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72

 了用民 2020-06-12

NO.72

李光弼的祖上曾是契丹酋长,入唐后迁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东),其父李楷洛曾任左羽林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闻名。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光弼也年纪轻轻就从了军。

他不仅精于骑射,而且文化水平也很高,堪称文武全才,因此在军中他很快就凭借其出众的能力而崭露头角。

王忠嗣在担任河西(治所今甘肃武威)节度使时,对李光弼极为赏识,非但擢升他为河西兵马使,还逢人便说:李光弼将来必定能坐上我的位子!

公元749年,42岁的李光弼升任河西节度副使,成为了河西地区的第二把手。

公元754年,时任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节度使的安思顺又表奏他担任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

可能是安思顺太喜欢李光弼,故而在提拔他的同时还提了一个条件——让他娶自己的女儿为妻。

但李光弼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究竟是出于对结发妻子的忠贞(他当时早就娶妻生子了,妻子是出身于太原王氏的名门闺秀)?还是因看出安禄山有谋反之意所以想与作为安禄山堂兄的安思顺划清界限?抑或纯粹是因为安思顺的女儿长得太丑令人作呕?……

由于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知道,他为了拒绝这门亲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惜称病辞了官。

好在他并没有赋闲太久。

他的东山再起,靠的是他曾经的同僚郭子仪。

当初在朔方的时候,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安思顺的左膀右臂,但两人的性格、做派却完全不同。

李光弼治军严明,郭子仪却以宽松出名;李光弼对下属威风八面,郭子仪却毫无架子;李光弼总是一脸严肃,郭子仪却常常一团和气……

不过,两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共同点,至少有一点是一样的——都看对方不顺眼。

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差,几乎没有任何私下交流。

即使有时候两人一起参加宴会,他们也依然是海内存陌路,比邻若天涯——只当对方是空气,从来不讲一句话。

有些网友看片时能做到眼中有码心中无码,他们喝酒时能做到眼中有对方心中无对方。

每次李光弼敬酒,轮到郭子仪时郭子仪不是装聋就是装傻,总之就是不喝;每次郭子仪敬酒,轮到李光弼时李光弼不是嗓子眼不舒服就是屁股眼不舒服,反正就不领情……

但郭子仪在继任朔方节度使后,却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光弼,将他招致麾下予以重用,这次又推荐他担任主帅,去河北独当一面。

就这样,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率一万朔方军以及太原的三千弓弩手来到了河北。

从井陉进入河北的第一站就是常山(今河北正定)。

常山到底是颜杲卿经营多年的地方,百姓对大唐的忠心犹在。

得知李光弼率官军到来,当地义民发动起义,将叛军守将安思义绑了起来,迎接李光弼大军入城。

熟读兵书的李光弼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道理,对情报工作极为重视,便亲自提审安思义,打算从他嘴里探听叛军的虚实。

他故意把脸拉得比油条还长,厉声质问道:你明白你的罪该死吗?

安思义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吓得说不出话来。

出乎他意料的是,一段时间后李光弼的脸色竟然又变得和蔼起来,语气也一下子从之前秋风扫落叶般的冷酷无情变成了春风般的温暖:你久经沙场,依你看,我手下这支部队是史思明的对手吗?如果你站在我的立场上考虑,我该怎么做?假如你的策略可取,我就不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