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联“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张居正巧对下联,成为经典

 江山携手 2020-06-13

我们为什么要说对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贯通了多个时代,融汇了道教、诗词、人生哲学、国学历史等多种元素,发展到如今,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联文化由来已久,自从三国时代开始,一直到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对联文化一直在传承着,不论是高层的知识分子还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的乡野村夫,才子佳人,都把应用对联,创造对联。对联从一开始单纯意义上的通用联之外,还演变为多种形式,比如拆字联、谐音联、回文联、嵌名联、数字联、偏旁部首联等等。

有关对联的小故事也不胜枚举,很多名对佳对也被写入了史册或者人物传记之内,现如今我们读到这些故事,一方面惊叹古人的才华和智慧,一方面又心向往之,渴望自己也能拥有如此的才华。

明朝年间,有一位湖广巡抚名叫顾应璘,他听说在荆州府出现了一个“江陵神童”,他很爱才,就特地前来荆州城寻访。此时正是六月,天气炎热干燥,一行人刚到荆州古城,就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前方不远处刚好有一座东司庙,庙里有一颗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乘凉的好去处,于是众人纷纷到树下乘凉避暑。

庙里的主持听到是当官的来到此处,赶忙吩咐小和尚从后庙搬来几个大西瓜,送给巡抚和当差的解渴消暑。吃着西瓜,凉风一阵袭来,在这夏热的夏季是最惬意的感觉了,巡抚顾应璘触景生情,想吟一副对联,上联已经想好,他便脱口而出:“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

这副上联刚吟完,正好庙里的教书先生出来迎接巡抚,一时间巡抚顾应璘的下联就没了灵感,但是在众人面前又不好意思说自己对不出来,于是就假装的问那教书先生:“我刚才出的这副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那教书先生想了很久,始终对不出下联,顾应璘很是生气,就气鼓鼓地坐了下来继续吃着西瓜。那教书先生深感惭愧,就一人回到了大殿之上。这时候从大殿后堂走出一个10岁的小孩,模样是书生打扮,看到先生在一旁着急,就上前询问缘由。那教书先生就把刚才那对联之事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小孩又问上联是什么?教书先生把上联也告诉了他。

小孩站在那里只想了片刻,就对教书先生言道:“先生不要叹气,此联好对,你可以对【南极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那教书先生喜出望外,赶忙奔向那棵大树,一边跑一边呼喊“我对出来了,我对出来了!”于是就把这个下联说了出来,顾应璘和众人闻听后,纷纷叫好,此时的顾应璘脸色却一沉,问那教书先生究竟是何人所对?教书先生也不隐瞒,就把那位小学童带了出来,顾应璘仔细询问才知道,此人姓张,名白圭,张白圭也就是后来的张居正,在万历年间推行“一条鞭法”改革朝政,延续大明朝几十年的香火,堪称是千古名臣。

顾应璘找的这位神童,此时此刻正站在他的面前,虽然只有十岁,但却已经才华毕现,让人刮目相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