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空心”到“实心”,彰显乡村振兴的初心

 农友tbdftu2ahu 2020-06-11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解决好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更是乡村振兴的归宿。将“空心村”变成充满乡愁、乡音令人向往的“实心村”,让留下来的群众有幸福感,让远离家乡的游子有归宿感,愿意回到家乡、守住乡音,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初心和归属。

从中国当前农村地区的现状来看,多数地区出现了中青年外出务工,老年人和儿童留守的现状,偌大的农村成为一座空心村。没有青年活力的村落,带着暮气沉沉和看不希望的绝望。没有年轻人耕种的土地充满贫瘠和潦倒,这样的乡村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的乡村生活即便不是李子柒呈现出来的炊烟寥寥,诗情画意,也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地方。因此,要让“空心村”变为“实心村”,乡村振兴还需“真心”而为,守住为民谋幸福的初心。

用好“真心”,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各地政府要推动乡村振兴,做好乡村振兴,关键是“干”。只有心中有民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情感才能处处以群众利益为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乡村振兴的蓝图一绘到底。乡村振兴是“一盘棋”,要下好这盘棋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才能够全力以赴奔赴乡村振兴的“战场;只有用心用情才能够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推进振兴工作。俗话说:事在人为,我们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胜利是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奋斗出来的,而乡村振兴这块更大的“战场”,更需要广大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着群众去奋斗。只要党员干部一片赤诚之心定能够绘好乡村振兴的蓝图,将乡村振兴的政策落地生根。

下足“功夫”,千方百计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发芽开花。乡村振兴提出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以及组织振兴,每一项的振兴工作都对应着不同的政策扶持,我们乡村现状中薄弱点正是因为产业的贫瘠、人才的流失以及文化凝聚力的薄弱等造成的。要让乡村能够“活”起来,不仅仅要用好产业政策,做好产业的升级换代,以筑牢产业引来新的机遇,更要让乡村“实”起来,以优秀的文化凝聚人心,以好的政策吸引并留住人才。乡村只有村就会缺乏灵魂,乡村振兴就是要唤回百姓对乡村的深情,吸引更多人才让更鲜活的血液注入到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在这片土地开出最美的花,留下最有活力的青年农户,打造最文化最振兴的“实心村”。

破解“难题”,排除万难解乡村振兴之瓶颈结出幸福之果。乡村振兴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问题,解决好钱与地的问题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人,就如我们提到农业农村工作其最终目的还是归结到农民身上,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要让群众获得幸福,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行动的归宿。乡村振兴就是要破解“难题”,很多地方之所以发展缓慢,人才流失严重,不是因为没有财政支持也不是因为没有政策支撑,关键是要解决发展中土地与“基本农田”的矛盾,解决乡村发展单一依靠财政资金的问题,解决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难点破解,才能够让乡村振兴不是“孤军奋斗”,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政策无疑是一次新的尝试,各地对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一曲“高歌”,只有将产业做强将生态做好,并解决土地难题,才能够引来更多的资源资本进入农村,只有农村有了“梧桐树”,才会有更多“凤凰”飞回来、栖得住。(布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