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吸引规则:你的恋爱对象,早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有人总是开玩笑说“我的对象可能还在读幼儿园”“我的对象可能有白内障,二十几年都没找到我”。
看到这些话人们总是会莞尔一笑,有对象的就此翻篇,没对象的陷入沉思,开始展望未来美好的爱情。
其实,每个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己的恋爱对象。

人际吸引规则

熟悉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很大的,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大家对不喜欢的事物会变得越来越喜欢,巴黎埃菲尔铁塔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它刚被建立起来时备受责难,不少巴黎人都无法忍受这个钢铁怪物,认为它非常难看,是对巴黎美丽风景的破坏。但是在今天,提到巴黎,人们就会想起埃菲尔铁塔,它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

熟悉不仅能引起人们对事物的喜欢,也能引起人们对他人的喜欢。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闻名不如见面”,通过不断的接触,相互之间越来越了解,彼此之间也更容易产生感情。
其实,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于某种对象的喜欢。
心理学家扎琼克提出了纯粹接触效应,研究中扎琼克向学生们展示了他人的面部照片,有些图片被呈现了二十几次,有些仅被呈现一两次。
随后研究者调查了学生们对每张照片的喜欢程度以及他们对照片上的人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次数越多,被试对照片就越喜欢,对照片上的人也是越喜欢。

所以大家不妨多注意注意你身边最熟悉的异性,或许ta就是你未来的爱人呢?
人际吸引还遵循相似规则和互补规则,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种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际吸引。
例如,爱玩的女生与爱玩的男生之间比较容易吸引,爱看书的女生与爱看书的男生之间比较容易吸引,爱运动的女生与爱运动的男生之间比较容易吸引。
而互补规则是指双方在交往时所产生的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例如脾气暴躁的人喜欢和性格温和的人在一起,一个性格低沉的人喜欢和活泼开朗的人在一起。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内倾型人格,即具有情绪低沉、思维缓慢、多愁善感等特点的人,这类人一般会和与自己互补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需要人来“拯救”自己。

如果一个人是外倾型人格,即具有开朗活泼、思维灵活、粗枝大叶等特点的人,这类人一般会和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希望另一半能够开心着自己的开心,悲伤着自己的悲伤。
另外,相似和互补并不是两个稳定且对立的维度,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个人可能因为他人的某一特点符合自己的“理想自我”,而增加了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进而他会不知不觉地去模仿和学习对方的这一特点,使自己向对方接近。
这种现象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被称作“米开朗基罗现象”。
简言之,你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而恰好某个异性具有你想要的某个特点,那么你就会喜欢上ta,甚至建立恋爱关系。

缺什么就想要什么

除了普遍的人际吸引规则可以预测未来的恋人,对自己进行分析也能预测未来的恋人。
从某个方面来说,人际交往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每个人都有对爱情的需要,因此,人们不妨分析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最缺什么、最想要什么,然后就能推断出未来恋人的大概模样。
小时候,我们缺玩具,因此总缠着父母给我们买,长大后,对物质需要的关注逐渐向精神需要倾斜,于是我们希望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

有些人成长于专制型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很高,稍不满足便打骂孩子,丝毫不在意孩子的看法,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内心极度渴望别人的尊重与体贴,他们对对象的要求一般比较高。
要是不能找到合适的,他们宁愿一直单身,因此他们的对象极有可能就是那些能够消除自身童年阴影的人,只有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他们才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如果大家对于自己未来的另一半还没有头绪,那么可以使用这些原理尝试去寻找一下,说不得便能发现那个ta呢?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