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宋仁宗赵祯的生活和事迹(二十)

 诗婧画意 2020-06-14

在北宋建国的时候,就有了一种传统习惯和制度,那就是编写敕令。实际上,早在唐代时期,编写敕令成为了一种制度,如今还存在一些唐代残存的少数敕令,从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格式。在天圣四年(1026),赵祯下诏,命令翰林学士夏竦和蔡齐、知制诰程琳重新删定敕令。当时有主管部门说,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到现在又增加了六千七百八十三条,请求加以修改而确定。赵祯感到有些迷惑不解,就问宰相和大臣,“或谓先朝诏令不可轻改,信然否“?  宰相王曾认为,不是这样的,在真宗咸平时期,就删去了太宗的诏令,只保留极少的部分。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化繁为简,“以便于民”。敕令内容过去复杂,不容易使人们看得明白,这样做在当时来说还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赵祯对于经筵的事情非常看重,他选择了比较优秀的大臣担任讲读官。有一次,孙奭和冯元共同推荐大理寺丞杨安国为国子监直讲。于是,赵祯就宣召杨安国的父亲奉礼郎、兖州州学讲书杨光辅来国子监。赵祯就让杨光辅讲解《尚书》,他却说“尧、舜之事,远而未易行,臣愿讲无逸一篇“。这位年龄70多岁的讲读官,论说非常有条理和晓畅。赵祯很喜欢这种讲解风格,想留他做学官,但是他婉言拒绝了。

  赵祯在他的一生中,不是很喜欢过分奢侈和铺张,即使是衣服和饮食都要力求节省。在他只是十多岁的少年时候,赵祯就保持了这种习惯。有一次,三司要求附近的县买些素食物品,但是提点公事张嵩因为附近的县受灾和歉收,请求在市场上买些谷物。赵祯就问宰相,买这些干什么用?。  宰相王曾和大臣说,“御庖所须也“,也就是皇家的厨房所需要的一些食物和配料。赵祯听说后,就不高兴了,怎么能够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骚扰人民,要求不要购买这些食物了。在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底,赵祯到玉清昭应宫、开宝寺和景灵宫祈求降雪。按照以前的传统制度,皇帝返回,必须在前面演奏音乐。因为,赵祯一心一意要去祈祷,要求不要奏乐。果然,天降下了大雪,群臣都来祝贺。赵祯高兴了,“力田之民,自今有望矣“,对于人们来说,瑞雪兆丰年。这时候·,礼部尚书、集贤院学士晁迥请求退休。赵祯非常看重晁迥,认为他是先朝的学士,为人高尚纯洁,想留住他。但是,宰相王曾却说,“迥年七十六岁,陛下虽欲留迥,筋力恐不能也“,也就是说晁迥已经年龄较大了,恐怕他的精力不行了。赵祯于是授予晁迥太子少保的头衔致仕,给予全部的俸禄,他每年还可以享受学士的待遇和赏赐。现在还留下了两首诗歌,是当年宋真宗赵恒赐给晁迥的诗作,其中称赞他富有才华,“勿令蓬荜有遗才”。

  在天圣五年(1027)农历正月(2月初),赵祯下令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刘筠权知贡举(临时代理)。中书省当初选择主持贡举的官员,赵祯就说,刘筠可以用。刘筠当时在颍川(河南许昌),赵祯就派人用车马把刘筠召回来了。为了规范科举考试的程式和科目,赵祯诏令礼部贡院,近年来,进士考试以诗歌和词赋作为选定的标准,学习者因为声律要求谐韵的原因,不能尽情展现他们的才华,还应该考试策论。同时,赵祯还规定,“诸科不能离摘经注以为问目”,也就是说考查各门科目,不能脱离那些经典著作的注解作为试题,防止只注重考察诗词歌赋,忽视了经学的内容。此外,赵祯还规定,进士奏名不得超过五百人,诸科不得超过一千人,很可能是为了保证录取进士的质量,有意限制过多的名额。由于晏殊曾经说过,张耆没有多大才能,只是因为以前恩宠的原因。结果,这些话惹得刘太后不高兴。后来,晏殊出外为宣州(安徽宣城市)知州。于是,赵祯就任命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夏竦为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在宋代的时候,新继位的皇帝除了要编撰实录以外,还要撰写国史,这也是后来编撰历史的基本依据。赵祯就下诏,命令参知政事吕夷简和枢密副使夏竦编写《真宗国史》。同时,翰林学士宋授、枢密直学士刘筠和陈尧佐为共同修撰的官员,宰相王曾为提举官。这次编修《真宗国史》,还改变了以往的制度,让宰相担任提举官,这是以前很少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