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声乐研究》【连载】第三章 字、腔 风格韵味的构成(一)

 莲花r724zizss4 2020-06-11


名戏曲声乐研究专家、京剧梅派研究专家、梅兰芳晚期琴师  卢文勤先生

第三章 字、腔  风格韵味的构成

一、字

    不管唱什么都要注重字,字的重要自不待言。因为唱是声音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作为一个戏曲演员要具有正确的吐字咬字方法,才能把语言通过歌声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不注重字只注重声,观众不知道你在舞台上唱的什么,就是声音再好也没有意义。京剧是比较特别强调字的重要(性)的。京剧里常说“字正腔圆”,认为腔是从属于字的。在创腔时又有所谓“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其实,我国其它戏曲和歌唱也讲求把字唱得清楚的。有的人认为唱歌不如我们京剧考究字,甚或是不大注重字。我认为这未免有些偏见。不要说我国好的歌手他们很注重吐字,西洋的声乐家也很注重吐字的问题。例如意大利著名声乐家多西(Tosi)她就很注重吐字。又如意大利语在声乐上尽管被称为歌唱的语言,但英国人却常用英语来演出意大利歌剧。设想一下,如果用本国语言来唱而吐字不清,台下听不出你唱的什么,唱得再好别人不懂也是不行的。因此,对字的重要性以及要把字咬清楚,这是没有什么可争论的。绝找不出一个声乐家说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把字唱清楚来蒙人家。而字唱得不够清楚大多是在发声时有所轩轾或在腔和字的关系的处理上不够完善,甚或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怎样把字唱清楚而又要把字唱圆,合于自已的风格,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什么是咬字、吐字

    从字义上看,咬字就是把字咬好或咬住,吐字就是要把已咬好的字,从咬住的状态吐送出去。由于这两者可说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是先后的过程,因此就不能把咬字理解为咬住不放。而是要把它理解为通过唇、舌、齿、牙、喉(俗称五音或五齐)【习惯称为“唇齿舌牙喉”】等发声器官作成字的不同姿态,以便在气息通过时发出清晰的合乎预想的“字'的声音。一个字的正确与否,第一关就是运用唇、舌、齿、牙、喉的动作是否准确地与所需发出字音的要求相符合。符合了就是字正,不符合就是撇(piǎ)了。有时也可能成了别的什么字。而吐字就是要在唇、舌、齿、牙、喉等器官所作成的字的基础上,把它如实地有时还要夸张地吐送出去。这和咬字有所不同,它不仅要用气,还要用力。它要求口腔根据不同的字所作成的形状,要具有一定的和气息对抗的力量,这样才能防止在把字往外推送时,由于气息的力度而把原来的口形改变或松掉。这时倒可以说要把字咬住别让它跑了。因为懂得前面的概念,就不至误会为把字咬住死命不放的。没有这种力量的平资,仅是单方面地把字咬得再好、吐得再好也是不可能清楚的。有些初学的人往往知道每个字应该怎么咬,但到唱起来用气吐字时就是不清楚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北京人说话说得很清楚很准确的人,到了唱时,如果不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也会由于抵抗不了气息的力度和艺术的夸张,而不自知地改变或放松口形,使字走音。由此看来,吐字送字要有力,咬字也要有一定的抗衡力度,这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那些字在什么地方用力。我国古代声乐传统中,把字按其发音的不同类型的部位及口型,分析归纳出了一种叫五音、四呼的法则。这里先把汉语拼音简单介绍一下,以便在解释五音、四呼以及字、腔等关系时,使用汉语拼音的科学方法加以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