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建刚:习课堂:为什么是“四个任务”?

 培根阅读 2020-06-11

管建刚

习课堂,每一课大多四个任务,平均而言,每个任务大概10分钟,第一个环节“读”10分钟,第二个环节“习”10分钟,第三个环节“读”10分钟,第四个环节“习”10分钟。根据课文的长短、习题量的多少,这个“10分钟”上下可浮动,四个任务的时间变成“10+8+12+10”“8+10+10+12”等等。

为什么一节课是四个任务,而不是两个任务?

两个任务,“读”20分钟,“习”20分钟,不合适。习课堂强调“读而不讲”,强调老师的语言要干净,学生“哇哇哇”读了近20分钟,口干舌燥会疲劳。习课堂,一节课“习”的量,相当于两张A4纸那么大的练习纸,量不小,一下子“习”20分钟,中后等生会望而生畏,两张A4纸的练习分两次,心理上容易接受,也容易完成。

有的老师对任务单进行二次细化,任务一的“读”拆解为三次,任务二的“习”也拆解为三次,学生读五分钟课文,做三分钟的习题;学生读两分钟的词语,做四分钟的习题,学生读三分钟课文,做三分钟的习题。原有的四个任务,变成了八个任务、十二个任务。

这个做法我们不赞同——
第一,学生“读”三分钟,对应的习题“习”两分钟,对于学生完成练习是有帮助,然而没有相对整块的“读”的时间,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会浅很多。好比做俯卧撑,一下子做100个,跟每次做20个分五次做,两者的能量和力量要求完全不一样。

第二,“读”三分钟、“习”三五分钟,学生的“读”直指“习”。其实,任务一的和任务三有整块时间的“读”,还有一个重要的潜在目标,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第三,四个任务变成了10个任务,原有的两次“习”变成5次,每次“习”只有两三分钟,优秀学生做得快,也只能多半分钟、一分钟,这点“零碎时间”也只能零了、碎了、扔了,难以读背奖励题。一个“习”的环节10分钟,优秀生五六分钟搞定了,还有四五分钟的时间背诵奖励题。“任务二”多出的四五分钟背出了奖励题,“任务四”多出的四五分钟当小老师批作业。好比家里的储蓄罐把零钱放在一起了,“零碎时间”合并在了一起,可以派用场了。

第四,一节课的任务多了,老师脑子里想着的是下一个任务是什么、下下一个任务是什么,第六个任务是什么,第七个任务是什么,到了第八个任务的时候,老师自己都忘记了,要看一下看教案了。老师的精力往往不能集中到组织、管理和激励上,即不能集中到学生身上。任务越多,环节越多,这个问题越突出。

第五,从“读”的任务到“习”的任务,从“习”的任务到“读”的任务,每一次转换,老师都要组织,不然会有学生还在上一个环节,而老师的节奏已经到了下一拍。一堂课10个任务,要有9次的组织,有9次的时间付出,这对于“就怕时间不够”的习课堂来讲,多么致命!从学生那头来看,一会儿要拿出任务单、拿出笔,一会儿要放下任务单、放下笔、打开语文书,一次又一次的背后都是流逝的时间。

习课堂,还是四个任务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