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卷2修身篇诗解4君子知止自学不息

 琴诗书画情 2020-06-11




《荀子》卷2修身篇诗解4君子知止自学不息

题文诗:

善走,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

将穷无穷,逐无极与?折骨绝筋,终身不及;

将有所止,千里虽远,或迟或速,或先或后,

胡为乎其,不可相及?不识步道,将穷无穷,

逐无极与?抑有所止?坚白同异,有厚无厚,

之辨之察,非不察也,君子不辩,能知所止.

奇怪之行,非不难也,君子不行,止,

止而能久,君子真情.学犹行路,我行,

彼止待我,我行就之,或迟或速,或先或后,

胡为乎其,不可同至?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累土不辍,丘山.源开渎,江河可竭;

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与人,

才性相,岂若跛鳖,与六骥足?跛鳖致之,

六骥不致,是无它故,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近,不行不至;事虽,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六骥,出入不远.

君子自学,自学自强,自强至为,至为有为,

有所不为,不为知止,止于真情,真情永恒.

【原文】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1〕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2〕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3〕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4〕,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5〕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6〕,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7〕成。厌〔8〕其源,开其渎〔9〕,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10〕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11〕者,其出入〔12〕不远矣。

【注解】
〔1〕止:终点,目的,止境。在儒家经典中,"止"字有特别的含义,指全身心专注追求的目标,比如射箭,其所射的箭靶就是"止"。所谓"止于至善"、"学之止"等都可从这一意义上理解。
〔2〕步道:道路。
〔3〕意:通"抑",抑或。
〔4〕坚白、同异:指战国名家惠施、公孙龙的学说,有坚石非石,白马非马,同者异、异者同等命题。有厚无厚:也是惠施的理论,讲空间上的无限性问题。一说这是春秋邓析提出的一个命题。
〔5〕倚魁:怪诞骇俗之行。倚,读作"奇"。魁,大。
〔6〕"迟彼止"句:此处疑有脱文,姑且遵一般看法进行解释。学曰,学者相传此言。迟,待。
〔7〕崇:通"终",最终。
〔8〕厌:塞。
〔9〕渎:沟渠。
〔10〕县:同"悬",悬殊。
〔11〕多暇日:指怠惰。
〔12〕出入:意思难通,依王念孙解作"出人"。

【译文】
     良马一天走一千里的路程,劣马走十天也能达到。想要走完无穷之路,追逐没有终点的所在吗?这样的话,即使走到骨折筋断,一辈子也无法到达;如果有止境有目的,那么千里虽远,也只是或慢或快,或前或后的问题,怎么可能走不到呢?不认识道路的人,是去走那无穷之路,追逐没有终点的所在呢?还是有所止境?"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不能说不精察,然而君子不去争论,因为君子有自己追求的目标。怪诞骇俗的行为,不是不难做,但是君子不做,因为君子有自己追求的目标。

      所以古语相传,学习好比行路。得路之人,在前面等着我,我便努力地追赶上去,那么或早或晚、或先或后,怎么会不到达同一个地方呢?所以一步一步不停地走,即使是跛足的鳖,也可以抵达千里;一层一层积累不停,平地最终也能变山丘。堵塞住源头,开通沟渠,江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六骥也到达不了远处。人和人之间才性的差异,哪里会有跛鳖和六骥的差异那么大!然而跛鳖能够到达,六骥不能到达,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有的做,有的不做啊!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那些整日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就不会超出常人多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