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读过的书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哪本?

 欧迈笠 2020-06-12

谢邀!

每一本书都对我影响很深,书成就了一部分我,书也毁了我。当然,这一切并不怪书,我没能驾驭书,反而有被书所制的嫌疑。

上大二的时候。在一堂思修课上我在手机上翻开了路遥的《人生》,青岛的夏天就像小说开头的那段描写一样,山雨欲来,沉闷压抑。当时我是一个文学白丁,高中时我是理科班的,数学和物理念得最好。在那之前,我对于路遥的概念仅停留在他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我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曾因为我不知道这一点向我透露出轻蔑的口气——你居然连这都不知道。

到如今,每次我回顾自己的读书历程,我都会想起第一次读《人生》的那个下午,而路遥也一直被我视为自己的文学启蒙者。《人生》是个中篇,我用了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读完了整本书。《人生》的魅力在于使我在离家两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感受到黄土地的气息,回到宿舍的当晚,我久久不能入睡,高加林和巧珍之间的故事一直在我脑海当中回荡着,巧珍多么朴实可爱啊!我从床上翻起来,在亚马逊上买了我人生中第一本实体文学小说。

接着我又找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些书。不到一年时间,我就欺师灭祖,背叛了路遥。因为后来我读到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川端康成的《雪国》还有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我开始混迹各种文学论坛,并且在上面大放厥词——路遥的作品写苦难,却甜得发腻,不值得读很多遍。

其实马尔克斯的那本名著《百年孤独》我并没看完,我只看了一多半。除了故事的讲述方式和行文技巧之外,我几乎没有从《百年孤独》当中得到任何的东西,思想上几乎没得到任何补给,而马尔克斯本人在私下和朋友聊天时也曾坦言——《百年孤独》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作品。直到如今,我也没读完《百年孤独》,我却读完了他另外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并且买了实体书收藏。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我读书早期买过的一本书。如果说路遥是带我走进文学殿堂的人的话,川端康成就是带我走进写作殿堂的人。我从川端康成笔下学会了如何写细节,我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稍微能读下去的短篇小说《海城》,我写了一段关于火车奇遇的爱情故事。

我开始到图书馆去找书看,我读到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经常现身于世界必读十大名著书单之中的大部头也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影响,不到一半就束之高阁了。

在图书馆读书的那些时光当中我读过一本统计学相关的书(书名我已经忘记了),16k不到两百页的一本小书,对我颇有帮助,书里面说了统计学数据是如何骗过人的眼睛的,样本的大小如何影响结果的可信度以及统计结果究竟怎样才有意义。从那以后,无论是怎样的统计数据都会使我怀疑,我会自觉去寻找疑点,这是我觉得获益的地方。

从这以后,我就遇到了先锋的那一帮作家,苏童、余华还有格非。余华的几个长篇和一部分短篇,苏童的《黄雀记》和几个短篇,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和中短篇的集子《青黄》。之前看过一篇评论文章,谈及先锋作家的“奇技淫巧”和中国文学的出路在何方,文章说先锋是“恶作剧”,而如今的年轻作家则是死死地跟在后面“抖机灵”,丝毫看不到创新和出路。深有同感,余华他们的书写得好看,就连晦涩难懂的格非也凭借其“叙事迷宫”和文字魅力俘获了我,我不禁感叹:原来小说不都是按情节一步步推进的,小说可以像梦一样迷幻美妙。

我沉迷于这样的“美梦”之中,将学习都抛诸脑后,这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行为也让我付出了该有的代价,我后面会细说。

跟着他们的步子我写了多篇习作,我将情节丢掉,开始注重感觉,开始“抖机灵”,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不“机灵”,我会的只是“抖”。根本没有读者会买账。

在此期间,我穿插阅读了鲁迅、沈从文、张爱玲,鲁迅犀利、沈从文优美、张爱玲刻薄而忧伤,他们的作品都以一种高度定格在了文学史上,如今的文坛还少有人能到他们的高度,更别说出其右者。白先勇似乎有自己的特点,却也看不到太多的突破。

加缪是我到如今都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从《局外人》、《鼠疫》到《西西弗神话》,加缪的作品往往使我生出一种绝望感,人生荒诞且虚无,而我们又无能为力。几本读完,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思想深度不及其万分之一,而没有思想性的文学作品,就算写出来也是垃圾,那怕是文笔极佳、故事精彩。

就在我陷入苦恼的时候,王小波以其幽默拯救了我。王小波是个难得的人,在“乌合之众”越来越多的如今,我们更需要这样会独立思考的灵魂。

所以,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红楼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