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以民为上,不争

 道德经不言之教 2020-06-13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够为百谷之王,因为江海位置比百谷低下,才能成为百谷之王。

因此,圣人想位于人民之上,必须以语言上谦卑;想领导人民,必须位于人民之后(不与人民相争)。这样,圣人位于人民之上,人民不觉得压力重,领导人民,人民不觉得受到损害,天下人民乐于推举而不烦厌。因为圣人不争,天下没有人与他争。

解释:治国原则以民为上,不争

本章通过江海和百谷的关系,论证“善下、不争”的原则:江海处于最低的位置,和百谷不争,但是百谷之水都归于江海。

以民为本也是辨证的,希望领导人民,就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

     《六蹈.文师》“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治理国家要符合以民为本的客观规律,善下、不害、不争,以低下的态度对待人民,以人民为主人,使得人民负担不重、不受损害、不烦厌生活,才能领导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