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2重阳节的遐想--- 有时,我会无端的怀念故乡,那一份凝固在灵魂深处的无由的情结。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常会在佳节临近时倍感纠结。 又到了一年的秋季,我想起《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 紫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我想起许多关于这个季节,以及和这个季节相关节日的诗句,王维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还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此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想起家中也是一个人独处的老父亲,我觉得他这么大年龄的老人独处更不易了吧!于是我写了一个活用典的诗放在QQ签名上“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南粤思云裳。中秋佳节连国庆,意到千山度重阳”,很快有好友HONGBIN评说“大哥的文采可以到杂志社去投稿”,看来这个签名让人读了有不一般的感受呢。我觉得“连”字有多样的理解:1,连着 2,共同度过。若改用“举”,意思就变为“全国的人们来共同庆祝中秋节了”,而字面上又有“国庆”二字,谐意也让人多些联想。末句“意到千山度重阳”,除了与诗韵相切,更主要的意思是指我的思想越过千山万水,想到即将到来的重阳节(老人节),我想本是热闹团圆的中秋节,我的父亲和我却只能各自地过着平淡的仿佛不属于自己的节日,所以一下子超前的想象了。 没有思念不是在孤单独处(至少是心灵在孤单独处)时才有的,无怪古人多在诗歌里抒发秋思的情怀。秋天是离团圆的节日越来越近、而人依旧未聚的季节,这时候,若是离人,谁不含愁? “诚知用典非有意,遥祝单亲是无恙。 生生不息江河韵,眷眷真心日月长。” 在静中,我的思想随同岁月的河静静的流淌...... ---选自《胡同日记》(2012/09/04) 二 2012春晚的遐想--- 如果你是一个人在异乡,如果你是一个人在异乡的除夕夜,守着电视上的春晚,你不能不为龙年的中国春晚而感动!不说三十年的春晚在我们的内心里留下多少难忘而美好的记忆,也不说十几亿的炎黄子孙都在这一天举杯同庆,更不必说此时此刻中华大地早已经是焰火满天、爆竹隆隆,此际在异乡的我,早已经给遥念的家人打了一遍新春祝福的电话,甚至长兄一大早就从日本给我打来电话互道中国传统节日的问候!于今的世界,现在的中国,眼前的我,并没有孤单,这就是普天同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啊! 看着龙年的春晚,想象着春晚节目之前的“一年又一年”小栏目,中国的春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文政治的进步,也在发生着全新的改变!于今的国家更关注民生,更注重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人人参与,人人欢喜!普通人上了春晚的舞台,少了本山大爷的春晚一样精彩! 如果你还看到了中国网络电视上的网络春晚,你一定会有另外一种新奇的感受!而今的中国,网络的力量是多么的振奋民心,网络是草根的土壤,多少有才人在网上被淘了出来!网络春晚的舞台,时代感的音乐韵律,清新的人文本色,美仑美奂!谁说网络是虚幻的,这网络春晚里真实的东西是多么叫人叹为观止! 若不是一个人在这里,我又怎么能有这样深深的体会?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写着古人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我却要说,在今天这样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将是“有才人在网上”啊!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我们要感谢那些为互联网付出全身心的人们,是他们为普通的老百姓能享受网络的奇妙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一个国家应该为有这样智慧的人们而骄傲! 一个家庭应该为有责任的家庭成员而自豪! 一个人应该为拥有更多的才华和财富努力! 2012年,龙年的春节,祝愿中国更加强盛!愿中国人民更加富有!愿我们的父母身体健康!愿我们的兄弟姐妹事业腾飞!愿我们的孩子们学业进步! 恭祝新春快乐!龙年大吉! ---胡同*2012年春节 那一年我在做志愿者时制作的单车 2015年春节胡同虽然没有回黄梅,却亲自参与了晚会的组织,时间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