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书克教授运用经方治疗不寐临证举隅

 事事平心 2020-06-14


第 1481 期

作者 /  1康璐1刘玉晔1刘倩2崔书克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河南中医药大学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张睿智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失眠人群也不断扩大。西医对于失眠的治疗主要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疗效快但副作用明显,有些药物停药后会加重失眠;非药物治疗主要为心理行为学治疗,具有明显局限性。中医治疗失眠主要从疾病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具有临床疗效较好、副作用少等优势。崔书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二十多年,长期致力于仲景学术思想研究和经方临床路径实践,尤其擅于应用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治疗不寐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法。崔师在仲景六经辨证治疗不寐基础上,总结出“六经辨病,方证对应”治疗不寐的新思路、新方法。崔师运用其独特的理论,指导临床运用经方治疗不寐,疗效显著。崔师提出的“六经辨病,方证对应”理论,“六经辨病”是指采集患者临床症状,抓住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根据六经病的特点,进行分经论治;“方证对应”是指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总结出每个经方的方证要点,指导医者选方用药。“方证对应”是在“六经辨病”之后,用于选方用药。现从几则临床医案入手来介绍崔教授运用经方治疗不寐的经验。

1 病案举隅

1.1 半夏泻心汤:姚某,女,15岁,2019年5月1日就诊。以“入睡困难3个月,加重1周”为主诉前来就诊。患者自诉3个月来每晚睡眠时间均为4个小时,未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因高一学业压力繁重,导致睡眠问题出现;近一周来,明显加重,甚则彻夜未眠。现症见:入睡困难,睡眠时间日均2个小时,严重时彻夜未眠,眠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梦多(以噩梦为主),乏力,腹部胀满,打嗝较多,(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肚脐周围疼痛,纳差,便秘,排便困难,大便2~3日一次,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舌尖红,苔白,脉弱缓。月经史:月经周期紊乱,经色发暗,经血中有瘀块。中医诊断为不寐,辨证为太阳病-痞证(半夏泻心汤证),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药如下:姜半夏12 g,黄连6 g,黄芩10 g,党参10 g,干姜9 g,炙甘草9 g,酸枣仁20 g,珍珠母30 g。7剂,水煎服。

2019年5月8日二诊,患者自诉睡眠明显改善,每晚睡约5个小时,打嗝减少,腹部仍微胀,大便时有便意,但排便仍不顺畅,纳可,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在上方基础上,加炒枳实、姜厚朴,以通腑实,除胀满,7剂,水煎服。

2019年5月15日三诊,患者自诉睡眠基本正常,腹胀满、乏力、打嗝等症状都有所改善。守上方服用7剂,以巩固疗效,并嘱其饮食规律,勿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生活调护。


2018年9月12日二诊,患者自诉汗出情况较前明显改善,汗出减少,白天精神状态好转,乏力症状也明显缓解,睡眠时间有所延长,但有入睡前烦躁,入睡难的情况未有明显改善,纳可,二便可,舌苔白,脉沉细。在上方基础上,去煅龙骨,加黄连9 g,肉桂6 g。7剂,煎煮法同上。

2018年9月19日三诊,患者自诉入睡较前容易,烦燥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时间也能维持在6个小时以上,精神状态较好,白天做家务也有力气,纳可,二便可,舌苔薄白,脉沉细。守上方,7付,煎煮法同上。嘱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作息规律,注意勿过于劳累,饮食清淡,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2018年9月26日四诊,患者自诉这次服完药后,睡眠明显改善,做梦也较少,每晚睡眠时间能维持在7个小时以上,其他无明显不适,舌苔薄白,脉沉细。守上方,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再次嘱患者勿过于劳累,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本案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又因家中琐事繁忙,劳倦太过则伤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不安。故患者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梦多;患者平素易伤感哭泣,精神易紧张,体倦乏力,均为心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所致;(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同时患者伴有烦躁、头晕、耳鸣之症为肝失疏泄所致。故辨为太阴病甘麦大枣汤证,方中淮小麦,补心气、安心神,心气足则悲伤自愈;甘草既能缓肝之急,又能补益心脾;以酸枣仁代替大枣,以增养心安神之功。甘润之品能“滋脏气而止其躁也”,故以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以疏肝行气,以治其本;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兼以敛阴止汗;制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珍珠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二诊去煅龙骨,加黄连、肉桂以交通心肾,调和阴阳;三诊、四诊守上方未做调整,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多注意生活调护。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6条:“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医宗金鉴》论述为:“脏,心脏也。喜悲伤欲哭,是神不能主情也。”其认为病位在心。《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崔师根据《金匮要略》原文总结出甘麦大枣汤方证要点,主要为:① 心烦失眠,情志不宁,情绪易于波动,精神欠佳,无缘无故地悲伤欲哭;② 体倦乏力、气短,活动后疲惫更甚;③ 舌红苔白,脉沉细或细弱;④ 不喜与人交谈,不喜言笑,喜独处。通过分析该患者症状、舌象、脉象,先将其按六经分类,辨为太阴病;根据方证要点辨为甘麦大枣汤证。

2 小结

崔书克教授认为不寐的病位虽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又因为不寐形成、发展的过程较为复杂,因此治疗上必须从整体全局出发。崔书克教授在临床应用经方治疗不寐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即“六经辨病,方证对应”。六经辨病,分治失眠,具有整体优势和动态变化特征。与其它辨证方法相比,六经辨病在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病程、疾病转归、正邪消长等方面,均体现出整体性辨证优势和标准化、客观化优势。以此理念论治失眠,六经辨病首辨阴阳,次辨寒热、虚实、表里。然后方证对应,找准方证要点,最后选方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