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宋元笔墨写胸中丘壑:品读画家田萌山水画艺术

 泊木沐 2020-06-14

田萌,字黎农,斋号慧丰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工作室助教,北京逸真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七臻美术馆馆长,《山水逍遥》画刊主编。

请将手机横过来看

《创作作品-1》

《创作作品-2》

《创作作品-3》

《创作作品-4》

《创作作品-5》

《创作作品-6》

《创作作品-7》

《创作作品-8》

《创作作品-9》

在路上——田萌和他的山水画

文/何加林

我与田萌的缘分始于1999年他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时,当时他在班里就不是一个“安分”的学生,话多且喜抱不平,在学习过程中比其他同学努力、擅思考,一年下来已很出众。2012年,他进入我在国家画院的山水画高研班继续深造,十几年过去了,当我看到他后来的作品时,他绘画上的进步是令我惊讶的,他的进步应得益于龙瑞先生的培养和后来的努力。他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与毅力体现在他那用笔苍劲的山水画作品中。

《创作作品-10》

田萌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后又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高研班继续深造。由“不惑”之年到“知天命”,怀着对艺术的热忱,田萌仍然以谦卑的态度不断学习着,改变着。这期间,由师古人到师造化,田萌的山水画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从田萌的作品中看得出他深厚的笔墨功底,笔墨作为中国画最基本的元素,一向是国画家重视的核心,成也此,败也此,这笔墨中的玄机让田萌不舍置笔,加之他扎实的书法基础,其笔法充满张力,线条富有韧性,含文包质,墨法清新温润,浓淡枯湿,虚实相发,笔与墨会,骨肉胶着,浑茫苍厚中又不失文清与畅快。

《创作作品-11》

近几年,田萌的山水画创作多来自于生活、自然,这源自于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这一矛盾困惑了他很长一段时期。当代艺术家应秉承传统不断创新,如固步自封,必死于潭中,如脱离传统,则如无根之木,无渊之水。当年在两大美院学习期间,田萌勤学苦思深入传统之中潜心求索,他对宋元明清各家都有所涉猎,用功弥深,与古人对话,对名作临摹,这种对于传统笔墨的自觉修为使得他的笔墨语言纯正了许多,地道了许多。

《创作作品-12》

如果说美院的学习是他“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的时期,那么写生便是他“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过程印证。田萌曾先后在黄山、云蒙山、武夷山、雁荡山、太行山、湘西、沂蒙山、坎布拉等地写生,尤其是他在武夷山画了大量的写生与创作,形成了他浑厚苍劲的艺术风格,为他后来再上一个台阶打下了基础。在国家画院高研班的两年里,他更是深入生活,遍写名山,在写生与游历中“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搜尽奇峰打草稿”,领悟天人合一之道,为的是走出古人窠臼,将传统与造化结合,寻找能赋予当代的笔墨结构,达到真正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创作作品-13》

行万里路可知山川之壮丽秀美,得意而忘象,以水墨酣畅表几重山岭,苦心经营,零落惨淡,而天地无止之境尽显,达到“可居、可望、可游”的效果。他的写生并未停留在学院派的“写生状态”,也没有沉沦于守旧派的“写熟状态”,他能很好地将已有笔墨经验与鲜活的感受相熔铸,使自己的写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写”生与写“生”。他目有所识,心有所动,思有所悟,情有所至,其作品使人观之,则身在室内,心已远矣!

《写生作品-1》

画迹即心迹,画品即人品.田萌的画中有雄浑,有精炼,有粗犷,有细腻,线条的刚柔起转折射出他的人格。他是一个从贫穷的农民家庭走出来的画家,凭借他不屈的毅力与执着的艺术追求创造了他的艺术人生,这一路走来,他矛盾过,困惑过,但他始终像他画中屹立的山峦,用坚定不移诠释着他对艺术的热爱,抵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用乐观、智慧调和着一个又一个来自艺术创作道路上的矛盾,改变了命运,成为当代青年山水画家中的俊彦。

《写生作品-2》

从田萌近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画面上的“计白当黑”运用更加巧妙了,整体性更强了,笔墨更加精到了,画面的匠气少了,文气多了,内涵更加丰富了,令人品读的味道更加浓厚了,这些变化水到渠成地改变着田萌的画风。然而,“高处不胜寒”,等待田萌艺术发展的将是更大的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坚信,田萌会用他那永不停息的一支笔、用他的智慧去不断完善、丰富他的艺术,他终将是一位“走在传统的路上体现时代新风”的山水画家。让我们期待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甲午初秋於雁山艺馆何加林

写生作品欣赏

《写生作品-3》

《写生作品-4》

《写生作品-5》

《写生作品-6》

《写生作品-7》

《写生作品-8》

《写生作品-9》

《写生作品-10》

《写生作品-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