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重读《浮生六记》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0-06-13

沈复的《浮生六记》书名源自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太白字里行间有仗剑走天涯的剑气、秉烛夜游的璀璨。而沈复的文字却有着落花流水的散漫、布衣蔬食的从容。

一百四十年来,不止一位学者赞誉《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梦。”沈复对女性的态度、地方风物的惜爱、植物山石的用心等方面,犹如白描,轻笔一过,处处生花。

《浮生六记》自光绪四年首次刊印,至今有近两百多种,可惜迄今为止真正的最后两记仍然不见踪迹。现在余下四卷,卷一“闺房记乐”记录了沈复与妻子生活的日常之美;卷二“闲情记趣”则是全书的美学基石,如何栽花取势,如何园林品鉴等;卷三“坎坷记愁”记录人生中的坎坷与妻子的离去;卷四“浪游记快”记录了沈复做幕僚的三十年来,在各地游历的所见所思。

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重读《浮生六记》

林语堂评价沈复的妻子陈芸:“是天下最可爱的女人。” 喜爱“闺房记乐”与“坎坷记愁”的人甚多,也因此卷四“浪游记快”略显平淡,很多人诟病沈复在岭南的妓船之旅。可我觉得这一卷时时情景变换,于不同景物中体现沈复的真性情,也是颇有看点。妓船之旅在整体的静气里加入了不合时宜的油腻,犹如清粥里加了一点猪油。但人都是多面的,正是这些经历还原了一个更立体的沈复。

沈复自小也算衣食无忧,娶了中意的妻子,于官场之事毫无兴趣。从小就展现出自己的闲情志趣:“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喜爱读书作画,游山玩水。这样的经历预示了他在生命起伏的浪潮中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随命运的小船漂泊。今天且从第四卷开始说起,沈复的“浪游记快”,一半漂泊,一半快意。

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重读《浮生六记》

沈复凡事喜欢独出己见,即便是论诗品画也存着“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心。所以游览风景,他在意契合心意,而不在于是否名胜。因此第四卷有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也有偶然踏足的妙景。

比如他对西湖的的见解就很有趣:“西湖诸景,若论布局结构之妙,首推龙井,小有天园次之。山石之美而可取者,灵隐寺前的天竺国飞来峰,城隍山的瑞石古洞。泉水之可取者,则是玉泉,因为它水流清澈,游鱼甚多,有活泼的情趣。其余如湖心亭、六一泉等景物,各有妙处,不能详述。然而都难以脱掉艳丽的脂粉之气,反而不如小静室的幽然僻静,清雅近于自然。”

又比如他写到家乡苏州虎丘的景物,首取后山千顷云,其次是剑池而已。比如白公祠、塔影桥,不过名字雅致。而冶坊滨,他戏称为野芳滨,仿佛涂脂抹粉的女子,只是外形妖冶而已。

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重读《浮生六记》

由此可见沈复偏爱天然且有意趣的景物。有一次他和朋友相约去寻将来结庐隐居之地,两人随船夫到了一个极为幽雅的园子,两人都甚是喜爱。于是拉了船夫一起饮酒,三人时而欢歌时而长啸,心怀畅快之至。直到酒瓶喝干,大家采摘了野花,插满两鬓,兴尽而返。这段颇有些魏晋风骨。

沈复会在牛背上狂歌,沙田地头醉酒而舞,任随性情所至。也会像猿猴一样攀登石壁,看得向导赞叹:“壮哉,你的游兴之豪迈,从未见过你这样的。”

他把工程巧妙,精雕细琢的景物看作一位艳妆美人,不能当作浣沙溪上的西施。然而他也不否定繁华。沈复说家乡素来尚幕繁华,闲暇之余呼朋引类,尽兴游览。少年豪兴,不疲不倦。假如生在盛世却居住于穷乡僻壤,哪能够这般游历观赏呢?

有一次他游览寺庙时送了几个肉馒头给小沙弥,第二天小沙弥因此而腹泻。沈复评价道:“做和尚,必须居住于此等偏僻之地,终身不见不闻异物,或许才可以修真养静。若是居住于像我家乡的虎丘山,日暮所见皆是妖童艳妓,耳边缭绕皆是弦索笙歌,鼻子所嗅闻皆是美酒佳肴,怎么能够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呢?”

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重读《浮生六记》

沈复和我们一样都是红尘中人,很真实,不完美,没有不可触及的高大。触摸可闻的日常皆在平淡、真实的句子里。就像俞伯平在德语版序言中写道的:“文章之妙出诸天然,现于人心。及心心相印,其流传遂远。”

山水予他的快乐,犹如过眼云烟。但在某个平凡的日子,当他想起芸说的:“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会一笑释然吧!

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重读《浮生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