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弟炼己筑基已达小成,明天就是正式拜师入门的日子。所以,在晨练结束后匆匆清洗干净,便自己一个人直上璞谷斋小院的后山寻找五师叔,他要请教师叔几个长期困惑自己的问题。 一登上山顶悬崖处,只见五师叔默默地端坐在日常的岩石上,九师弟上前几步见礼毕,五师叔便指着旁边的石头上让他坐下来,亲切地说:“知道你会上来,今天你是不是想来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话题呢?” 九师弟连忙摇摇头说:“尚请师叔解惑。我心里真是有这个问题,但我更想问的是:一个是古人为什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另一个就是我们究竟是修行还是修道?其实这两个问题已经困惑我很久时间了。所以,我恳请师叔指点,只想坚定信念,让我明天能清清白白,心中无虑地正式拜入道门。” 只见五师叔微笑着赞许的点点头,然后严肃的说道:“不问苍生问鬼神,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你炼己筑基已有小成,基本触及了真实生命或者是真实生活的层次,应该有所明白古人所言之: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世上众生皆由因果而来,也由共业共情于生死流转,若不悟道不修为自己,就脱离不了这天地因果的绑缚。此是真修为,而非为一己之私之为。” 九师弟一边听一边点头,心中疑惑如冰释消融,顿时神清气畅,于是起身行礼拜谢,然后郑重说道:“谢谢师叔解惑,我明白了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之义。人为万物之灵长,若为人不悟道不修行,其与禽兽无分别,人心即是天堂也是地狱。”,只见五师叔两眼似有光芒一闪,抬手虚领说道:“好,好,且一旁坐好,我再与你解说其他。” “要明何为修行而非修道,故要知其核心道理便是人不离道、道不离人,人如大树则道如树根,乃是万物之基。道从来没有离过人,人也从来没有离过道。离道之时,就是尸体溃散、神魂崩灭之时了。更重要的是,道不离人,同时道也不离于万物、也不离于宇宙。此三者是相互贯通无碍的,犹如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本就相互关联无二!获得了自己的道,也就获得了万物的道,乃至获得了宇宙的道。“ 言毕稍停一下,便继续说道:“道者,无所不包、无所不纳,凡是一切存在的、一切可能存在的、一切正在变化的皆属于道。道,在天空中也在大地中、在智者中也在尘土中、在金银中也在屎尿中,凡所存在、凡所变化者皆不离道,因为离道者早已不存!所以,道既在天地中也在宇宙中,不会独独只是一个宇宙而已。” 看到九师弟眉开笑着,又接着说道:“道不是什么!因为若有一事或一物,说它是了什么。那,就等于是规定了它的范畴和边界,有了范畴,就有不属于这个范畴的它事它物,有了边界就有这个边界以外的它事它物;而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无限、是无限的无限!因此无有边界、无有范畴。所以道不是什么,是故道无修。” 说到这,五师叔离开坐位站了起来,同时九师叔也随之站立于一旁聆听:“一切妄图定义道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想用某个范畴、某个边界去描述它,如果有谁妄图用语言去描述了它,事实上是妄图限定它。但道却是不可限定的,就如同一个小盒子是绝对塞不进一只大象或豹子的。” 五师叔渡步到山崖前站定,望着东边升起的旭阳,挥了挥手,接着说道:“于是真正被限定的,就是你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索力,若你把自己的观察限定在一个极小极小的范围、边界里,却又想查找出道的全貌。这不正是拿着一根细管子去观察豹子吗?除了把豹子身上的斑点误当豹子本身,得出一些荒谬绝伦的结论外,任何真实的信息都得不到啊!” 五师叔回过头来,认真的看着九师弟的眼睛,然后点点头:“所以,不可以问道是什么,更不能说是修道,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你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那是因为人的思维有天然的局限性,它总是要将事物进行限定和划分后,才能进行处理,因此当人们在说修道或问道是什么的时候,其实是在限定它。” 最后,五师叔昂首沐浴在阳光下,双手倒背着,身形顿时金光灿烂:“限定与划分的思维方式,在平时是非常正确的,可一旦碰到那些不可限定、不可划分的东西,就这种思维就无能为力了。就像人在地面上用两条腿走路,可要是到了海里,还想用两条腿走路。那就是一种天大的愚蠢!” 五师叔充满磁性昂扬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就是道的文明,一以贯之!《黄帝阴符经》开篇明义:观天道,执天之行,尽矣!修行即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知,在实际生活中寻求真理,和同于道,同于德,彻悟自然万物之理,明了真实生命或生命本源的实相,获得生命的真正自由,即我命由我不由天!” 此时,五师叔身影凝定在灿烂的阳光中,再无言语。九师弟也在身后纹丝不动的站立,不知是时间停止了,还是人已神游天外。恍惚中,忽然见到九师弟慢慢地双膝跪地,双手抚地,面向东方连叩三下,忽然起身后转趋步,双臂一张一缩,身若游龙,如鸟投林,瞬间向山下掠跃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