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兰博2000 2020-06-11

人类的建筑从一开始就与动物的巢穴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向着文明社会的长期进程中,随着人们政治生活、日常起居需求的细化,建筑的作用也向着多元功能演进,从而有了宫殿、庙宇、官府、园林、住宅等建筑形式。由此门也有了众多的称谓:皇宫大内称宫门;官府治所称衙门;寺庙道观称山门;军营行辕称辕门;普通民居叫宅门。单座建筑中有房门、院落中有院门、坊巷中有坊门、城市中有城门。它的标志性和象征性功能,使门在外观造型上有着某种不可逾越的程式化形态:皇族宫寝,豪华壮丽;官府衙署,门禁森严;坛庙寺观,肃穆堂皇;民宅院落,亲切迎人等,圈画出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展现出不同的韵味。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天子五重门'

李允稣先生在《华夏意匠》一书中写道:'最早的时候,建筑形制只是一些宫廷建筑的内容和布局的规定,它们同时被看作是一种'国家'的基本制度而确定下来。其后,当宫廷建筑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建筑模式之后,就同时制定出有关诸侯、大夫、士人等房屋的制式,成为所谓'门堂之制'。为什么'门' 和'堂'一定要分立和并存呢?在理论上大概是出于内外、上下、宾主有别的'礼'的精神'故宫建筑的宏伟无与伦比,其南北纵向排开的平面布局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传统格局,一条中轴线,串起诸多主要建筑物,形成了自南而北的座座宫殿和庭院,那崇尚礼仪的重重大门也自然是为了显示帝王、朝廷所具有的威震天下的震慑力。

'五门'之制

五门之制,一直被历代帝王视为古制遵循者。《周礼》中即对天子宫室的门制做过这样的规定:'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日库门,四日应门,五曰路门。'这里规范的不是偏门角门,而是指皇城中轴线上的五段分割,是自皇城南门入宫要经过几座重要的大门,这一重重门有着一定的意义,代表着一方领域,历代君王正式利用道道各具不同形式的大门,营造出'深宫九重',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感,并赋予它相应的形式功能,平添出地王深不可测的'龙威'。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天安门(皋门):皇城的正门,每遇大典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宽度为九开间,重檐歇山式屋顶,门前有金水河和四只石狮子。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端门(库门):宫殿正门。位于天安门之北,午门之南。宽度为九开间,重檐歇山式屋顶。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午门(锥门):宫城的大门。每当太和殿举行大典时,午门上钟鼓齐鸣,皇帝颁布出征令和战后获胜归来向皇帝献俘的地方;皇帝杖责朝臣,行刑也在午门前。宽度为九开间,重檐庆殿式。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太和门(应门):'应门者,居此以应治。'明代中期以后,皇帝在此早朝,处理政务,为'御门听政'。宽度为五开间,重檐歇山式屋顶。太和门东边为招德门,西边为贞度门。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乾清门(路门):后宫大门。其门内是廷,皇家生活区,康熙时改在此听政。宽度为五开间,单檐歇山式屋顶。左右有八字影壁。

'九五'之说

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将天下万物皆分作阴阳,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在阳性的单数中九为最高数,五为居中之数。早期经书《易·乾》中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人便将九五说成是人君的象征,将帝位称为'九五之尊'。也有人认为中国人讲究谐音,'9' 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天安门城门楼是九开间面阔、五座城门洞、五座金水桥,另外,金水河上中央的御桥上,跨在河上的栏板是九块,斜出在两岸的栏板是南北各五块。午门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除城楼正面三座门外,在左右两侧城台下的北端还各开了一座掖门。掖门东西向,进门后折而向北,所以从午门北面看,五道城门仍并列在城墙之上。高大城墙上有五座殿阁的巨大城楼,又称为'五凤楼'。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除皇城和宫城内的五门之外,还有城门、近郊门、远郊门、关门,统称九门,因此皇帝又称为'九重天子'。故宫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门,欲将宫室变化为千门万户。大门上的门钉为横九行、竖九列,以81枚门钉来象征皇帝专用的大门。这81枚门钉并非构造所需,它已失去原来功能上的意义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装饰手段了。此外,还有九龙壁、九条龙的御道、屋脊上的九个走兽等。这九、五之数自然不是偶然的巧合,是为了应合天地、阴阳;是为了象征帝王之尊。

君臣尊卑

《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中将城市分为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和宗室与卿大夫的都城三个级别,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途九轨,环途七轨,野途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途以为诸侯经途,野途以为都经途。'这是说王城的城楼高九雉,每雉高一丈,即高九丈;诸侯城楼按王城宫隅之制即高七雉;宗室都城城楼则按王城门阿之制,只能高五雉。王城的经途即南北向大道宽九轨,可并行九辆车;诸侯城的经途相当于王城环城道路的宽度,即宽七轨;而宗室都城的经途,只能有王城城外道路的宽度,即五轨之宽。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为了让礼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历代统治者制定了各种更为具体的规章制度,并将它们列入国家的法典。唐朝的《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座城门可以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而县城的门只能开一个门洞。故宫内的五重门不仅按礼制各有所用,而且城门洞的高低、宽窄自然也有所区别,中央门洞最大称御门,对应着御门的通道为御道,是皇帝的专用通道,余下的门洞依次排开于两侧,这便分出君臣尊卑。

午门城楼下中央设有三座门洞,中央门洞除帝王出入外,皇后完婚入宫时可进此门,各省举人汇集京城接受皇帝御试,中状元者可由此门出宫,这就算是极特殊的礼遇了。百官上朝时,文武官员出入东门,宗室王公出入西门。除城楼正面三座门外,在左右两侧城台下的北端还各开了一-座掖门。这两座门平日不开,只有在大朝时皇帝升殿,朝见百官人数增多,以及皇帝殿试各省晋京的举人时,才把左右掖门打开,文、武官分别进出东、西两掖门,各省举人则按在会试时考中的名次,单数走东掖门,双数走西掖门。一座午门的五个门洞也表现出了如此鲜明的等级制度。才开启掖门。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太和门台基前中央的三道台阶不是供常人行走的,它是皇帝出入朝门的专用通道,在皇帝驾临太和门当朝时,百官跪拜后只能过金水河分别由太和门东、西两端的台阶进入门内。

帝王的宫室可以建造五重宫门,诸侯宅院或庙宇、衙门则只能建造三重大门。这种以门的数量和名称来表示建筑等级的做法是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君臣之份和帝王之尊。除皇城和宫城内的五门之外,还有城门、近郊门、远郊门、关门,统称九门,因此皇帝又称为'九重天子'。

故宫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门,欲将宫室变化为千门万户。大门上的门钉为横九行、竖九列,以81枚门钉来象征皇帝专用的大门。这枚门钉并非构造所需,它已失去原来功能上的意义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装饰手段了。此外,还有九龙壁、九条龙的御道、屋脊上的九个走兽等。这九、五之数自然不是偶然的巧合,是为了应合天地、阴阳是为了象征帝王之尊。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寻常百姓的宅门

如果把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相抗争、相协调的一项物质资料生产来看待的话,民居所反映的建筑生产现象则更本质、更为丰富、更有启发性。因为所有家庭成员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住宅中度过,家庭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包容在住宅之中;住宅是'家'的物化,是家庭生活的场所化。因此,民居体现出结构布局的合理、使用的方便、功能上的合用等设计原则。但尽管民宅是以关注日常生活需要的功能为重,在充分表现出其实用性价值的同时,仍在长期的农耕时期透过门显露出其等级、地位的差别来。

等级分明

礼教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那君臣、父子、男女、主仆等一整套从属规约,必然在千万个家庭中得到遵循,而家庭所依托的住宅自然也同样会表观出礼教的约束。秦汉以来,等级制度日益森严,'宫室'成了帝王居处的专用词,'第宅'则专指王公贵族们的住所。汉代明确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且门当大道之住宅可称'第' ,食禄不满万户且入里门的只能称'宅',而普通士大夫和平民的住宅一律称为'舍'。

'出不由里门,而面大道者名曰第。'院门直通街衢,出入不走闾里之门。闾,古代里巷的大门。古代城镇布局,以闾、里、坊为封闭的小区单位,设门,平头闾阎(平民)出入由此,里门昼启夜闭,便于治安防范。唐代时,三品以上官宦的宅第虽也被纵横的大街划分在城坊里,但达官显贵们则可以把自家府第的门开到大街上,而不受里门启闭的制约。白居易《伤宅》

设问:'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大门漆朱且临通衢大道,这是王侯第宅才有的享受,是一种特权。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房舍是身份的象征;是财富的象征,高门敞房最直接地体现着主人身份的高贵和地位的显赫。明清时期有了捐官之制的推行,使得商民通过捐输得到官职,这样在修建居所时就可以享受到较高级别的装饰权利,门脸阔大,院落众多,籍此炫耀门楣,荫庇后人。从捐官与民居建筑规模等级的密切关系看,明清时期的住宅文化中渗透了官与商结合的一些文化特征,这在山西晋商宅院的黑漆大门中可以得到验证。

空间界定

四川成都出土的汉画像砖,表现住宅院落的情景。'整个住宅用墙垣包围起来,内部再划分为左右并列的两部分。左侧为主要部分,右侧为附属建筑。主要部分又分为前后两个院落;最外为大门,门内有面阔较大而进深较小的院子,再经一道门至面积近于方形的后院',左右两个部分也用门做通连。

中国普通住宅长期以来,以木构架营造房屋为主流,在空间展开上表现为横向的平面构成,尤其是汉族富裕人家住宅常常由庭发展到进,从二进再到多进院。此时的门则按照功能需要在空间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界定院内和院外的为正门,界定里院和外院的有仪门,界定房内和房外的有房门,还有后门、旁门、侧门等。这些门在建筑个体和群体组合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正门:俗称大门。中国传统庭院式民居建筑是门、堂分立,因此一座建筑被外人首先感受到的是大门入口。历代礼制对大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包括式样、规模、屋顶形式、油漆颜色、装饰物件等,这就使大门除了具有空间界定作为主要入口功能外,还具有标志与象征意义。古人云:'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了大门具有显示家人形象风格的功能,它反映出户主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是'门第'高低的标识。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仪门:分隔里院和外院的门,旧式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这道门。仪门常常以门楼形式出现,仪门内正面没有四扇或多扇屏门,平时不开,从侧面出入。屏门有影壁作用,是又一道阻隔院内视线的屏障。打开屏门时,不是迎接尊贵的客人,就是家里办喜事,是出于礼仪的需要,也是财富的象征。如果是衙署打开仪门,十有八九是升堂审案。

如晋中灵石的红门巨宅王家大院在月洞门、垂花门的基础上,又另设偏门、廊门和仄巷,所用石级、木色、雕刻等大致相似,使院落产生杂错之感,无形中做出一处露天的迷宫。19中国的民居建筑正是依靠这些'门'划分出活动区域,表现出'庭院深深'的空间效果来。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通风纳气

方位,是人类最早具有的知识,前后左右上下,每时每刻都要辨别。而确定住宅的朝向,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中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由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房屋朝南可以冬暖夏凉,所以中国的房屋基本上以南向为主。实际上,住宅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情况,必须全面考虑。

因为门的通风纳气作用不可小看,尤其是传统的民居宅门不仅是住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按风水理论,还是居宅的颜面、咽喉,是兴衰的标志,因为门沟通着宅内与宅外两个空间,是'气口'、'气道'。按照'四隅方位',西北为天门;东南为风门:西南为人门;东北为鬼门。因此传统观念中忌讳在东北角开门,就是因为东北方向是鬼门的缘故,所以不论是城门还是住宅,或是其他公共建筑,一般不会在东北方位上开门。而东南的风门则是吉位,巽者顺也,有利于纳气,水木相亲,川故多在巽位上开门。从气象学上说,夏季常吹东南风,一开门风就从门而入,增加了风的折转,回避大门正对着正房,也是回避南北风的直冲。门窗对着生气方,也是为了采景、采光,这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而堪舆学中'八宅派'理论根据以人的'命卦'确定住宅朝向的做法,在科学上是难以解释的,我们不能以此作为选择住宅和宅门朝向的原则。

帝王家的门和百姓家的门有什么区别?

但从民间调查情况看,我国农村住宅的大门多是朝南、东、东南开,总是面向秀峰曲水,民间称此为'抢阳',阳光尽早照上门窗,表达了人对大自然的主动性,通过主动选择居住地点和营造人居环境来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语:

纵观我们非常熟悉且每天都必须进出的门,在产生之初是由进出和开启功能要求而限定的,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生存需要、建筑功能和科技进步等相关因素的变化,对门的功能要求也在逐渐地发生着改变。同时,还由于政治、经济、地域、民俗、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的差异,使门的形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变化。在从单纯的进出和开启功能发展到文化载体的过程中,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用自己的智慧丰富着门的内涵,使门有了物质和精神的双层意义,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门更寄托了人们诸多的美好期盼。时至今日,随着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深化和具体落实,人们将门的出入问题更多地投向其通用性的考量上,考察其是否可为所有人提供畅通的出入环境,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文明社会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