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法不怕做错事,就怕用错人

 恶猪王520 2017-04-06

其实,本人心知肚明,历史性分析文章,一般群众是不感兴趣的。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虽然,本人一直紧紧围绕“切近生活、切近百姓、切近现实”的写作主方向,以理性、客观为论证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问题、倒逼提高,竭尽全力撰写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鸡汤猛文。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切实践行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战斗员职责。但人必须对自己有冷静理性的认识,臣妾实在做不到面面俱到,既能写清新软文、又能作艰深研究,既能写八卦绯闻、又能写史论政文。此身所为、无铜臭也,我就想自己写写,锻炼提高写作思考能力,就像我在家里阳台上种满了吊兰、绿萝、梭梭简管房东老先生的那一片花花草草,究其本质,不过是防止生活陷入机械模式、鸡血模式、烈士模式而已。


关于,我文章的宗旨,其实就是以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偶尔掺杂一些个人的思考看法,创新,创新个毛啊,凡事都求创新这本身就是很无知很荒唐的论调,严重违背客观规律,不胡闹、不胡折腾就已经阿弥陀佛了。为人不在多言,但力行耳。再说,对历史也没法创新,你要刻意搞创新、辣眼睛、只有两种原因,那就是第一你穿越了,恶搞。第二你在歪曲事实迎合群众探奇心理,媚俗


       

《走向共和》里,戊戌变法的前夜,光绪皇帝前往颐和园向亲爸爸慈禧皇太后汇报近期朝政大事及处理情况,并就意欲变法一事向皇太后请示,以期为改革大局把舵号脉、输入新鲜活力、提供根本遵循。慈禧太后很慈祥很温情的对光绪说到:“大清国内忧外患,是应该改革,对此,我们历来都是大力支持的,同治年间,我们不就在搞洋务嘛,你现在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不多言、我支持,最后我想给你提个醒,变法,不怕做错事,就怕用错人。记着,改革不管怎么改,你得知道,这天下是咋大清国的,是咋爱新觉罗家的。前路艰险、务必慎重!”不知何时,我曾对此浮想联翩,摘取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进行发现,得出,若想改革成功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代际传承,方能改天换地,扎稳新政根基首先,改革的班底必须忠诚干练。其次,干大事必须留替手,最后,第二代改革团队萧规曹随。

      

首先、改革必须用对人


       

秦国商鞅变法,秦孝公(强君典型)令其作开府丞相,改革班底中文是景监、武是车英。此二人允文允武、忠诚君国、政治素质、才干能力、廉洁自律扎实过硬,而且是商鞅的铁杆粉丝。如此,秦国变法,秦孝公统揽全局、协调四方,商鞅亲自操刀、大刀阔斧,景监车英贯彻执行、保驾护航,人心思变,君臣一心 ,秦国变法终能有成,结论:用人得当,变法成功。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有太后掣肘,君权打折)令其为当朝丞相,改革班底主要是吕惠卿、邓绾等人,王安石此人堪称perfect,具有强烈的天才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吕惠卿为了巴结攀附王安石可以把孔子、佛陀、王安石三者并列,极尽吹捧之能(历史经验证明,顿轧神化别人的人,要么是有求于人,要么就是别有用心)。邓绾则是“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物,此二人都等到王安石的重用,由于王安石喜人奉承、暗昧不明、所用非人,致使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人有空子可钻。正如顾炎武所说:“干进(钻营求官)之流,乘机抵隙。”这当然使改革领导班子严重不纯。等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时,昔日亲密的改革搭档吕惠卿倒戈反击、落井下石,无所不用其极,往日摇旗呐喊、大唱赞歌的部曲也是去安石而从惠卿。就这么一群人搞改革,结局必然以失败告终,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事后的司马光等旧党复出“拨乱反正”,名传千古的王安石变法不过璨若流星昙花一现、事实雄辩的证明,再伟大正确的理论政策方针必须要有忠诚可靠、精明干练、无私忘我的臣子去抓贯彻抓落实。结论:班底不纯、昙花一现。


戊戌变法,推到前台的改革总把手是光绪皇帝(基本无权)、其改革班底是康有为(时任吏部主事、进士出身、四十几岁、无地方基层工作经验)、梁启超 (无官职、举人、二十几岁、无基层工作经验),光绪皇帝就是带着这两个人搞改革,当时朝臣、地方督抚对改革持观望态度、敷衍塞责,因为大家不看好这个改革团队,对这次改革不抱希望。结论:所用非人、完败!

       

其次,干大事、必须预留替手。就是走一步看三步,提前安排好志同道合、忠诚可靠的接班人,将改革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开花结果。秦国变法,秦惠文王车裂了商鞅,但他完全继承了商鞅留下的改革班底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商鞅的改革事业,商鞅虽死、商君之道不亡,秦国一代一代的君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秦始皇才能奋六世之余烈,扫六合而一天下,成千秋伟业。反观,那些妄想毕其功于一役,想在他们这一辈人彻底变法,富国图强的,无不操切、急躁、鲁莽、奸邪,把握不好改革的速度,必然导致改革的阻力障碍增加,改革派和守旧派的矛盾便会急速升级,而此时,改革派大多会通过非正常途径铤而走险意欲一击而中,比如,康梁的“围园杀后”血腥政变。葬送维新大业的罪魁祸首就是他们自己,他们这是在赌博、以一己之身赌荣华赌天下。而光绪皇帝堂堂天子以万里江山、祖庙社稷跟着康梁这些亡命徒瞎搞,殊不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戊戌变法就是一场在合适的时间有一群不合适的人干了一些不合适的事。不过,我很佩服康有为的预言天赋,中国近代的预言家,我就服他。他在《上清帝书》中写到:“今日,国家积贫积弱,列强环伺,有瓜分豆剥之势,若不变法,恐陛下一日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没过两年,庚子之变,车驾西幸,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的时候真是荆钗布衣、流落长安。

      

最后,第二代改革团队萧规曹随

      

天地万物、四海八荒、古今中外,人皆有人前露脸、身后留名的爱好习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概莫能外。胜己者强,无欲者刚历史经验表明,接手改革的第二代君臣团队,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发展好第一代改革前辈们呕心沥血、披荆斩棘、破冰凿空秉持的改革大针方略、制定的改革举措,就能让改革结出硕果累累的伟大成就,就能释放出强国惠民的改革红利。有时候,不折腾,不胡闹就是一种发展,就是一种胜利。秦惠文王继承并发展第一代改革团队的改革路线,所以大出关东、争锋天下。汉惠帝继承了汉高祖的权力、曹参继承了萧何的丞相,这对群臣经过一番磨合,最终君臣一心继承刘邦萧何留下的治国方针,萧规曹随,休养生息、和平崛起,为汉武帝的赫赫伟业奠定了坚固基础。李鸿章继承了老师曾国藩的势力、思想所以能保湘淮两系事业几十年荣华富贵,更让老师首倡的洋务事业蓬勃发展、大放异彩。

首发于经史律弘文馆

作者: 楚材;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法律硕士,自幼喜读历史,现已年届而立,供职于某公职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