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似复杂的《易经》,核心精髓就三句话

 wujingsha 2020-06-11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的核心思想即为阴阳辩证法的观点。阴代表大地、柔弱,阳代表天空、阳刚,阴阳交织在一起则会生成万事万物。

《易经》蕴含的道理与自然的法则息息相关,人顺应自然法则,会事事得到自然的助力,如反其道而行之,则会咎由自取。

《易经》整体看似复杂,但其中核心精髓就三句话,如能悟透其中的大智慧并身体力行,也许你的人生就此改变!

一、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现代解读《易经》的很多书,解释此句为:来自老天的保护,这样就会吉利,没有什么不利。

其实这样的释义是错误的。因为老天不会帮助任何人,因为一旦帮助了,老天就有了私心,有了私心还谈何公正公平呢?人们相信老天爷,就是因为老天爷铁面无私。

正所谓“天道酬勤”,自立、自强,老天才会帮助你,也就是“天助自助者”,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还记得历史上经典的“赤壁之战”吗?

曹操经过官渡之战、北征乌桓统一北方后,亲领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企图一举消灭刘表与江东孙权,统一天下。

刘表恰在此时病死,其次子刘琮软弱无能,主动投降曹操。刘备事后知道很气愤,但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弃樊南逃。

曹操夺得荊州的消息传到江东,孙权的大臣们慌作一团,纷纷请降。而年轻的周瑜,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全面分析曹操远来的各种弊端,一语定乾坤,西联刘备,北拒曹操。献连环、施苦肉、使反间、用诈降,一夜赤壁火,千秋碧水江,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自强的周瑜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秋神话。

老天只会帮助努力的人,吉凶也完全取决于自己。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但人所有的追求,都在于自己,而不在别人,靠别人只会增加变数,反而无从依赖。

凡事依靠自己,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二、顺天应人

《易经》革卦曰:“顺乎天而应乎人”。所谓顺天,就是按照天道去办事,尤其是自己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就要顺从天道,响应大众。发现身边的大势并且善于观察周边的风俗,然后迅速地融入进去,而不是在一旁指手画脚,格格不入。

历史上著名的“商汤革命”即是“顺天应人”之举。

夏朝末年,因统治者“桀”的残暴统治,民心渐失,商部落的首领商汤王意识到灭夏而拯救天下的时机到了。

商汤对内实行勤政薄廉、体恤民情的政策,人民生活安定,物资积累日益丰富;对外于其它部落各诸侯讲仁义,经常帮助有难的邻邦。同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对有才学而奴隶出身的伊尹不仅不岐视,还大加重用,破格提拔为右相;在伊尹与左相仲虺的辅佐下,一边用仁德感召诸侯,一边用武力剪除夏王朝的羽翼。

历经11次战争,商汤逐步征服了夏朝的多个属国,后利用有娀氏的反叛,在夏桀众叛亲离之际,商汤决定正式兴兵讨伐夏桀,发表檄文:“并不是我要造他的反,而是上天认为夏桀的罪恶太大了,命我讨伐他。”檄文使大家认为是天要灭夏,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鸣条之战,商汤部队一举灭夏,建立商朝。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武力改朝换代,打破了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

在人世间,明白世故、洞察人伦也是顺天应人的一种表现。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知道与人为善,擅长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但切记不可丢掉做人的原则与底线,这才是真正的理解“顺天应人”的内涵。

顺天就是借助外物达到自己的目的,荀子在《劝学》中曾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马车的人,并不是他腿脚飞快,但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舟的人,并不会游泳,但却可以横渡大江。其实人和人的资质都是相同的,所谓的聪明和智者,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神农氏寿终,黄帝、尧、舜氏兴起,伴随社会的演进,他们对旧时的制度、农作方法进行融通变革,使民众不松懈懒惰;神奇巧妙的变化,让民众感觉变化很适宜他们。易学的法则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变化则通达,通达后则能长久。

《易经》很多时候都在强调一个“变”字,“变”的目的是为了不变,但不变就会出现很多弊端,所以变与不变相互的转化,正如同阴阳不断交融一样。

合理的变化,就是去找寻阴阳平衡点,我们遇到困难时,就会自发地去处理这些问题,这就是努力去改变,试图去寻找平衡点的过程。

穷则思变、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历史上著名的几次“变法运动”即是最好的解释!

1、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初只是一个边陲小国,秦孝公立志变法图强,商鞅变法揭开序幕。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旧制被彻底废除,秦国逐渐从最弱的国家成为战国最强的国家。经秦孝公鼓励变法后,秦国后来的掌权者皆沿袭商君制度。秦王嬴政即位后,先后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最终统一天下。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论衡》评价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2、 王安石变法

11世纪的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忧外患,冗军冗官,财政入不敷出,大宋王朝面临着彻底走向衰败甚至灭亡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推崇“变通”精神,出台措施不是基于“祖宗成法”,而是根据现实情况提出革新策略。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因变革过于直接激烈,王安石最终因馋言被罢免,但其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而宋神宗后来继续担当起变革的大任。

3、 戊戌变法

清朝末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1898年,清末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倡导下,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维新派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依据,提出了“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因慈禧太后的流血政变而终结,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道法自然,其实自然也早已告诉我们,该如何在穷困之境中自处。做人做事当如水,水的智慧在于变通,遇石则分、遇瀑则合、遇寒则冰、遇暖则融,最终汇成大海。

人生天地间,以坚守取生命的坚韧,以变通求前行的持久,方能行稳致远。

四、结语

《易经》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精髓解读与时代应用息息相关。

作为个人而言,如能深刻领悟本文所述易经的三句核心精髓,人生也定当无往不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