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动带来价值

 陈骄阳聊成长 2020-06-13

很多人面对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一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如果有捷径那就更好了,于是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路。老是想通过看书或者参加活动再或者请教高人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他们总是幻想肯定有一种解药解掉自己现在的毒。

所以很多人都做起了伸手党,有机会就问自己的问题该怎么去解决。于是我们一直在很辛苦的找答案,本来你只是想解决一个问题,现在却变成了寻找方法,很累但是却把问题复杂化了,忘了我们开始出发的初衷。

打个比方,你站在原地想去拿离自己两米远的一个东西,但是不允许自己移动。你会怎么做?无非就两种办法,一是想办法加长自己的手臂让自己的手臂足够长然后能够拿到那个东西。另外就是让那个东西能够移动到自己身边。

而我们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那就是伸开自己的手臂360度画圈,尝试各种方向方法企图去得到那个东西,结果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画地为牢。于是怎么也走不出那个圈了,走到了人生的困局里。

这只是一个平常很多人思维方式的模型,你可以想想平常生活中自己有没有过相似的例子。比如说你想减肥,然后就开始寻找各种方法,一个一个去试,规定自己一天跑十圈,然后给自己写下一个目标,每天跑十圈。后来自己没有坚持下来,感觉自己给自己制定了每天十圈的目标没有完成很沮丧。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你的目标是减肥,而跑圈只是手段而已。正如易仁永橙老师说的那样,一切问题都在于把手段目标化。我们总是在寻找各种方法最后却忘了自己的初衷不是吗?

往深了想,为什么我们遇到问题都会不自觉的去找方法呢?可以回想一下,学生时代考试是不是一直在找标准答案,我们接受的教育从小就是实用主义型的,灌输给我们的信念就是任何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所以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标准答案。但是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没有人会给你标准答案,因为他们没有办法为你的人生负责,所有的建议都只能是一个建议。那些总是想向别人寻求答案的人都是不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所有的选择都得自己去做,并且百分之百的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很多人因为寻找方法而画地为牢停止不前。根据稀缺理论来说就是穷人思维,个人的思想带宽太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想解决当前最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然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一件事情上,而往往忽略了那些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就会出现后悔当初的情形。

就像蔡永康说的那句经典的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解决焦虑的方法就是去行动。只有去行动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要意识到自己永远是有选择权的,永远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管去做,先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做到极致。在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碰撞出火花的人和事,行动是能够带来价值的。

很多人之所以拖延就是他们一直以为他们是有明天的,登上MH370的那些人如果知道会是那样就不会坐那班飞机。5.12大地震遇难的人们如果能提前预知地震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如果你能够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像海伦凯勒那样,你的生命将会少很多遗憾。如果这些话对于你来说不疼不痒没有任何触动,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为此付出过代价或者代价还不够疼,愿每个人都能过上精彩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