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抓鱼开了线下店, 没有一件新东西,佛系年轻人却都来了

 外滩TheBund 2020-06-10

即使二手物品在消费时代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但是那些与之相关隽永且珍贵的回忆

却依然在日新月异的浪潮里被保留下来

传递到一个个再次让它发光的人手里



北京朝阳区的通惠河北路,新开了一家贩卖旧物的二手循环商店。
这里并不是所谓的网红打卡店,店内却依然人潮涌动。

相比于周遭的繁华,店铺的装潢无疑太过朴素;里面陈列的,也主要是二手的书籍而已。
 
仔细看会发现,这些书有些已经泛黄,封面也开始褪色,但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打理,每一本都平整、干净。
你可能会疑心,在纸质书唱衰的情况下,一家二手书店为何有如此多人光顾?
 

事实上,创办这家商店背后的“多抓鱼”,是当下年轻人使用最频繁的二手书交易平台,月销量达到十万册。许多影评人,编剧包括作家蒋方舟都曾在多抓鱼卖过书。

在这家店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低着头认真搜寻着的年轻人。

对他们而言,这里有着十足的乐趣:只要有心,就能以一半的价格淘到崭新的全套《哈利波特》,或是找到上世纪八九十代年代才有的古董级玩具。

这些人被称为“渔民”,一个多抓鱼书友的专用称号。以这里为栖息地的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他们又在追求些什么呢?



01

当代90后习惯佛系社交

多抓鱼的新店共有三层,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面积都被用于摆放书籍。
走进大门,第一感觉就是拥挤而整洁——这里显然不是所谓的网红打卡店,几乎看不到多余的装饰物,整个空间都被大大小小的书架占据,一排排各色书籍,挤得满满当当。
 

这一层分布的大多是文学、艺术类书籍,是多抓鱼的书籍中受众最广的类型。
如果想要找更专业、更精深的书,可以下到负一层。这里摆放的书籍学术性更强,还有一些英文原版书。

比较有趣的是,这一层开辟了一块空间用来摆放二手物品。看着这些熟悉的物件,让人有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靠谱青年辛澈

三层则是阅览室兼咖啡厅,也是整个店里最宽敞的地方,能喝到新鲜的现煮咖啡。
店里的顾客不少,但并不吵闹。现场除了音乐,就是翻书的声音,几乎没有人大声交谈。
收银台虽然忙碌,但并不需要维持秩序。大家很有默契地主动排队、结账,抱着买好的书籍去一旁整理,全程都保持着安静。只有偶尔影响了后面的顾客,才会轻声说一句“抱歉”。

在这里,最通用的交流方式是表情:惺惺相惜的赞许表情,意味着遇到了读书趣味相似的同道中人;而被不客气地调侃读书的品味时,微笑、露齿笑、大笑则是不失礼貌的最佳回应。

唯一打开话匣子的契机是讨论书的内容。一旦到了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看似沉默寡言的人,竟然也能如此滔滔不绝。

虽然二手循环商店是新开,但它背后的品牌多抓鱼一直在年轻群体中受到颇多的关注度。

多抓鱼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以交易二手书为主的平台。它的app主要经营4大类目的书籍,包含人文、商业、生活和科技。

想要阅读的朋友,可以在上面花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书本,而收到的这些二手书,全部都经过了消毒和翻新,阅读起来和新的几乎没有差别。

读腻之后,书还能继续在多抓鱼出售,而卖书赚到的钱,又能再次在这里循环买书。

外滩君刚下单的二手书

如果什么都不买,也能在页面里闲逛,品品人文博主的私藏书单,研究一下动漫迷们在嗑哪些老书......

2年前,上平台淘书的人只有可怜的几十人;而现在,“渔民”已经发展到了几百万之多。

来这儿淘货,大家不需要为了一本书卖多少钱而争得面红耳赤。多抓鱼平台会统一收购,再统一卖出,用户只需要自己选书、买书,其他的交给多抓鱼。

渔民李西淘到的书籍

在收书过程中,书迷们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收到遗忘在书本里的登机牌、户口本,抑或是原主人不小心夹在书里的信件。

虽然买家和卖家不用直接沟通,却能通过一本本书,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02

表面上不喜欢社交

实际通过卖书进行另一种交流

创始之初,多抓鱼就定下了严格的筛选规定:内容无营养、质量不高的书籍,一律不收。
正因如此,在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想知道一本书的品质如何,只要看看多抓鱼收不收就行了。
也正是这样的筛选机制,让“渔民”有更大的几率,在平台上找到真正的同道中人。

“渔民”白小刺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痴迷海洋知识的他,在平台上购买了多达几百本的海洋类书籍。
有一天,他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私信。私信来自一本书的原主人,询问他还要不要其他关于海洋方面的书。
对于白小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一看这是零八年测绘出版社出的《海峡》和《水生动物百科全书》,比较小众,当下就决定要买下来”。
事实上,当这些表面上的“社恐患者”遇到真正的知音,他们乐于主动沟通,也愿意将自己钟爱的书籍拿出来分享。

多抓鱼的早期用户中,有一位73岁的老人,动辄就拿出一大批书来卖。
由于年纪大了,爷爷对微信操作并不是很熟悉。每次收到卖书确认的订单通知后,他都会手写一张单据给到平台。
文中写着“今收到多抓鱼卖书款多少多少元,以此证明。
时间久了,多抓鱼就做了一次用户回访。工作人员好奇地爷爷,“我们这儿也能淘到许多绝版书,为什么您每次都只是卖书,而不买?
没想到老人家顿了顿回答到,因为年纪大了之后,视力逐渐下降,没办法在长时间阅读了。
刚好儿孙也不是爱书之人,于是就想到通过平台去把这些书交付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原来,在老人家心里,自己钟爱的物品到了一定年纪也会成为带不走的身外之物,既然如此,何不把它分享给喜爱它、珍惜它的人呢?

去年夏天,多抓鱼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地下书店的快闪活动。3天之内,他们在300平方的书店里一共卖出了一万五千本二手书。

活动结束前,有一个书友结完账之后又突然跑回来了书店。
他双手攥成拳头的形状,鼓起勇气大声地说:“我在上大学,也没有什么钱,如果没有多抓鱼,可能我也没有钱去阅读那么多本好书。真是谢谢你们的存在了。
这或许就是“渔民”们社交的目标。看到自己钟爱的书籍交到同样热爱它的新主人手里,不需要言语的交流,那种觅得知音的快乐,就已经让他们感到满足了。

03

一些“无用”的二手物品


买卖书的人越多越饱和之后,经常有一些人会问多抓鱼:“你们只是收书吗?能收点别的吗?

于是在此基础上,多抓鱼开了线下第一家实体店,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二手循环商店,也可以称之为百货店。

这些像极了人类社会学家的买手,会通过粉丝预约进行上门服务。

他们与对方闲聊,挖掘物品背后的故事,再通过回收,把一些对方不需要的闲置拿到店里卖给需要的人。

前两天,来自上海的用户蔡思捷便在平台上卖了54辆做工精致的日本TOMY CAR。
这些造型复古,保存完好的儿童玩具车,曾经承载了一代男孩童年时候的梦想。

聊到为什么要卖掉这些近乎崭新的玩具车,他坦白道,“小时候因为负担不起自己的爱好,于是一旦长大就迫切地想要补偿自己,一下子就收集了很多。
“但有一天,我突然就意识到,自己已经过了把玩这些小车的年纪,也不再觉得它们在我的人生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就像是人在寻找自我的成长阶段里,逐渐了解到自己是谁后,突然就不再需要通过一些物品去证明自己。

多抓鱼买手麦子私藏过一个80年代的日本二手钢琴八音盒。
这其实是麦子父母的定情之物,由父亲于1985年在日本街头的二手摊上买下来送给母亲。

两人离婚之后,母亲就正式转赠给了她。
虽然造型朴素的八音盒,弹出来的曲子重复又无聊,麦子却一直珍藏着它。
有一次搬家的时候,钢琴的连接处突然就断了,她还特意找了老师傅去修补。

与其说想要修复的是八音盒本身,不如说,更想是珍藏这些通过八音盒连接起来的回忆。

大概二手物品的珍贵之处就在于此。它能带你穿越回人生中的某一个阶段,不管那个时候的大家,是带一点笨拙的可爱,还是骄傲过后品尝到了失败。那些曾发出过光芒的过往,依然会藏在老物件里,永远都不过时。
而二手物品的传递,其实也是把自己那些珍贵的经历和记忆,交到了另一个人的手里。

经营着二手物品和书籍的多抓鱼,令我想起了实践长效设计的日本品牌D&DEPARTMENT:同样是将设计良好的物品回收后进行改造,令好的东西可以得以延续。
而那些来到这里抓“鱼”的人,相信也是怀着相同的心思吧——让不管是二手书还是物品,能在一次次传递中,拥有更好的价值和生命。


创始人猫助讲过的一段话:“我希望有一家循环商店,可以把那些曾经对我很重要的物品通通收下,然后转交给需要它们的人。

像无奈走向人生岔路的旧友,也许再也无法合拍,甚至也许再也不会相遇,但我希望你日后仍有好前程。

文 / 冷面
图片来自多抓鱼公众号和微博
部分故事素材来自多抓鱼提供,文中姓名皆为匿名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