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康不小康,公厕算一桩!这座城市有超200座的高配公厕“驿站”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板桥胡同37号 2020-06-14

◎ 陈曦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俞慧友

湖南,株洲,市中心广场,有个特别的“多啦A梦”式驿站。驿站里,有新风系统、免费热水、感应卷纸与洗手液。不止如此,还有便利店、党报党刊、便民药箱、共享雨伞......甚至,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建宁驿站”。

看看驿站的配置,真让人有点懵。这是啥?把高速路上的服务区修市区了?不不不,答案是,这是一个“加强版”公厕!


14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央媒“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南站大型采访中,看到了这样的一所公厕。什么是小康?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但小康不小康,公厕水准肯定也能算一桩!比如,记者看到的“建宁驿站”,不只是窗明几净,各种“延伸服务”,还很智能。

在这里,我们再也不用挤到厕所里,捂鼻子排队等坑位,只要在进门的智能大屏上瞄一眼,就能知晓厕所的实时使用情况。驿站还很人性化,考虑到坐轮椅的人使用公共厕所的平推门不便利,还设计了按钮门。为提升智能化水平,驿站采用“嗅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人流量和空气指标,每个厕位安装了“智能循环空气清新口”,通过自动除臭、科学管理,有力确保公厕内外都不臭,实现了由以前的“靠鼻子找厕所”到现在“靠眼睛找厕所”的转变。


“两年前这里还在建,大家都不知道这小房子干嘛的,后来才知道是‘建宁驿站’。”驿站门口,记者遇到的在株洲出差的北京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孙嘉誉说。孙嘉誉时常出国,看到有些国家的公共卫生间既干净又便利,总羡慕不已。如今,株洲也有这样的“高配”厕所,让他眼前一亮:“把一个有味道的地方,变成一个更有味道的地方”。

前来“建宁驿站”便利店买烟的市民王守国,一边结账,一边跟科技日报记者唠了两句。他笑言,以前上厕所就是“专业上厕所”,但有了“建宁驿站”后,还能顺便买东西。不止如此,夏天能歇凉,冬天可接免费热水,借用充电宝,下雨还有伞。特别是,“家里都没有这么干净。”


在株洲市城管局局长李晓彤看来,“文明”很重要。让厕所有免费的纸、有温水洗手、有方便特殊人群的座便器和一次性坐便套,都是文明的细节。“要把市民当作用户,把提供的城市基本卫生服务作为一种产品,不断调整完善,满足用户需求。”

2018年以来,株洲市着力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建宁驿站”超200座。事实上,要不要建这样的高配公厕,不仅是民众会想,政府更会琢磨。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看来,“全市修公共厕所可能花两个亿,但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幸福感”!于是,有了“建宁驿站”。其中,中心广场这座“建宁驿站”,建筑面积120平米,于2018年12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日均人流量在3000左右。


此外,李晓彤介绍,目前,已建成的公厕,有33%分布在社区、37%分布在街两旁、10%分布在园区、10%分布在乡镇,充分照顾公厕布局的广度,让更多人享受“厕所革命”带来的“幸福红利”。另外,驿站投用前期,平均每座驿站一年运维费约花费13万。现在,引进商业公司“以商补厕”,已降到9万上下。“我们要让公共服务支出的价值最大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