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临大考就“砸锅”是怎么回事

 柏老师书屋 2020-06-13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荣格

每一年,中考成绩发布后的几天里,学校招生办总会接到不少家长咨询:孩子平时成绩一直很优秀,只是中考没考好,滑档了(只填了省重点高中一个志愿),能到你们那里办学籍(再到省重点高中借读)吗?孩子平时考得很好,考省重点高中(第一志愿)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中考没发挥好,被你们录取了,现在想回去复读……言语中充满了失望、无奈和不甘心。

其实,我一直认为,平时学得好考得好,不一定能表明学生的真实水平,大考“方显英雄本色”,才能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关键情境下的心理应激状态。

心理学一般把应激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即指在危险性、威胁性刺激情况下所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例如,战争中突然与敌人遭遇、司机在驾驶中突遇险情、学生参加关键性考试、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等等都容易出现心理应激状态。在心理应激状态中人的心理体验、行为表现、体内生理生化过程都发生急剧变化。

人的一生中,心理应激如影随行,不可避免。心理应激的产生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应激刺激,即应激源,二是人对应激刺激的认知、评价和控制程度。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应激源都会引起心理应激,心理应激不是由应激情境本身决定的,它不是应激刺激的直接结果,而是个体对应激情境和事件认知评价的产物。

考试是应激源,平时的考试和大考都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但大考时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会更强烈。这个很好理解,平时的模拟考试,无论多么仿真,学生也不会认为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人生对决,甚至认为考不好,更有利于精进。危险感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下降。

同样是大考,为什么有的人能发挥好,而有的人却发挥不好呢?原因在于,同样的应激源,不同的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考试这一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模式。

个案辅导的经验表明,“一到大考就发挥不好”的学生有着很多共性:个性追求完美,有自卑情结,极端化思维等。而这些特性都与家庭教育紧密相关。有的学生从小就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的教育理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的学生家里或许有个更优秀的“姐姐”(比如考上了重点大学),“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也有学生背负着“改良换代”或“光宗耀祖”的家庭使命,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不能出人头地,这一辈就完了……

在平时的考试中,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家长都会欢欣鼓舞,但每一次失利,招来的或许是一顿打骂与羞辱,也或许是威胁与恐吓。当然,也或许会有妈妈的理解:“没关系,以后努力就好。”但妈妈转身时深深的叹息却时刻拷问着自己的良心……于是,只能赢不能输的自动化思维模式就这样被炼成了。

而第一次考试失败后,家长“灾难性”的态度与处理方式极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被潜意识收藏,成为永不磨灭的印痕,在将来面对大考时,印痕就很容易被激活,比如:“拿到试卷我大脑一片空白”,“看到那道题时彻底傻掉了”……

更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大考”的内涵不仅局限于中高考,而应该拓展至人生的关键时刻,比如,工作面试,重要的商务洽谈,谈婚论嫁等。

那么,如何有效调整“一到大考就发挥不好”的心理应激反应呢?

首先,也是不得不说的“正确的废话”:好好复习,积极训练!应激反应影响人的活动效果,避免应激反应干扰的最好办法就是足够的训练。

第二,家庭的支持很重要,家长态度和认知的有效调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支持。在个案辅导中,对考试结果的不满意、不甘心,最终大多暴露出家长对他们自己的过去不满意、不甘心。因此,有效避免大考失利,需要家长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和解,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读自己的书,考自己的试,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第三,可以鼓励孩子接受专业老师的心理辅导,调整认知能力,改变自动化思维模式,促进确立积极向上的自我成长目标。可以掌握必要的心理放松技术,比如深呼吸或冥想,可以有效缓解考试焦虑。

潜意识决定着个体的行为。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认为:“潜意识是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心理,往往拥有比意识更为优异的分析、洞察和知识。”关键时刻(临场)发挥不好,甚至出现各种躯体反应,如头痛,胸闷,肠胃不适等等,其实都是潜意识在提醒我们:你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强大。这时,我们需要实现自我觉察,发现真正的自己,从心出发,向着人生新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