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袁承志dtau70na 2020-06-14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篇介绍的是

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

小南山遗址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0年5月5日,中国考古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双鸭山饶河小南山遗址成功入选,这是我省史前考古领域的第一次,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全国考古发掘项目是1096项,分布在31个省、市和自治区,小南山遗址的入选,标志着我省史前考古工作跨上了新的台阶。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小南山遗址位于双鸭山市饶河县乌苏里江岸边,最早发现于1958年。上世纪70、80和90年代做过小规模考古工作,但对于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遗物分布情况始终未能准确掌握。从2015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省文化旅游厅的指导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不仅发现了迄今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和最多的一批玉器,颠覆了学术界以往对玉器起源等多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国际意义。

发现了东亚地区最早的玉器

小南山遗址目前共发现玉器近200件。根据碳十四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距今约9000年前,将我国玉文化的起源向前追溯了1000年,向北推进了1000多公里。以玉为美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核之一,玉的礼制化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最独特的物化特征。玉文化从黑龙江起源的考古事实证明,黑龙江地区的古代先民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滑动查看更多:

↓玉玦↓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玉器出土情况↓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玉壁出土情况↓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玉环↓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玉珠↓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玉坠↓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玉管↓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玉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墓葬群

小南山遗址出土了50多座距今约9000年前的墓葬,墓地布局紧凑,随葬器物丰富,尤其上方封石堆的发现,开创了后来如红山等文化的石构墓葬形制的先河。大量劳动力的投入,反映了当时黑龙江地区古代社会的繁盛与活力,说明以渔猎经济为基础的资源型发展模式,在史前早期不落后甚至领先于同时期的中国其它地区。

滑动查看更多:

↓墓葬 封石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葬遗物出土情况↓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扩及墓底↓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区 积石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现了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

陶器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小南山遗址发现的早期陶器为距今约17000年,与俄罗斯和日本的发现关系密切,这些发现构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陶器起源地之一。小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在黑龙江地区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方,但也不同于黄河、长江流域的独特的早期社会复杂化过程。

↓陶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为重新定位黑龙江地区

在史前期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提供了新的视角

小南山遗址所在的三江平原地区,处在亚欧大草原与西太平洋沿岸的交汇处。前者为小南山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滋养,因为在亚欧大陆的广阔区域可以找到小南山文化形成的一些要素。后者为小南山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小南山发现的玉器,尤其是玉玦,在距今8000年前后传播至日本列岛、朝鲜半岛、我国东南沿海,后来到达东南亚。偏远是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人为界定的概念,小南山文化的发现证明黑龙江地区在史前期有着繁荣的历史。

↓小南山遗址↓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是我国认识和研究

东北亚的一个窗口和前沿阵地

东北亚史前考古领域长期处在被日本和俄罗斯学者主导的状态,小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东北亚史前考古国际舞台上的对话能力,实现了弯道超车。

↓小南山发掘现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小南山遗址靠近饶河县城

原有旅游基础好

是“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

近些年的重大考古发现,为饶河和边境地区的旅游开发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从“中国最后的猛犸象猎人”、“中华玉文化的摇篮”、“渔猎生活体验”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将小南山打造成为黑龙江旅游发展的重要名片,也是我省文旅融合发展的绝佳范例。

↓小南山发掘现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东北亚史前考古新高地:小南山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陈星灿:以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遗址为代表的小南山文化,填补了乌苏里江及黑龙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改变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据介绍,这个遗址有两个最大的发现,一是考古发现它的陶器生产可以早到1.4万年前,基本和俄罗斯、日本列岛的陶器生产处于同一时期,二是它的早期墓葬遗存中的9000年前的玉器,可能是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玉器之一,它的玉玦应该是兴隆洼玉文化的源头,为东亚玉文化的起源、传播提供了颠覆性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