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木桩指路 2020-06-14

在当今,“学习”可以说是每个家庭都十分关心的大事。在时代的更迭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不断的在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今注重知识的洪流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一直以来,农村都是国家教育事业最薄弱的地方。因为教育条件的落后,许多的农村孩子没有接受到良好的知识教育。在近几年,国家不断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有这么一个“学霸村”也广为人知。这个村子名为秧田村,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的知识人才。

一、人才辈出的“学霸村”

秧田村是湖南衡阳的一个小村落,民风淳朴,村民都是十分热情的朴素农民。在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秧田村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教育事业的建设。在形成“全民重视教育”的风气下,秧田村的教育事业也是蒸蒸日上。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来到秧田村,在村口迎面就一面“博士墙,”上面记录了一个个学子的成才之路。走进村里,随处可以看见激励学习的标语。整个村庄的学习氛围是浓厚的。这个人口只有几千人的小村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前前后后是为国家培养了接近一千个大学生。

其中还有26位博士跟170位硕士,都是高学历的知识人才。多年的努力下,秧田村的教育事业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个小小的村子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村,人才辈出。为何这么一个普通的农村在教育方面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养成热爱学习的风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秧田村的村干部一直以来都十分的重视村里孩子的教育,知道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让这些孩子真正地走出农村,成为有用之才。在村干部的领导下,村里多处写有学习的标语。人们每日在村里来来往往,在标语的引导下,对学习也重视了起来。

农村人一辈子大多都是在田地里忙活,面朝黄土的生活是极其的艰辛的。自小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下,深深地明白以农业为生的不易,也理解父母的辛苦。农村的孩子逐渐懂得只有通过参加高考,靠着自己的知识才能走出农村。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屈婷

在秧田村出来的第一位博士屈婷,就读于南开大学。在屈婷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城里打工,看着城里的孩子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屈婷也是十分的羡慕。在这种巨大的差距下,出生于农村家庭的屈婷也意识到了自己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走出农村。

所以下定决心发奋图强,最终考取了百年名校南开大学,攻读思政专业,成为了秧田村的第一名博士。跟屈婷一样的孩子们逐渐的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高考是一场不看出生、不看家世的考试,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决定自己的未来。许许多多的秧田村学子通过努力学习,参加高考后考中大学。

秧田村为了营造热爱学习的氛围,在村口打造了一面博士墙。每年考上博士的学生都会在这面墙上。用着这一个个的事例来激励学生,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笔者看来,这面墙不仅仅是记录着博士的成绩,更是体现了农村学生通过学习最后出人头地。

三、改善教育条件,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在当时,秧田村作为一个小小的村庄,实际上教育条件是比较落后的。为了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秧田村将一部分的经费用来招募专业的教师,为了让这些老师留在农村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秧田村提高了老师的工资,改善老师的居住条件,为老师提供更好的待遇。

除此之外,村干部每年在学生考上大学后,会来到学生的家里表达祝贺。在表达祝贺的同时,村干部会向这些学生的家庭分发400块钱,用来奖励孩子考上了大学。在这背后,除了有奖励的意思,也是一种变相的补贴。在当时农村的家庭一般经济水平是比较低的,要供孩子读书不容易。村里的奖励也是孩子读书的经费,有利于帮助解决学费问题。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在农村一直以来经济的问题始终是最直接实际的问题,要想让这些孩子读大学,也要提高居民的收入,居民才交得起孩子的学费。在国家改革的潮流下,秧田村也是迎难而上,不断的进行经济的改革。

秧田村是位于南方地区,湿热条件好,利用其独天得厚的气候条件,开发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这样一来,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也解决了孩子的学费问题。

四、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日渐减少,其背后反映了秧田村的成长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在秧田村涌现了许许多多个大学生后,这几年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从上重点大学人数的减少,或许有人认为秧田村的教育在退步。实际上不是的,这背后反映的是秧田村的进步。

秧田村在这么多年来,积极开展经济建设,教育事业也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意味着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怎么说,村里的教育条件比较差,所以越来越少的孩子在村里读书。这样一来,村里出的大学生自然是越来越少。

中国学霸村:曾出了26名博士、176名硕士,如今没一个上重点大学

秧田村的成功案例背后是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是一个个学子的寒窗苦读。农村的孩子更早的明白生活的艰辛,只有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这种积极的思想引导下,一个个秧田村学子奋发图强,靠着实力考上大学,证明了何为“知识改变命运。”

总结:秧田村通过各种积极的措施,不断的激励着学生奋发图强,争取出人头地。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秧田村学子也是十分争气,纷纷考上了大学。

笔者认为,教育是发展的基石,只有推动教育事业的建设,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应该向秧田村学习,不断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也应该不断的激励着自己,努力学习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投入社会的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