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开始试行垃圾分类 我提前找日本资深收纳达人取了个经 今天是上海正式试行垃圾分类的第一天。也是吃瓜群众验收上海人复习成果,历史性的一天。 你们肯定很好奇,土著们有没有被阿姨关心:“你是什么垃圾?”;吃完椰子,椰肉和椰壳扔错了要不要罚款。 作为历经各种“模拟考试”,努力程度不亚于高考的上海人。虽然才过去一上午,但是目及之处,大家都按要求,秩序井然地在投放垃圾。 写字楼内,纸盒整齐地摆放在可回收区域;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彼此分开分类。中午喝剩下的汤汁,也倒在了指定的水池。 看来努力学习分类的大家,都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 提起垃圾分类,就不得不提把它做到极致的日本。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进行垃圾分类与回收,距今已有30年。 喝过的牛奶盒,要冲洗干净,剪开后晒干才能丢掉;香烟盒要分外包装、纸盒、铝箔三类来丢弃;遛狗,除了携带可降解塑料袋,还要随着配备水壶,用来将地面残留污迹冲洗干净…… 截止到今天,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是400公斤左右,为全球最低。 他们花了将近一代人的时间,把城市从脏乱差,变成地面干净到不好意思乱扔。 这里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呢? 为此,外滩君特意拜访了在上海定居超过15年,日本专家检定协会1级收纳师、认证讲师池田惠美。 通过一下午的交流,我了解到,垃圾分类的本质,除了保护环境,还要在生产垃圾前就减少它的生产。 毕竟,垃圾分类并不是鼓励大家将一个垃圾桶换成四个,以至于生产更多垃圾。而是如何做到以更少的数量,去杜绝浪费和循环使用。 01 日本近乎500多条例的垃圾分类 在奈良长大的池田惠美,长了一张可爱的娃娃脸,笑起来很阳光。 2004年,她来到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系研究污水处理。 学习的日子里,池田惠美努力做项目,积极交流,同时还考取了日本整理收纳协会(Housekeeping)的一级证书,是个能把脏乱无序的家整理成井井有条的高手。 如今,她与丈夫还有两只爱犬一起定居在上海。朋友们周末小聚,最喜欢去她家拜访,取经。 因为她的小家布置,不仅继承了日本极简和物尽其用的风格,还融入了许多温馨的小元素。就连狗狗用餐的区域,都画着涂鸦,看起来暖意融融。 提到这次上海试行的垃圾分类,池田惠美安慰我不用太紧张,“日本一开始,也没有做得很好,都是一步步培养,科普,慢慢养成好习惯的”。 日本根据可燃、不可燃垃圾、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瓶与罐、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资源垃圾,大致分为八大类。 在这些大类下,再依次细分。光是政府发的倒垃圾辅导册,注意事项就高达500多条。 回收的时候,有些城市和街道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比如可回收类的玻璃瓶,就根据有色和无色分为好几类;快递过来的纸箱,需要拆开,铺平后打包成可回收垃圾。 她一边说,一边又比划到,“一瓶矿泉水,瓶盖、塑料贴纸、瓶身都要分开,甚至是瓶身最上面的白色圆圈,也要剪下来分类。” 听完,我倒抽一口冷气:“难道喝的时候,还要随身带剪刀?” 看我这么惊讶,池田惠美笑着说,“因为路面上垃圾桶特别少,我们习惯了把垃圾带回家分类,就好比矿泉水,也是带回家再用剪刀处理。” 炒菜用剩下的油,要加入日本专用的油脂凝固剂。只需一滴,就能将油脂变成固体,再用废纸包成平角,当作可燃垃圾来分类。 分类完,垃圾要装入政府指定的垃圾袋和垃圾桶。 每个袋子上,会分别写清楚分类的名称。而这样的垃圾袋,是需要花钱购买的。“如果分类不正确或者袋子使用错了,政府是不会收的”。 02 一周一次,垃圾扔出了仪式感 日本之所以分得如此细致,跟资源有限以及垃圾处理的设备有很大关系。如果设备好,分类可以不用很细。但设备一般的区域,就得更认真的做好分类。(日本大部分垃圾处理的方式是焚烧) “既然分类都这样严谨,是不是扔垃圾更讲究呢?”我接着又问道。 她笑了下说,“像我住在奈良,可燃和不可燃是每个星期回收一到两次。不像上海这边,每天都能回收”。 也就是如果今天你睡懒觉了,没赶上丢垃圾的时间,就得忍到下个星期的回收日,才能扔。 NHK纪实72小时《新年垃圾回收大作战》截图 要是扔自行车、床、衣柜等大件,还需要去超市里面买券,并提前跟回收垃圾的公司预约好时间。 日本的一些区域,会有专门的大仓库用来放这些二手的大垃圾,有些经过修理后,还会免费提供给当地居民,来再利用。 NHK纪实72小时《新年垃圾回收大作战》截图 但也可能是这样的分类有些近乎“变态”,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嫌麻烦的年轻人,干脆就把垃圾都堆在了家里。 慢慢的,阳台上的门打不开了,有的人家,连一户建里的花园都堆满了垃圾。 “像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呢?”好奇的我问道。 池田惠美说,“一般这种情况包括搬家,他们最后都会请收取费用的公司来分类。因为,这种时候,你一个人完全已经没有能力来分类了。” 说到这里,她又顿了下讲,“在上海,提出垃圾分类,大家还会讨论:‘为什么要分类,这样做是否能真正为地球减负’”。 “但是在日本,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团队意识很重要。大家做的事情都得保持一样。即使不罚款,你跟别人不同,也能感觉到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 这种集体的意识,渐渐让日本人自律,养成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03 让垃圾分类变得更简单 原来路面看起来一尘不染的日本,也经历了种种阵痛,才有了干净到能反光的环境。那么,我们平时除了做到管理条例上的分类,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可以让垃圾变得更少呢? 一、垃圾变废为宝,注重循环利用 在池田惠美家里,一直有2个垃圾桶用来装可回收垃圾和一般垃圾。 上海开始宣传垃圾分类,她便把其中的一个垃圾桶,用筷子分隔成了两个区域:干垃圾和湿垃圾。 这样,只是多出了一个塑料袋,而不会增加多余的物品。 平时生活中,狗狗舔完的酸奶杯,洗干净后能用来收纳厨房抹布、洗手间杂物和化妆品。 塑料饮料瓶也是一样的道理,喝完不要扔掉,可以用来装大米、纳豆和调味料。这样可以减少塑料类的干垃圾。 喝过的挂耳包,也不要扔掉。它可以放在冰箱里,成为吸收味道的除臭剂。就连使用过的红酒塞子,也会变成居家装饰的小道具。 二、减少垃圾分类的时间,从不囤积食物开始 新鲜的瓜果蔬菜和肉,一次性不要买太多。 每次都可以把它们全部洗干净后,处理好放入保鲜盒里。 这样减少了干、湿垃圾的处理频率,不仅垃圾会变少,还能节约时间。 如果只是1至2人的小家庭,米尽量买四斤左右的小包装,吃完了再买,杜绝浪费。 煮完多余的米和菜,能做成便当放入冰箱,第二天还能带到公司当午饭。如果你天天外卖,不止是分类会让人头疼,而且增加还会浪费太多一次性塑料纸品,吃的东西也不健康。 家里有宠物的,同样坚决不囤积狗粮,保持库存一包。拆开的狗粮分装到统一的密封罐,保持新鲜,视觉上也整齐好看。 在中国,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午餐外卖、物品快递,都能通过手机下单,来完成。 人们快速地消耗资源、大规模地生产和丢弃垃圾,也让它的数量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 外卖易拉罐、塑料品、玻璃瓶的降解时间,从200年到200万年间不等。一些不易降解的垃圾,不光会使土地和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而且空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也会对动物和人类都产生危害。 这些危害,正需要我们来一步步努力改善。 尽管近期,大家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都是一边生产段子一边吐槽。 但真正到了实行的日子,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为了让环境变得更好,大家都拼了。 文 / 冷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