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的押偶句韵,有的句句押韵或隔多句押韵 偶句押韵是近体诗用韵的特征之一,受到近体诗深刻影响的词,不少词牌采用的也是这种韵式,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词的四个韵字昼、后、旧、袖都在偶句的句尾。齐言的词如此,句式长短参差的词同样有采用这种近体诗韵式的,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的韵式不仅受到近体诗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乐府诗的影响,有些词便是采用了“柏梁体”句句押韵法,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全词十句,句句押韵。 作为一种长短句,字数多、篇幅长的词更多的是采用每隔若干句而押韵的韵式,如:
落日溶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期节,融和天气,次第 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翟冠儿,捻金 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 乐》) 全词处、许、雨、侣、五、楚、去、语八韵,每隔三句一用韵。不过,用韵所隔句数的多少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完全由各个词牌的词谱而定。如柳永的《夜半乐》 :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 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 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 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三叠的渚、处、举、浦、树、去、女、语、驻、据、阻、路、暮十三个韵字,所隔句数不一,或隔一句,或隔两句,或隔三句,或隔四句。有些词韵脚相隔得更远,如周邦彦的《双头莲》 ,最长的竟然六句之后才押韵 : 一抹残霞,几行新雁;天染断红,云迷阵影;隐约望中,点破晚空澄碧。助秋色。门掩西风,桥横斜 照;青翼未来,浓尘自起;咫尺凤帏,合有人相识。 叹乖隔。知甚时恣与,同携欢适。度曲传觞,并 鞯飞辔,绮陌画堂连夕。楼头千里,帐底三更,尽堪泪滴。怎生向、总无聊,但只听消息。 这种韵脚距离非常疏阔的词,还有周邦彦的《西平乐》 ,柳永的《破阵乐》 、《凤归云》等。 3、有的一韵到底,有的转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