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 社交电商进入发展快车道,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无保障,给消费者维权造成很大困难。同时,外界对社交电商模式中的多级分销、拉人头等涉嫌传销的质疑也从未中断。 分享链接就能躺着赚钱? 云里雾里地“围观”数天后,市民王女士悄悄退出了年初被老同学拉进去的“爱心内购群”。疫情宅家期间,她曾被不同的亲友拉进过好几个类似的微信群。“每天不定时有人发放各种优惠券或领券链接,有的需要下载APP,分享、邀请其他人下载,据说对方下单,我就能收到佣金。”用“据说”一词,是因为王女士从未尝试过分享出属于自己的邀请链接。“不知道这种购物模式有没有保证,怕坑了朋友。” 近年来,一些打着“自用省钱、分享赚钱”口号的社交电商走进越来越多古城人的生活。市民孙雯雯上周和朋友在烤肉店聚餐,原价198元的三人餐,网上优惠价89元,“有朋友通过我朋友圈分享的链接也买了券,我还额外赚了几块钱的佣金,第一次尝试,还挺新奇的。” 与孙雯雯不同,“85后”苏欣有些反感这种邀请返利购物模式。“偶尔能收到亲朋好友发来的微信邀请,起初不好意思拒绝,就加了几个群,还下载了一款APP。” 但每天不断响起的群消息提醒铃声让她不胜其烦,只能把这些群设置成免打扰模式,“但每次打开微信,看到上百条未读信息,还是有点堵。尽管所谓的‘内购价’‘返利价’比官方价格低了不少,但大多是第三方店铺,商品质量真伪难辨。” 社交电商风头正劲 今年5月底,记者曾被拉入一个某一线电商内购群,并在这个400多人的群里观察了一周。每天群主循环发送当日商品优惠信息,点击链接跳转领取优惠券,即可自动抵扣下单。记者尝试自购了一箱苹果后发现,发货方是该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店铺,价格比直接购买便宜,打开该平台APP能查到这个订单。 一年前曾抱着赚点外快接触社交电商领域的周女士却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热情最高的时候,我建了一个微信群,轮番发送商品海报,也在朋友圈里刷过屏,尝试拉人发展下线。结果精力费了不少,一段时间下来,亲朋好友下单的不多,感觉我的流量支出太多。”如今,周女士的朋友圈里时不时有人分享类似返利平台的购物链接,“我有需要购买的先搜搜返利券,碰到好东西就分享出去,有人下单也能随手赚个菜钱。” 社交电商身陷传销质疑 分销社交电商的队伍日益庞大,围绕着这种新模式的质疑声音不绝于耳:这算不算新型传销? “想领券必须先注册会员,普通会员、VIP会员、合伙人这些不同的会员等级有它对应的返佣比例权益。”通过老会员分享的邀请码加入某社交电商的大学生张曦被默认为提供邀请码老会员的下线。“我领取优惠券并成功购物后,上线能获得商家的返佣。”入会后,她迟迟未升级VIP会员,“因为需付费68元/月,虽然我可以再分享链接邀请他人购物或注册会员赚取佣金,但我不确定自己能否成功发展下线。” 去年3月,社交电商平台“花生日记”曾因设置会员层级最多达51级,累计收取佣金超过4.5亿元等涉嫌传销(直销)违法行为,被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出累计7456万元的罚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