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餐的套路

 Oldfan老烦 2020-06-10

“起承转合”是作诗的套路,“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是做贼的套路。吃饭也有套路,冷荤、热炒、大菜、汤羹、点心,不能错了次序。西式的正餐也有一定之规,传统的高档宴席按着繁文缛节吃下来,可以多到十三道菜。现在没有人那么吃了,最常见的是three course meal(三道菜)或four course meal(四道菜),五道以上的不是没见过,但非常少。

1. 餐桌摆放

中餐不论吃多少道菜,每位客人一双筷子吃到底。而西餐则讲究吃一道菜换一副餐具,用过的撤下去再上新的。如果是正式的宴请,比如婚宴,一席有几道菜,分别是什么菜式,事先都准备好了,因此入座的时候全席需要的餐具已经摆好,密密麻麻一大桌子。平时我们去餐厅,用不了那么多,餐桌通常是按照三至四道菜来准备的。


餐具 (图 by  TerriC / Pixabay)

使用刀叉,左手叉右手刀,摆放自然也按这个规矩。如果有两套以上的刀叉,用的时候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一般靠外面的一套小一些,是用来吃沙拉或前菜的,靠里面的比较大,是吃主菜用的。因为餐厅事先并不知道客人会点什么菜,主菜的刀叉都是最常用的式样。如果客人点了牛扒、羊排这类厚实的肉菜,服务员会把桌上原来的刀撤下去,换上一把比较大的牛扒专用刀。如果客人点了意大利面,尤其是spaghetti这类比较长的面条,服务员会再送上来一把勺子,方便客人叉子勺子并用一起把面卷成团送进嘴里。如果右手边两把刀的外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勺子,那是喝汤用的。也有餐厅并不预先摆上汤勺,等客人点了汤再由服务员送上来。

座位正前面放盘子的地方放着餐巾,入座以后把餐巾打开,可以铺在腿上,如果有盘子也可以把餐巾的一角压在盘子下面。按照传统的礼仪,餐巾自然也可以围在胸前,不过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正式的场合,或是比较高档的餐厅,座位前面已经放上了一只扁平的大盘子,这是charger plate(托盘),摆样子的,上菜的时候盘子端上来直接放在这只托盘里面。如果有托盘,餐巾就卷成筒状或折成花样放在托盘里面。托盘前方有时候还会打横放一把尺寸很小的勺子和一把小叉子。这是吃dessert(甜品)用的。从入座到吃甜品以前,托盘一直放在座位前面。所有人吃好之后,上甜品之前,桌上所有餐具包括托盘全部撤走,只留下前面横放的那对叉子和勺子。

杯子也是事先放在桌上的,靠右手边,刀的右上方。最常见的是一高一矮两只杯子,高而瘦的用来喝white wine(白葡萄酒),矮而胖的则用来red wine(红葡萄酒)。如果有水杯,会放在刀和酒杯之间。虽然所有资料都显示杯子应该放在右手边,但在宴会中我也见过酒杯和水杯分列座位两边的摆法——酒杯在左手边水杯在右手边。餐厅里,客人入座之后服务员会询问需要什么酒水,然后根据客人点的酒水对桌上的杯子进行二次调配。如果不点酒,服务员就把酒杯撤掉,只留下水杯,或是把白酒杯撤掉,留下红酒杯盛水。桌上预先摆放的可能还会有一只带托盘的瓷杯子,这是餐后吃甜点时喝咖啡用的。

座位左手边,叉子外面,通常有一只小盘子,上面有一把很短、没有刀锋、刀头呈圆弧或三角形的小刀。这个盘子是餐前吃面包用的,这把刀是butter knife(黄油刀),扁平的设计方便把黄油均匀地抹在面包上。

2. 点酒水

领位的服务员把客人带到桌前入座后放好菜单便会悄然离开,负责这一桌的服务员适时出现。自报家门,告诉客人自己的名字以后,服务员会先问'Can I bring you some drink to start with?'(我可以先给各位上些饮料吗?)在fine dining(正餐)的餐厅,酒单往往比菜单还有厚,以wine(葡萄酒)为主。有些酒可以开零按杯卖,大部分只能按瓶卖。如果你像我一样,对葡萄酒没有太多苛求和研究,可以看看餐厅有哪些house wine(本店常备酒)。多数正式餐厅备有红白各两三种house wine,价位在该店所有酒里属于中等偏低,味道一般不会出错。House wine都是可以按杯出售的。

如果点原支葡萄酒,按规矩服务员拿上来先给客人看过,征得同意以后才开瓶。新开瓶的酒还有个试喝的步骤,就跟买西瓜不管懂不懂总要拍拍听听一样。服务员会询问座中哪一位尝酒,取过那一位的杯子倒上一点,尝过以后得到肯定才为每位客人斟酒。理论上讲,客人尝过以后如果不满意是可以退换的,但我没见过有人这么干。酒是预先冷藏到最适宜的温度才上桌的,默认不再往杯子里加冰块。如果需要,可以让服务员单拿一些冰块放在一只杯子里,自己按需加入。

当然也可以点啤酒,跟在酒吧一样,可以问服务员'What's on tap?'(有哪些鲜啤酒)。正餐大多佐以葡萄酒,啤酒种类不会太多,鲜啤酒最多两三种。传统上,Martini(马丁尼)和鸡尾酒是在餐前吃点心闲聊的时候喝的,不用来佐餐,但现在也常有人点马丁尼从头喝到尾。

要是不想喝酒,酒单上不一定写出所有软饮料,不妨直接询问服务员有哪些soft drink(软饮料)或non-alcoholic drink(非酒精饮料)。如果什么都不要,或是一时没想好,可以告诉服务员'Just water for now'(先上水就好了)。水一般是普通冰水,如果想喝hot water(热水)需要特别告诉服务员。冷水热水都是免费的,而sparkling water(气泡水)和bottled water(瓶装水)是要收费的。

3. 菜单的结构

最常见的正餐是three course meal(三道菜):soup(汤)或salad(沙拉)、main course(主菜)和dessert(甜品)。服务员去安排酒水的时间正好用来研究菜单。许多餐厅把甜品单列一份菜单,吃完正餐以后才拿上来,因此这时候要看的是前两道菜。

虽然在最为流行的配置中没有appetizer(开胃菜)的位置,但餐厅的菜单上都有这一栏。这一类菜品份量通常不大,口味不论油炸、焗烤、还是腌制,大多宜于下酒。有的餐厅在正常的开胃菜之外会有一些shareable plate,份量较大,适合人多的时候点,边喝酒边吃。也有胃口小的朋友直接把一份appetizer当一顿饭的。


蔬菜沙拉 (图 by Einladung_zum_Essen / Pixabay)

菜单上位于appetizer之后的就是汤和沙拉了。这两类,一般的餐厅都不会预备太多不同品种,因此很多菜单是把这两类合并在一起的,甚至把appetizer, soup, salad全放在一栏。如果两三个人吃饭,点了appetizer,那么我不建议在主菜之前再点汤或沙拉,多半吃不了。汤和沙拉也最好不要同时点,择其一就可以了。西餐的汤大多比较浓稠,以cream(奶油)命名的汤,比如cream of broccoli(西兰花奶油汤)、cream of mushroom(蘑菇奶油汤),或是盖着一层酥皮的French onion soup(法式洋葱汤),再或者seafood chowder(海鲜杂烩汤),汤中大量加入黄油、芝士,再调入土豆、淀粉增稠,一份汤是很占肚子的。相比之下,沙拉就清爽得多。这二者如何取舍,一是看自己的喜好,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拍拍肚子看看吃不吃得下。

“主菜”也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细分起来也有好几类。如果是吃耗时好多个小时、十几道菜的大餐,肉类菜式上次的顺序是由淡到浓,先是鱼,再是白肉,最后是红肉。因此,菜单上一般也会把这几类分别列出,点菜的时候可以从这几类当中选出一道来做main course。在意大利风味的餐厅里,pasta(意大利面)和pizza(批萨)也可能单列一栏。在非意大利餐厅很少见到批萨,但pasta作为main course的一部分列在菜单上并不新鲜。

点菜的时候通常是把前菜、主菜一起告诉服务员。如果点了appetizer,服务员有时候会确认一下appetizer是先上还是跟别的菜一起上。

至于甜品,多数是在主菜吃完之后,服务员前来询问是否需要。我的经验,如果想吃甜品,在点主菜的时候一定留个心眼,别点太占肚子的菜式,否则多半吃不下甜品。Dessert menu(甜品单)上同时还会有几款酒水,这是专为甜品搭配的。如果是wine(葡萄酒),通常是糖分比较重口味偏甜的酒,比如ice wine(冰酒)就属于dessert wine(甜品配酒)。Champagne(香槟)等sparkling wine(气泡酒)也常用来搭配甜品。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北美的甜品跟欧洲、亚洲相比多半非常甜,再佐以甜酒,我是不太接受得了。反之,如果配上一杯咖啡会更舒服。因此,点甜品的时候服务员也会询问是否需要咖啡或茶。餐后的咖啡可以是regular coffee(普通咖啡),也可以是香浓的espresso(意式特浓咖啡)。Cappuccino(卡布基诺)意大利人是不在饭后喝的,但北美的餐厅一般也会写在甜品单上,不过latte(拿铁)却很少见。

4. 吃饭的顺序

点完菜以后很快就可以开吃了。当然,上菜没那么快,这时候吃的是面包。服务员把菜单送去厨房,接着就会端来一篮子面包,很多时候是带着烤箱温度的热面包。跟面包一起来的还有一碟子加热软化过的butter(黄油),这时候桌上的小碟子和黄油刀就派上用场了。面包虽是免费奉送,但每家餐厅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有时候竟会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面包不够是可以再要的,只不过还要留着肚子吃后面的正餐。


餐前面包 (图 by Thabang Mokoena / Unsplash)

吃着面包,开胃菜也就上来了。一边吃小菜,一边吃面包,一边喝酒。越是高档的餐厅这个过程越长,如果你是冲着吃饭而不是喝酒聊天去的,不妨在点单的时候告诉服务员上菜快一点。如果点了汤,不少人喜欢在汤快要喝完的时候留一点在碗里,把面包掰成小块蘸着汤吃。这是约定俗成的吃法,无论多高档的餐厅,这个“刷盘子”的动作都不会被视作失礼。

中餐宴会,后厨会按照一定之规把握每道菜上菜的时间。因为是围餐,每道菜早一点晚一点问题不大。而西餐正餐的吃法是一道菜吃完撤下去再上下一道,而且为了保持同桌每位客人步调大体一致,服务员会随时跟后厨沟通,等每位客人都吃完了一道菜一起把盘子撤下去,然后同时上后面一道菜。

上完主菜,服务员会拿一个一尺多长的圆形木筒到餐桌边,询问客人是否需要现磨胡椒。原来这个木筒是一个小型磨具,原粒黑胡椒装在里面,要多少磨多少。如果点了意大利面,服务员还会端来一碗grated cheese(芝士粉),如果需要,洒一些在上面。

5. 固定搭配菜单

我们中国人吃饭习惯每餐吃好几道菜,而西餐里面每人只点一道主菜,这常常让我们觉得不过瘾。尤其是难得去一次的那些中高档餐厅,菜单往往让人犹豫不定,这也想尝尝那也想尝尝,都点又吃不完。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有些餐厅会推出几种预先搭配好的菜单,每套包含的式样比较多而份量比正常略少,价格也比单点要便宜。

这种固定菜单叫prix fixe menu。这是一个法文词,就是固定价格的意思。常见的prix fixe menu有一人份和两人份之分,一人份多为两道或三道菜,两人份多为三道或四道菜,其中一两道为二人共享。

一套典型的一人份prix fixe menu大体上是starter(前菜)+ main course(主菜)+ dessert(甜品)的结构。每一道,菜单上提供几种不同的选择,客人从中选择一样,无论如何选择这一套的价格是固定的。因为前菜可以包括appetizer(开胃菜)、soup(汤)、salad(沙拉),还可以包括cheese plate(芝士拼盘)等佐酒小吃,故而菜单上提供的选择常常是这几类各占一样。汤菜常见soup of the day(今日例汤)这种说法,点菜的时候可以问问当天的例汤具体是什么。主菜一般是红肉、白肉、鱼、素菜各有一道。如果这个prix fixe menu是午餐,价格通常比晚餐便宜一些,菜式也相应地会降低一个档次,比如午餐提供的红肉是pork chop(猪扒)而晚餐代之以steak(牛扒)。两人份的prix fixe menu,主菜一定是两人每人点一样,而前菜和甜品可能是两人点一份分享。


甜品 (图 by Na Urchin / Pexels)

某些规模较大的酒庄也常附设餐厅,通常档次也比较高。在酒庄用餐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winery dining,因其远离城市中心,一半豪华一半融入自然的独特环境,自是别有一番风味。酒庄餐厅的prix fixe menu当然离不开酒,虽然酒并不包含在价格之内,但菜单上一定会给出wine pairing(酒水搭配)的建议,建议的肯定也是本酒庄的出品。

比prix fixe menu跟能满足食客探索欲的是某些高档餐厅推出的tasting menu(品尝菜单),从前菜、汤、沙拉、主菜到甜品,五道菜的tasting menu屡见不鲜,我甚至见过七道菜的。有意思的是,这种tasting menu还常会有chef's choice of the day(主厨当日精选)这种套路,不让客人选,只凭主厨根据当天最佳的食材来搭配,有点像国内某些公馆菜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