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傻了,你看到的工程项目都是内定的。

 归海先生 2020-06-11

最近两个月,我一直在忙一件事:投标。

标的物1000-1500万。

对很多人来说,投标不就是做做标书,开标走走过场么。

就是这简单两个字,让我从4月份一直忙到现在,截止到今天整个项目也不过才进行了50%。

今天抽空给大家写写招标前期的一些工作体会。

1

在咱们国家,90%以上的招投标结果是内定的。

这是一条在招投标界被广为人知的潜规则。

内定,就意味着招标人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为了面子,为了利益或者为了其他不可描述的需求,要求整个采购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目的是为了用“透明”的形式来堵住别人的嘴,以此来服众。

内定,让某些人真正做到了既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所以在投标之前,如果你还不知道投标结果的可能性,那么90%以上的概率你是陪标的。

在这场以内定为核心的游戏中,所有参与的人员都是演员,业主,评委,领导,采购,同行,甚至包括参与投标的厂家。

所有人都没有剧本,但是却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台词自行发挥,演技要看经验和心理素质。

比如整个投标环节中,最没有参与感的“评委专家”。

我把这些评标的“评委专家”比作临时演员,出场费300元。

这些人都是从所谓的专家库里抽选出来的,但不一定都是专家,毕竟三百六十行,无论哪个行业,没有5-10年的积淀,谁敢自称专家。

不是专家,却要办专家的事。

但是又不能没有专家,没有专家的角色就没有了评标的专业性。

在内定的前提下,这些“临时演员”知道自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该说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甚至一字之差,都会做无限延伸,让你知难而退。

不该说的,他们会集体失声,默许通过。

就是这些对行业狗屁不懂的专家,在公开的招标中扮演着一句话定生死的角色。

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专家其实是没有话语权的,真正有话语权的是专家背后的招标人。

2

追根随缘,招标的核心人物决定了招标的最终走向。

为了让项目内定,前期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因为每一次你手里的牌都不一样。

比如,都知道要与核心人物建立信任感,但如果你手里的牌不好,没有业绩,也没有差异化,吃饭,送礼又不管用,那该怎么办呢?

没错,这非常难,难在没有固定的招数。

甚至没有具体的策略供你选择,你要根据实际的项目变化和对手的出牌情况,顺势而为。

投标前期,看似风平浪静,却又暗流涌动,每一天都是在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终徘徊度过。

谁会帮我们,谁会坏事,怎么给对方设置门槛,怎么做到万无一失pass对手,怎么保护内线,怎么利用企业内部矛盾。

什么时间办什么事,对手是谁,出了什么牌,如何利用信息差,如何浑水摸鱼,等会见面重点聊什么,什么不能聊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信息,有了信息就有了布局的筹码。

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起非一般的关系。

3

关系,是一种无形的特权,不需要颁发证书,只需要彼此的默契。

一旦形成了契约关系,这种无形的东西会在前期转化为盟友关系。

对你不利的事会被盟友挡在萌芽阶段,有利的事会被盟友放大,形成舆论优势。

即便是假的关系有时候也会起到奇效。

我曾见过在国企内做生意,有人充分利用了上下级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在项目使用部门表现出一副自己是某某大领导的人的错觉,给使用部门施压。

公司太大了,小人物当然不会去一把手面前论证关系的真假,自然也不会为难这位“大人物”。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冒牌校尉》,大家可以看一下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威力。

当然这是一种被别人使用过的不正当手段,使用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中国人已经将规则玩透了,有规则,就一定有潜规则,不仅是招投标,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内定的游戏规则。

招聘是公开的,选举是公开的,但内定的事,比比皆是。

在中国办事,这将是一条永远绕不开的规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