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姓爷咋赚钱?垄断贸易收保护费岁入250万银两 为征粮屠城杀6万人

 tmz1326 2020-06-10

1646年11月,郑氏武装海商集团创始人郑芝龙,误信清廷诱降北上,结果遭挟持被押往京城。此后几年里,郑氏集团实权落入郑成功的族叔郑彩手中。

1650年,国姓爷郑成功经过数载养精蓄锐,率部突入厦门,收编郑彩麾下精锐水师4万余人,取代前者称为郑氏集团的新掌门。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至1662年6月去世,郑成功以东南沿海为依托,借助海上优势坚持抗清10余载。

那么,在内有清军步步紧逼,外有西方殖民者频繁袭扰的情况下,国姓爷又是如何解决数十万军队和庞大官僚队伍的吃饭、花钱问题呢?本文解读。

经过郑芝龙20多年苦心经营,郑成功接手时的郑氏集团已雄霸东亚,成为大航海时代全球8大贸易圈之一(北至日本、南抵东南亚)的实际主宰者。

需要说明的是,郑氏集团奉行的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原则”,而是追求“唯我独尊、一家独大”的海上贸易垄断权。

当时,郑成功凭借占据优势的强大海上军事力量(战船、武装商船数千艘),基本垄断了往来日本、大陆东南沿海、台湾岛、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

据日方史料记载,1650至1661年,前往长崎的中国商船共计607艘,其中80%左右属于郑氏集团。这些商船从大陆将生丝、瓷器、药材、茶叶运往东瀛,运回金(一部分转销印度赚取差价,一部分储存起来)、银、铜(铸造“永历通宝”制钱)以及铅、硫磺等军用物资。

即便那些不在国姓爷直接控制之下的商人,也必须向其缴纳高额“保护费”(大船2100至3000两,小船500两)以换取航行安全。如果有谁胆敢不听从命令,就随时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连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也得照样“纳贡”才允许其前来通商。史载,荷兰殖民当局每年要向国姓爷提供白银5000两、箭坯(用于制作箭矢)10万枝、硫磺1000担,方获准恢复对台贸易。

据学者研究估计,鼎盛时期仅靠对日本和东南亚的贸易,郑成功年均获利就超过250万两。不过,郑成功“家大业大”,日常开支也是个天文数字。

郑成功麾下兵力最多时约20万之众(对外号称80万、百万),以镇(相当于团级)为基本战术单位,每镇有2500至3000人,实力最盛时郑军有72镇,外带若干直属郑氏统领的亲军镇。

按照1654年郑军募兵告示所称,入伍者“每月给白米四斗、纹银五钱”,即每年每名士兵要耗米5石、纹银6两。粗略估算,20万大军每年的“人力成本”至少需要粮食100万石、白银120万两。

另外,打造武器装备、修建战船(每艘船平均成本要1万多两白银)、购买和饲养战马、向各级军政官员发放薪饷和赏银,以及奉养大批明宗室(光是有名号的藩王就多达9人)、维持郑氏家族奢侈生活的花销,以上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应该不会少于军饷。

如此算下来,郑成功每年必须筹措到超过240万银两和200万石以上粮草,才能在大敌(清军)压境的危局面前,维持住整个郑氏集团的“军心士气与稳定团结”。换言之,郑成功每年辛辛苦苦从东亚海上垄断贸易获取的利润,几乎全都要投进这个“无底洞”。

1651年,清军趁国姓爷率主力前往广东,攻破郑氏集团大本营厦门,缴获的战利品之多令人瞠目结舌,仅从郑氏府库就掠走黄金90万两、珠宝玉翠数百镒(1镒重约750克至900克)、米粟数十万斛(1斛米重约36千克)。

清代金银兑换价为1比10,再加上珠宝、粮食,粗略估算丢掉厦门给郑成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两白银,相当于郑氏集团4年的海上贸易收入。

此后2年多时间里,郑成功与清军在闽南沿海展开了残酷拉锯战。虽然郑军很快收复厦门,但历经2代人、数十载积蓄的财富落入敌手,还是给国姓爷坚持抗清斗争带来不少困难。

为尽快恢复元气,郑成功下令在闽南、粤东、浙南等沿海控制区征收钱粮,而且数量和金额十分巨大。据1654年清朝地方官呈报顺治帝的奏折称,郑军索饷标准是富庶大县至少10万两、中等县不少于5万两。

史载,1653年短短2个月里,郑军就在闽南收缴饷银达400万两,另征粮数十万石。而据学者考证,从1656年10月至1661年4月,郑成功出动军队征粮达24次之多,平均2个月左右就征粮1次。

需要说明的是,明清交替之际,多数民众对于腐朽明朝的忠诚度是可疑和不稳定的。再加上郑军征集粮饷方式简单粗暴,结果失掉了不少民心。

例如1649年12月,郑氏集团重要成员、郑成功的叔父郑鸿逵率军1.2万人进驻粤东重镇潮州,在当地驻守长达4年之久。这期间,郑鸿逵不仅搜刮地面、横征暴敛(每个村寨至少交银2000两,并提供壮丁),还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扶植当地武装“九军”为非作歹,以至于潮州百姓讽刺郑军是“鬼将贼兵”。

后来郑成功入粤主持军务,继续与“不听话”的各路地方武装交战。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地头蛇”有的打着“反清复明”旗号割据一方、见风使舵,有的则属于乡民为求活命而自发组织的民兵武装。

但是,郑军却不分青红皂白,对那些“不纳贡”、阻挠其征收钱粮的村寨一律痛下狠手。1657年11月,郑成功挥师攻打潮州澄海县治下的鸥汀寨,当时寨子里聚集了大量周边乡村前来避难的百姓,算上武装人员超过7万之众。

郑军凭借装备和战术优势,先派出精兵以盾牌护身贴近寨墙“挖墙脚”,继而使用重型火炮猛轰寨墙使之崩塌。打开突破口后,郑军一拥而入开始屠城,竟然杀害了寨中“男女六万余人”。可以说,正是因为强取豪夺太多,恩惠安抚太少,而且忽视了地方建设,使得粤东最终没能成为拥护郑氏集团的稳固根据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