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瘋狂的石頭》:從敘事策略探討“瘋狂”的成因

 蔡叔刚 2020-06-12

dean5 发布于

 2012-08-26 15:05

电影《疯狂的石头》(2006)香港版海报

电影《疯狂的石头》(2006)由内陆“新一代”电影导演宁浩执导,郭涛、刘桦、黄渤、徐峥、岳小军、连晋等新锐演员出演的一部商业喜剧片。《疯狂的石头》以300万的投资创造了近3000万票房奇迹,引发了2006年“观石”狂潮,成为该年上半年最高票房国产片。影片具有强烈贴近生活的幽默感,是一部“多线路”诙谐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是当年小成本电影获得成功的典范之作。透过华丽的表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疯狂的石头》的疯狂并不是空穴来风,这与影片独特的叙事关系密切,而分析该片叙事的大有人在,但真正把它与电影的本性(商业性)联系起来,探讨其成因的却没有。本文旨在从电影的本性(商业性)探讨该片“疯狂”的成因,以期能针对目前小制作国产电影有所启示。

虽然没有大牌导演和国际巨星,但是,这部影片凭借着扎实的剧本,熟练的叙事策略,导演敏锐的戏剧才华,影片浓郁的生活气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也被影评人成为一部中国版盖·里奇Guy Ritchie《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1998)式黑色幽默喜剧。

影片巧妙的喜剧故事设计,无疑是该片成功的一大原因。该片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关系设计上,都独具匠心,令整个荒诞的故事看上去完整、缜密、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很多情节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对中国化的商业喜剧类型探索,则是该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目前,中国商业娱乐片往往通过漂亮的画面追求娱乐效果,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到风景拍摄、场景搭建、道具制造、美术设计等方面。《疯狂的石头》的可贵之处在于,导演奖该片定位于大众喜剧的模式。通过吸收国外最新的后现代喜剧拍摄技巧(例如怪诞不经的情节与快速的剪辑都有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和盖·里奇的风格),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剧手法和氛围(比如重庆的方言色彩),并通过对生活中经典、流行影视歌曲颠覆性的戏仿来完成彻底的大众娱乐。

许多电影人在羡慕和赞叹其业绩之余,潜下心来对该片加以研究,探究其成功之处,希望为中国中小成本电影提供一条可借鉴的突围之路。其实该影片的成就很大部分归因于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导演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与多视点的叙事方式,并采用断块式的叙事结构,巧妙地运用了平行交叉蒙太奇以及陡转的手法,增强影片的喜剧效果。我们这次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去探寻《疯狂的石头》的叙事,去发掘其作为小制作电影成功的奥秘。

叙事策略之一:聚石成翠——多视点的互动

影片从不同主人公的视点角度,对同一件事进行了不同的阐释,这种叙事手法是对经典叙事蒙太奇的一种突破。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用影像呈现一个故事意味着架构一个可供观看和阅读的文本,叙事人是每个叙事文本不可或缺的。就《疯狂的石头》而言,视点是该片最富有活力的叙事功能,不同的视点构建起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叙述角度,确立了不同的叙事视点和范围。不同的视点构造出不同的叙述层次,形成各种各样的叙事焦点。本片正是充分调动了各种视点,并且成功地在各种视点之间形成互动,这些视点犹如碎石一般散见于整部影片当中,导演正是充分地调动了这些视点,使本来就零散的石头,在导演的鬼斧神工之下,变成了晶莹剔透的、众偷关注的翡翠。

《疯狂的石头》在叙事人称上基本上是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也就是“他者”叙事,这是一种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事者对正在叙事中的故事人物,采取的是一种中立的态度。叙事的视点采用了摄影机的视点,一个旁观者、局外人也是观众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摄影机最终成为一个旁观者,在《疯狂的石头》的整个故事的讲述中,观众是最为清楚的人,其注视着剧中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在客观的影像下,不时地发出发自内心的窃笑。这种“他者”叙述的人称和视点,叙事完全是由影片自身的镜头切换和影像变化来实施,从而能客观全面地呈现“偷石”与“护石”事件的全过程。

它虽然呈现一切,但却极力消解作为提供观者视角的自身的存在,让观众以为自己在观看事物,了解事件、窥视人物,从而最大限度地产生“现实幻觉认同”。正是这种认同使观众产生了同感,唤起了共鸣。

例如:影片开始的撞车事件——

(1)谢小盟的可乐罐从缆车上落下来砸坏了保卫科长的面包车车窗玻璃。(2)保卫科科长下车查看,此时正碰上面包车撞上了四眼的宝马。(3)同时,不远处,交警正在盘查道哥等小偷。(4)宝马和面包车的碰撞吸引了正在审查的交警的注意力,解了道哥之围。

这样的设计虽然能把谢小盟、保卫科科长、道哥、警察嫁接在一起,但嫁接得非常生硬,转场也不自然,观众会认为这仅仅是巧合。而在影片里,导演则恰当地采用了多视点的互动,巧妙地

安排叙事结构,使形式有了意味,事件有了新的意义。

影片中的视点和结构为:

(1)(道哥视点里)道哥被审查。(2)(助理视点里)助理“四眼”见自己宝马被撞。(3)(保卫科长视点里)保卫科长的面包车被砸,下车时候车子顺着斜坡向下滑。(4)(道哥视点里)交警被下滑的车子吸引走。 影片中道哥、助理、保卫科长几个人视点共同出现在这段场景中。

电影《疯狂的石头》(2006)大陆版海报

这正如三块碎石通过撞车这一纽带,产生关联并聚焦在一起。而此场景中“宝马撞面包”就成为多元视点的焦点,成为三块碎石合一的“翡翠”。

这样的安排使一件十分平常的撞车事件显得极其饱满,观众可以从不同的层面看清事件的真相,这不仅考验了一下观众的逻辑能力,还让影片多了许多可以回味的东西。同时,由于影像是从不同的人物视点拍摄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个片断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再如影片结尾处的道哥意外死亡事件:

(1)等候的保卫科长被车里的调情的男女训斥。(2)道哥等抢包。(3)抢包的嫌保卫科长碍事,打开车门要打他。(4)道哥撞在车门上死亡。

在这个场景中保卫科长、道哥、调情的男女这些线索非常凌乱,没有一个统一的线索贯穿,也没有一个焦点来聚集。而经过导演鬼斧神工的叙事策划,影片中的叙事则变为:

(1)(保卫科长视野)包被抢,道哥撞车门上。(2)(男的视野里)嫌保卫科长烦,把车门打开,然后摩托车撞在门上。(3)(道哥视野)抢包,然后撞在车上,最后摔死。

在这个场景中导演把三件本来看似不相关的事,通过策划让它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焦点——撞车。

这样三件分散的事件,都同时指向了撞车,使分散的事件有了共同的焦点。这样本不相干的事件就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这种叙事策略的运用,加上幽默的对话,和着动感的音乐,使非常悲剧化的事件带有了一些喜剧效果,观众在感到可悲的同时又觉得好笑。

导演正是采用了这种多个视点互动的“聚石”策略,才形成了多视点融合的“翡翠”(整部影片)。

叙事策略之二:多“石”融合——多线索叙事

《疯狂的石头》的叙事基本上是多线索的,多线索叙事让观众从不同的距离和透视点介入了故事,不但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而且引人入胜。

影片的导演在叙事上下了硬功夫,片中既有保卫科长保卫石头的线索,也有群偷想尽各种办法窃取宝石的线索,也有谢小盟追求道哥的女友菁菁的线索。

各种线索交织在一起,互为铺垫、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叙事整体。使该片的情节变化起伏合情合理。

例如:偷翡翠前的准备。这场戏就有四条线索组成,且同时发展:

(1)保卫科长接受了厂长的保卫任务,并做了周密的部署,具体措施包括安装感应器,悬挂“高压有电”的牌子以及分派保安24小时监视宝石等;(2)毛贼行骗受阻后,遇到国际大盗,并准备好盗窃工具对现场进行了初次的勘察;(3)谢小盟巧遇道哥的女友菁菁并一见倾心,为后来翡翠的掉包作了铺垫;(4)迈克接受盗窃任务,被毛贼欺骗后也对盗窃进行了准备。

这场戏的发展,存在着多条线索,这些线索起先是分开发展的,随着情节的发展,最终汇合成一条线索,为接下来的群偷盗取翡翠做好了充分铺垫。这三条线索最终汇聚点就是盗取翡翠。

再比如:影片中毛贼和迈克第二次出手并受到惩罚这场戏。这场戏也分四条线索分别对黑皮、迈克、道哥、小军进行叙事,叙事共同指向了四个盗贼首次遭受惩罚。黑皮再次试图从下水道潜入罗汉寺时,被意外地困在下水道里;迈克在偷盗的过程中巧遇了前来盗取翡翠的小军,无奈慌乱之中被卡在了罗汉寺的房顶之上;道哥和小军偷窃虽然成功了,但所窃到的翡翠却是被谢小盟偷换过的赝品宝石。这四条线索其实也是围绕一个目的窃取翡翠来展开的。影片中这样的多线索叙事还有很多,本片就是通过这样的多条线索使各个段落之间互为铺垫、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叙事整体。

叙事策略之三:多“石”合并的非线性结构

影片打破事物原来的发展顺序,有时先果后因,在一个一个谜团的解开中,设置悬念,牵引观众的视线和思维。正如导演宁浩本人所说的一样,“冯小刚的幽默我不敢比,……我的电影更多是靠情节的巧合和阴差阳错引大家发笑的。”

例如,影片中偷翡翠这一事件。导演的处理——
(1)包世宏和三宝在罗汉寺外听到警报声,开始分头追赶小偷。(2)道哥报警说罗汉寺起大火了。(3)小军和黑皮去罗汉寺展厅偷翡翠,不慎掉东西引发警报响起,然后分头逃跑。

此外,影片的撞车和抢包事件也是采用了这种手法。这种叙事方式既不同于一般的按事件的进程进行的顺序叙述,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倒叙或插叙,这是一种在同一个叙事中并行着两个或者更多的叙述声音的叙述方式。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延长了观众的审美时间,产生了复合的审美效果。

叙事策略之四:合石为金——平行交叉蒙太奇和陡转的运用

影片《疯狂的石头》当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导演采取了平行交叉蒙太奇和陡转的艺术手法,使影片呈现出了一条条叙事鲜明的线索,构成了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

平行蒙太奇就是把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空间里的事件,平行组接在一起,共同指向同一个主题。如影片中的经典场面,道哥与郭涛所扮演的小人物交换石头的段落就是采用这种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道哥和这小小人物置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并且围绕偷石这一事件,交替呈现在银幕上,不仅使影片的叙事简洁,影像信息量丰富,而且形成了互补、对比、照应等一系列效果。

《疯狂的石头》可以说是现代电影技巧的大荟萃,在中国同类影片中无疑是一次最广泛的尝试性运用。平行剪辑、平滑转场在造成干净利落的故事场景的同时,消减场景与情景转换带来的突兀感。

影片的叙事有条不紊,显示出了导演深厚的叙事功底。另外,陡转技法的运用也使影片精彩不少。陡转是一种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情感的根本转变来加强影片的戏剧性的一种技法。该片正是围绕宝石,通过一次次陡转,将各种偶然性的事件有机地堆积起来,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效果,使完全不相关的几件事情在影片中巧妙地衔接起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连锁效应。

影片就是通过这三条线索平行叙事,起先如溪水般缓慢流淌,随着事件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最后交叉。导演正是通过这种平行交叉蒙太奇和陡转的合“石”技巧,使影片在一波三折的叙事中,用影像向我们呈现出一副副可笑的社会众生相群丑图。剧中的每个人都是观众窃笑的对象,透过他们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可笑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嬉笑中,看到了现实社会的荒谬,也成就着影片的票房奇迹。

影片也多处使用了分割画面,呈现出较强的动漫性的戏剧效果。其次,为了加强影片的娱乐效果,编导收纳了大量的当代社会流行元素与时尚符号,突出表现在对于经典的戏仿于日常生活的雕琢。

总之,本片在票房和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叙事方面的策划。多视点的叙事,多线索叙事,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平行交叉蒙太奇和陡转的运用共同构成了本片的叙事策略。也正是这样的叙事策略,使影片增加了许多看点,引发了人们的疯狂的观看热潮,使本片成为人们当年热议的热点,成为难得的小制作影片成功的经典,对我国小制作电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启示。

电影《疯狂的石头》(2006)DVD封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