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身边这三种人,越来越“陌生”,写完一声叹息

 布衣粗食68 2020-06-10

人生匆匆几十年,有的人来了,有的人又走了,也曾热情拥抱,也曾一笑了之。

越是年纪增大,越是发觉,一些曾经很熟悉的人,也越来越“陌生”,能够陪伴我们到最后的,真的越来越少。

儿时的玩伴,渐渐成为了陌生人。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在文学作品中,闰土是“我”儿时走得很亲近的玩伴,他是那样健康、灵动、能干,令“我”很是崇拜。可故事的结局,是成年后的闰土,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然形容槁枯、木讷迟疑,此时的“我”,想要和闰土说点什么,却已经无话可说了。

年少时,无法体会文中的结局,如今读懂了,却发现,自己也成为了“剧中人”。

儿时的玩伴,处在相同的起点,在同一个环境中长大,有着共同的记忆,一起玩过的游戏、一起挨过的打骂,一起品尝过的甜蜜,都是心底里最柔软的一部分。

当童年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便是美好。也许,人们会选择性地记忆,尤其是,儿时的伙伴,已经与自己渐行渐远。

秋明和晓俊同是70后,小时候,曾一起下河摸鱼、打水仗,一起滚铁环打弹珠,一起背着帆布包上学,一起为了跳出农门而报考中专。

两人都那样努力,那样出众。如今,秋明在从政的道路上,已经主政一方,而晓俊,投身金融行业,也大获成功。只是,秋明依旧在老家,而晓俊常住北京,还曾多次走出国门。

过年时,两人再次聚会,能够找到的共同话题,一年比一年少,各自有了不同的世界,却也无法再融入对方的世界,唯有彼此祝福,遥遥牵挂。

感谢那个儿时的玩伴,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快乐和最纯洁的友谊。

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已经各奔东西。

人这一生,会交很多朋友,但患难与共的朋友,也许就是那么一两个,他们是我们人生中的“挚友”。

刘群成为单亲妈妈后,带着孩子搬到了教师宿舍,对门邻居是李老师一家,恰好,他的儿子与刘群的儿子同龄,两家之间的互动很快就多了起来。

李老师的妻子是学校的会计,由于不要上课,时间相对自由,带孩子的重任基本上就是她在承担,看到刘群常常忙得晕头转向,她就时常把两个孩子带在一起。

小孩子有了玩伴,自然很是开心。从幼儿园开始,两人就一个班,一旦刘群有时间,就她去接孩子回家,而更多时候,是李老师的妻子把孩子们一起接回来。

至于蹭饭就更不用说了,刘群觉得,有个这样的朋友,真是莫大的幸福。

转眼,孩子们就小学毕业了。李老师决定让儿子到省城中学去读书,而李老师的妻子也辞职,到省城找了一份会计的工作,陪伴儿子读书。

如此一来,两个孩子就奔向了不同的学校,开启了不同的人生。而刘群和李老师的妻子,也渐渐断了联系。不是因为不想念,而是彼此都太忙。

每当自己忙得没有时间与儿子交流的时候,刘群总是不由地想起李老师的妻子。想起她的热情大方,想起她的包容体贴,这些年,她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倾力相助。

患难与共的朋友,参与了彼此最艰难的时刻,给予过最贴心的帮助,这份深情,足以慰藉心灵,只是不能都最后,多少有几分遗憾。

曾经暗恋的人,不再联系。

不知道你的生命中,是不是有过一个爱而不得的人,也许,他是初恋,也许,他是人到中年后,遇到的红颜知己,也许,他是那个深深爱过,却阴差阳错,擦肩而过的人。

人到中年,是时候,跟过去的岁月,做一个告别了。

晓芳和阿明的爱情,始于高中时期,两人同为“学霸”,一起钻研学业的过程中,写满了两人最初的爱恋。上大学后,两人并未能如愿,在同一所大学。四年间,一张张火车票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毕业后,两人依旧未能在同一座城市,虽然心有牵挂,可最终,还是屈从于内心的渴望,先停留在自己想要待下去的城市,期待等事业有成的时候,再向对方去告白。

爱情,有时候需要等待,有时候却又经不起等待。爱得太过深沉了,也就多了几分顾虑,生怕给最爱的人带来负担。

就像动画电影《侧耳倾听》中的经典台词所说:“因为你,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想成为你的包袱,因此发奋努力,只是为了想要证明我足以与你相配。”

晓芳和阿明就这样,悄悄地错过了。直到他们身边有了各自的伴侣,才发现,一切真的回不去了,而对方在自己心中也真正是难以放下的那个人。

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晓芳都习惯性地把丈夫与阿明做对比,比来比去,她更是对错失阿明感到格外惋惜。

阿明何尝不是这样呢,可妻子的柔情,和孩子的乖巧,渐渐让他接受了现实。终于,他首先删掉了晓芳的一切联系方式,就连同学聚会,只要确定晓芳会参加,他就坚决回避。

爱过的人,感谢他曾经来过自己的生命,给予过自己最甜蜜的时光。只是,一切都无法重来,与其念念不忘,不如相忘于江湖。

人到中年,洗尽铅华,回归最真实的自我。

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人,有的已经悄悄离开,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这就是人生。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