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前,安阳有两所省立中学,省立第11中学,省立第二高级中学,前者只有初中,后者只有高中。安阳省立11中的历史很悠久,能追溯到乾隆年间的昼锦书院。昼锦堂的典故,不少朋友知道,韩琦的家庙到清代改了书院。不过民国时代,河南这样的穷地方,教育经费少得可怜,到了安阳更是仨瓜两枣都不嫌少,可饶是如此也不够啊! ▲昼锦书院现址,图片来源网络。 ▲韩昼锦堂遗址,图片来源网络。 没办法,只能靠出租门面房,然后把租金放在当铺生息的办法,来作为学校的教育经费。 就这样,河南省教育厅也盯上了,派专职会计来管理,鸬鹚腿上那不是肉吗? 听起来这个制度不错,校长和会计不是一路,互相监督,可那时候机关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教育厅也不能例外,派到下面当会计的也是厅长的鸡犬,什么成色都有。 这间中学的校长就吐槽:教育厅派的几个会计,多半有毒品嗜好,贪污成性,我常告会计,撤换一个,又来一个亦是同样,闹得我头痛眼,常想辞职。 好不容易下来个督学,也是糊涂蛋,看学校自筹资金搞起来科学馆、实验室,大发雷霆,说这钱你们应该交给省教育厅,由我们来花! 还好当时的教育厅长是我们河南大学的校长,也是原先焦作工学院的校长李敬斋,老李说这是好事,你们走个程序,我再批给你们点,又给了五千元。 ▲李敬斋像,图片来源网络。 河南穷,五千块,好好跟土匪还还价,就能赎出来一个县长了。 现在文物值钱了,可在民国,我们大河南这样的文物大省,文物随便挖,感兴趣的朋友,往前捋,我写过洛阳城乡人民集体挖文物的盛况,今天咱说安阳。 安阳有殷墟啊,甲骨文的发现地,王懿荣能在北京发现安阳来的甲骨上有文字,当地人民也注意到了,有位中学校长,很小就听他祖父说这事儿,直到董作宾来,才看到实物。 董作宾,熟悉考古和甲骨文的朋友都知道,殷墟发现的大人物,著名甲骨学家。挖得多了,也觉得该给安阳当地留点念想,就把一部分甲骨和一整副人骨,分给安阳中学,不知道现在这部分文物在哪儿? ▲董作宾,图片来源网络。 董作宾来安阳是代表中央研究院,可你这样挖掘,让河南省博物馆怎么看?当河南省博物馆馆长何日章来到安阳,跟董作宾一起住到安阳中学里的时候,两个河南人,为了殷墟挖掘的事儿争论起来。 董作宾说,你们不能挖,这地方归中央研究院管! 何日章大怒,你不是河南人吗?河南的地方,河南博物馆为啥不能挖? 安阳县长一看两位大学者撕破脸,真心不知道该站在哪方面,干脆中立。 还是安阳中学校长看不下去了,说这样吧?你们各占一块,各挖各的。 这个八卦,河南博物院不会告诉你,考古界也不会说,不过正好安阳中学的校长在文史资料里写下来,我看到了! 豫北安阳城西南五十里有个宝山,这里有个万佛沟。依山遍刻石窟,建造年代自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西历546)至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是全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1930年代初,安阳中学校长张天骥每年都要去考察几次,“小龙门”的说法,很可能最早就是他说的,当时他就认为万佛沟的造像风格和龙门石窟相似。 但是很可惜他发现晚了,日本文物商人早就买通当地人,把不少佛头给弄走了。乡民告诉张校长,最初来了几个日本人,看哪个好,随手就给敲掉,带走了。后来干脆花钱,请当地人来砸,一百元一个佛头,一年下来,沟里面的佛头就都没了。 张校长从草丛里捡到一个,收藏在安阳中学,这里真是个宝库,还有甲骨文和商朝人骨架,可没多久鬼子来了,这些就都被鬼子能拿的拿走,不能拿就毁了。 搜了下万佛沟的照片,想起龙门石窟对面的西山石窟,同样十室十空,心里难受。 ▲安阳万佛沟,图片来源网络。 ▲安阳万佛沟,图片来源网络。 读到这条,我很感慨,不读本省的文史资料,作为生长于斯,又是学历史的,很多东西,都不知道。 抗战爆发没多久,黄河以北基本就被国军丢失殆尽,人人成了惊弓之鸟,豫北的大中专院校纷纷南逃,河南省教育厅给安阳中学安排的落脚点在汝南(今属驻马店),没多久军情紧急,又不得不先奔镇平(今属南阳),再逃内乡。 校舍刚刚搞好,突然了群大兵,可把校长吓坏了,撵走学生改兵营还不是家常便饭?可这团的团长却没这么做,而且坚决不肯搬进来。 校长感动坏了,找团长致谢,后者也掏心掏肺,说:不住学校,不仅因为安阳中学是我的母校,关键是我这团是新兵组成的补充团,都是抓来的壮丁,新盖好的学校啥都好,就是没有院墙,而且窗户为了光线好,都是大窗户,太不坚固,让新兵住进来,晚上他们打破窗户逃跑,我可没办法给上峰交代,搞不好我的脑袋就得搬家! 校长这才想起来,沿途国军抓丁,包括这个补充团的新兵,都是绳捆索绑,串成一串,旁边还有人端着枪押解,形同土匪绑票,所以居住时必须找坚固房舍,最好形同监狱是最好的,显然旷野中的学校不合适,跑了兵,领头的吃罪不起,真不是爱母校。 民国时代的衙门一样门难进脸难看,安阳中学在战乱中一路南迁,没了原先贴补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临街门面房和当铺利息,只能全靠在鲁山的教育厅、河南省粮食管理局拨粮款。 安阳中学的校长张天骥,那可是本省教育界的名人,他是北师大毕业的,北师大是河南教育界第一派系,又是省立二中的老校长,跟教育厅长鲁荡平非常熟悉,粮管局长更是他的北师大同学。 可张天骥拿着教育厅的条子,到粮管局领粮款,却被主管人员噎得半死! 一帮校长领款,张校长来得不算晚,大家排队呗,可等来等去,别人都办完了,主管人员也不给他办,前者为了师生只好赔笑一次次凑过去客气,可对方总是卫生眼球,一副屎粑粑脸。 其他校长办完手续都走了,就剩张校长一个人,主管人员径直锁抽斗,就要走,完全不理会张校长,老张急了,又过去请对方开支票,说轮也该轮到我了,您就给开吧,手续齐全,您没有不开的理由啊! 可对方却吆喝张校长:“出去出去,破烂衣服,满身臭气。” 接着起身便走开了。 老张欲哭无泪,楞在办公室门口,背靠锁着的房门,他想这可是战时啊? 全校师生等米下锅,您这出戏,到底啥意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