胎家的二宝,他就是在一切事情上,把责任归于自己。

后来这类人感觉这样不妥,就把责任归于“原生家庭”,然后对家庭进行狂猛攻击,攻击完了,再找机会来第二轮攻击,第三轮攻击……如此反复以至无穷,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治愈自己,因为这无休止的攻击并非治疗。

要怎么办,才能解开这个认知上的死结呢?

——训练自己,给自己的大脑,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循环。

(07)

给大脑建立新的循环,无非不过是大宝和三宝的思维流程:

第一步:事情。

第二步:是否有解决方案?如果有,到第三步。如果没有,到第四步。

第三步:立即行动,解决问题。

第四步:下一桩事体,回到第一步。

所以你看大宝,在兄弟三人开餐厅时,一旦他发现这样没什么意义,就经过这个简单流程,迅速地放弃了。

而三宝,也是经过这个流程,开启没心没肺模式。

所以大宝理性,三宝乐观,他们都有幸福的一生。

如果你,经常为一些小事反复纠结,常在内心对自我或家庭展开攻击,就有必要拿张纸,把这个流程抄在上面。以后再遇到事儿,就拿手绺着,按这个流程来。开始时很费劲,因为你大脑不是这么运行的,但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大脑里自然形成一个新的脑回路,再遇到事情或问题,自然进入这个流程,你就可以走出二宝的宿命,而享受到大宝或三宝的快乐人生。

雾曰

让我们心中的灵性爆发出来,

这会赋予我们更为强大的力量,

让我们遇到真正的高尚人品,

让我们的生活,

获得安全、快乐与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