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能是2006最好看的电影

 云在青天ysz 2015-07-26

  很久没有这样的电影,也很久没有听到这样开怀的笑声了。而这竟然来自一部意外出现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不知名的导演,不熟悉的演员,不起眼的小额投资,不张扬的宣传……从默默无闻的小制作,到一夜间万众瞩目,导演宁浩和他的电影以其非常西化但却一点也不让人反感的方式,在大导演、大制作的滑铁卢情境中,呈现了中国电影的另外一种可能。

  最初想避开盖·里奇风格的《疯狂的石头》,最终却拍成了盖·里奇风格;从以上院线为胜利、默默无闻的导演,到一夜间万众瞩目;宁浩和他的电影一直有着错综复杂的意外。

  文/陈漠 图/新周刊图片库

  同是山西人,宁浩的老乡贾樟柯纪念的是那些来自县城的兄弟,更年轻的宁浩则似乎在1970年代的后理想主义里找到可以抽支烟的空隙。在一种癫狂的多线索叙事节奏中,《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给观众一次在电影里和电影院里找乐的机会。

  十年前,刚从山西电影学校毕业的宁浩被分配到了太原市话剧团,天天画舞台布景。然后,他就去了北京,住在地下室里啃馒头。在工艺美院进修了一年后,学画画的宁浩“因为拍片子赚钱多”开始拍照,直到当上了Channel V的摄影记者。宁浩说,这些经历让他在做故事时更有逻辑性,而他又进一步补充说,幽默就是拼逻辑,要事事相加。

  而《疯狂的石头》不仅仅是拼逻辑,还有多线索叙事的结构。一间濒临倒闭的石材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改善经济窘境,厂长决定通过展览将翡翠卖出天价。想收购石材厂土地的房地产商请来国际大盗想盗走翡翠,一伙很有专业精神的小贼盯上了翡翠,厂长那不学无术的儿子也觊觎已久。工厂保卫科科长包世宏则带领保安们土法上阵,担当起保卫职责。几方各出奇招,无数伏笔和巧合在时间和空间的诡异交错中发生,事情始终在意外的主导下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影片开场戏,从天而降的可乐罐、相撞的面包车和宝马、冒充搬家公司的小贼,把重要的出场人物全都拉在了一个场景里,像极了盖·里奇的《偷抢拐骗》、《两杆大烟枪》的线索交错结构。

  宁浩自承,“盖·里奇、昆汀他们就是我的老师。我的电影和他们的是一类的,都疯疯癫癫,多线索叙事,强调事物的偶然性。”而除了那多线索交错的手法和盖·里奇如出一辙,宁浩电影里的人都在固执地坚持——“别人给我总结了三部片的共性,就是所有人物很执着。无论是《香火》里的和尚、《绿草地》里的小孩、《疯狂的石头》里的所有人都执着,每个人一定要拿到自己要拿的东西。”

  只不过前两次,这种拧劲都是单线的,故事从A点出发,到B点结束,连接其间的是一条直线。而这次,则是一种复杂的走法,从A点到B点有很多条路连接着,说不定C点的人还会很有兴趣出来看看:为什么A点的人一定要到B点去呢?

  2000年,宁浩写下了《疯狂的石头》剧本的初稿,那时候还叫《钻石》,是讲兵抓贼的故事。5年后,刘德华看中了这个剧本,投下钱,纳入他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可最初,没有人关注这个“亚洲新星导”的宁浩。

  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个记者拖着被《X战警3》轰炸了两个小时的疲惫身体转场到了隔壁的另一个发布会——《疯狂的石头》的老板刘德华会亲自出现为这个自己投资的小片子撑场。所有记者都盯着刘天王即将出现的那个入口,或许有人知道宁浩,但没有人在乎。两个小时后,影片放映结束,宁浩被掌声淹没。记者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直接抛向宁浩,刘天王只好主动起来打破局面不让自己冷场。

  半个月后,宁浩为宣传《疯狂的石头》出现在广州,这时的他已登上全国报纸的娱乐头条。半个月里,全国媒体因为《疯狂的石头》的出现而集体兴奋了一把。有人声泪俱下地劝读者一定要看,以此“给中国电影一个机会”。不停地有人激动地说新一代冯小刚诞生了,而宁浩的想法则是,“只要能上院线就是胜利”。

  正如宁浩所喜欢的盖·里奇的电影,整个过程都是由意外所组成的。这是一部好看的国产电影,很好笑,不知道算不算喜剧,没有前人,不知道有没有来者。宁浩就像被拎出来单练的隔壁班同学,一个人站在主席台上孤独地做着广播体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