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号玩家斯皮尔伯格,他改变了电影和电影音乐

 外滩TheBund 2020-06-10

与走在时代前列的斯皮尔伯格不同,约翰·威廉姆斯引领的是一股复古潮流。

《头号玩家》上映以来,斯皮尔伯格再次被许多影迷封神。比起前一阵子的《华盛顿邮报》,这部科幻大片展现了他的造梦能力,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影片中一百多个彩蛋。



斯皮尔伯格把影迷、动漫迷、游戏迷、乐迷吸引到一起,如此大规模,或许这是第一次。而在几十年前,美国观众第一次与斯皮尔伯格相遇的那个梦境,却丝毫不同——它成了几代人的梦魇。



没有大白鲨 却改变了好莱坞

《大白鲨》的成功改变了好莱坞。

其实当年斯皮尔伯格开始着手筹备工作时,预算、时间都是问题环球电影只给了他350万美元的预算和55天的拍摄周期,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鲨鱼。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皮尔伯格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史蒂夫·斯皮尔伯格

后来,斯皮尔伯格得到了三个大白鲨模型,每一个都超过一吨重,需要十几个人控制。斯皮尔伯格就像是个小孩,把大白鲨模型当成他的玩具。

没有钱请有名的演员?没关系,大白鲨就是最大的角儿,其他的演员找拍摄地本地人就好。

大白鲨骨架

蓄水池肯定无法满足他。斯皮尔伯格选择在真正的大海当中拍摄,只因为看起来更真实。

当拍摄完成,预算已经超了一倍,拍摄了一百五十多天。当信心满满的斯皮尔伯格把初剪版本拿过来一看,顿时矮了一截——混乱、无序,大白鲨也根本没有达到想要的惊悚效果。

拍摄现场

无奈之下,斯皮尔伯格只能选择去除大部分的鲨鱼镜头,直到影片开始很久,大白鲨才真正出现。

没想到,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下下策”,竟然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恐怖效果,几十年来被无数影片模仿。





1975年6月20日,《大白鲨》公映,观影人数超过6700万,最终票房4.7亿美元,打破了《教父》创下的票房记录,成为世界电影历史票房冠军,史蒂夫·斯皮尔伯格想对了。

同时它证明了暑期档的潜力。在此之前,最重要的影片都会留在圣诞档,暑期则是好莱坞默认的垃圾档。《大白鲨》让影业人认识了夏天的重要性。

大片时代到来了。

《大白鲨》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20世纪7/80年代,多部《大白鲨》的模仿之作进入大众视野:《杀人鲸》、《大灰熊》、《大鳄鱼》、《食人鱼》……无数的电影厂商都想在这场怪物的狂欢中分一杯羹。甚至到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异形》时,就向金主们宣称这是“太空版的大白鲨”(Jaws in Space)

但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成为《大白鲨》,更多的只是流于拙劣的模仿。



电影《食人鱼》(Piranha 1978)是斯皮尔伯格钦点的最佳模仿之作

“守旧”作曲成为电影音乐的转折点

与走在时代前列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不同,《大白鲨》的配乐师约翰·威廉姆斯引领的是一股复古潮流。

斯皮尔伯格与乔治·卢卡斯(右) 威廉姆斯为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创作了配乐

有音乐评论家将威廉姆斯为《大白鲨》创作的配乐,称为电影音乐的转折点

好莱坞电影音乐经历了先锋派和歌曲的轮番统治之后,越来越想回到电影音乐的“黄金年代”上去。1972年,RCA唱片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经典电影的音乐录音,随后,几家日本和欧洲的唱片公司也都对经典电影的音乐进行了重新录制。

录制中的约翰·威廉姆斯

约翰·威廉姆斯为《大白鲨》创作的配乐,使用了一个80人的管弦乐队。他提到:

“对于电影音乐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倒退,但是它令许多作曲家感到兴奋,因为这样为他们提供了和大型管弦乐队合作的机会,也使得创作更加自由。不过,我们这样做的同时,仍要对3/40年代那些包含浪漫气息的古典配乐心怀敬意。”

《大白鲨》上映的第二年,1976年6月,电影评论家Tom Shales撰写了一篇文章,声称最近最受欢迎的不是那些最新、最时髦的嬉皮士式的音乐专辑,而是专门用于电影音乐“黄金时代”的原声专辑。

约翰·威廉姆斯一直试图将电影音乐带回传统的管弦乐队编制,以及它所具有的对电影的操控力,这也是很多人所希望看到的。

如今,《大白鲨》那简单而著名的半音动机一响起,就会勾起无数观众记忆深处隐藏着的战栗,斯皮尔伯格也指明,《大白鲨》的成功,约翰·威廉姆斯的音乐占有一半的功劳。

斯皮尔伯格与威廉姆斯

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约翰·威廉姆斯为《大白鲨》创作的音乐,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为可怕的电影配乐。

在《大白鲨》之前,约翰·威廉姆斯已经凭借《屋顶上的提琴手》拿到了一尊奥斯卡小金人,电影题材的转换并没有影响到他坚持传统管弦乐配乐的做法。当年约翰·威廉姆斯在环球影城的一间放映室看到了《大白鲨》,他激动得不能自已,按他自己的话说,“好莱坞打拼25年,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电影。”

于是,不借助水琴、电声乐器这类能制造各种稀奇古怪音色的现代乐器,约翰·威廉姆斯用传统管弦乐队勾钓出了观众内心最深处的原始恐惧。

没有任何新潮的成分,这带着德彪西《大海》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意味儿的配乐,使世人折服,也为约翰·威廉姆斯拿下了又一尊奥斯卡小金人。越来越多的电影作曲家开始回归传统配乐的行列。


约翰·威廉姆斯与史蒂夫·斯皮尔伯格的合作经历早已成为一段佳话。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不会成为马丁·斯科塞斯那样专注于执着于艺术、被无数人捧上神坛的导演——他不需要。

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让普罗大众觉得,看电影是一件幸福的事,这看似简单的标准,却是我们今天难以企及的。



而约翰·威廉姆斯仍然在传统管弦配乐的道路上坚持着,用原声乐器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神秘迷离的世界。我们期待着他和史蒂夫·斯皮尔伯格的再一次合作,让过往诉说未来。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