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临摹经典书法如何突破难以记忆的痛点

 叠风阁主 2020-06-14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什么叫临摹?临摹的方法有几种初学书法,什么方法临摹更快?”临摹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基本手段。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终生手段,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初学临摹,一个是高级阶段的精心临摹。

临和摹是两个概念,摹,比较接近于复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叫影摹。一种方法叫勾勒填墨。

初学书法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影摹也叫用“影格”,就是把一张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面,照着字帖上面来描,这种方法也叫“描红”。因为字帖是老师用朱砂墨写的字帖,字帖的颜色鲜亮,学生可以在字帖上面蒙着一张纸来描摹。

点击加载图片

唐代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临摹复制的《万岁通天帖》中王志的《喉痛帖》临摹方法是填墨与细线描画相结合的,把枯笔飞白也逼真地复制出来了

这种方法就是以字帖中几个字(一般是一页大楷)通过描摹反复练习,来熟悉毛笔字的书写方法。在“描红”阶段学习临摹,一般只有一个字帖,或者要换几次字帖。这种方法临摹的字和字帖上面的字是一模一样大的。

还有一种方法是勾勒填墨。这种方法也叫“向拓”。具体的方法是,把字帖对着窗户,蒙上一张纸,用毛很细的毛笔勾勒下来,然后再填墨。

这种方法基本上属于复制字帖,与学习书法临摹关系不是很大。初学书法一般也不用这种方法,但是复制字帖,就必须要用这种方法,因为用“向拓”的方法临摹字帖,可以把字帖的原来的样子临摹的一丝不差例如,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家冯成素临摹的《兰亭序》就是用这种方法临摹出来的字帖,这是一个《兰亭序》的复制品。

点击加载图片

唐太宗时期冯承素用“向拓”填墨临摹的《兰亭序》

与冯成素同时临摹《兰亭序》的还有虞世南、褚遂良,但是虞世南和褚遂良临摹的《兰亭序》是用对临的方法。所以,他们两个人临摹的《兰亭序》跟字帖差别还是蛮大的。这就是向拓和对临的差别。

在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王羲之的后代王方庆向朝廷献出了自己收藏的祖传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出。就组织人对这些字帖进行临摹,这个字帖就是有名的《万岁通天帖》。按照常理,可能我们都认为这个《万岁通天帖》也是用“向拓”的方法,勾勒填墨出来的。

但是根据日本学者表立云于1988年在辽宁省博物馆参观《万岁通天帖》时,他用放大镜观看细部用笔发现:这个字帖的临摹方法与过去我们的想象完全不同,居然像绘画一样用很细的平行线条排列有序的,逐步描绘出来的。临摹的逼真程度,几乎可以用一丝不差来形容了。

点击加载图片

武后万岁通天二年临摹的《万岁通天帖》中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

对武后时期的临摹成就,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评价非常高,他说,当时的临摹达到了“一丝不差”的程度。对此很长时间,千里马是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的。但是。从《万岁通天帖》的临摹来看,午后时期确实有了新的临摹方法,能够达到复制水平的高超复原程度。

所以我们看,摹是复制字帖摹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还原真迹,但是未必是一种很好的书法学习和临摹的方法。

如果我们用摹这样的方法去学习书法,那无异于于缘木求鱼,会走上一条不太好的结果。

我们常说的临摹,虽然是摹和临两种方法,但是,由于摹主要是对字帖的复制工作,因此,一般的书法学习方法,不是用摹而是用临。而临摹的这个词的含义主要还是指临而不是摹。

点击加载图片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对临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临,就是模仿字帖,这种临摹方法,可以按照字帖的用笔结构,写的跟字帖的大小基本一样大,也可以比原字帖小,也可以比原字帖大,总而言之,临摹字帖的大小比较自由。但是一般临摹字帖,我们要求跟字帖大小差不多一样大就可以了。过大或者过小是一种特殊情况。

临,也叫对临,就是把字帖放在眼前,看着字帖一笔一画来模仿字帖。这种临摹方法,有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的时间来认真的揣摩字帖的用笔、结构、墨法等等。是一种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模仿的学习方法。跟“摹”的方法,只考虑完全忠实于字帖,完全依据字帖的复制方法是很不一样的。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复制字帖和描红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摹帖。

描红是初学书法描摹字帖,是一葫芦画瓢,复制字帖的描摹方法,需要比较高超的书法技巧和书法知识。

点击加载图片

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吴熙载对临方法临摹的隶书《乙瑛碑》

初学书法最好还是用对临的方法学习字帖比较快。主要表现在:

第一观察方便

如果与描红的方法比较临摹,对临是把字帖放在眼前来模仿字帖的,所以,会看得很清楚,而描摹是隔着一层纸,对于墨色,对于用笔,有时候看的不是那么清楚,总是感觉隔着一层,但是对临的方法,是字帖近距离的在你的眼前,观察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随时对字帖进行点点画画的分析、判断,对下笔会起到心中有数的作用。

第二视觉清晰

我们临摹字帖,把字帖放在眼前,在你眼前呈现出来的字帖上的用墨、用笔、笔画交代都能看得非常清晰,不像我们描红的那种方法,有时候感觉模模糊糊的或者不是很清楚,这种清晰的感觉,给我们会带来一种愉快的心情和肯定的用笔。

所以对临字帖就有这样的好处。

第三细节直观

初学书法最担心的就是用笔的起笔、行笔、收笔这些细节是怎么完成,怎么交代的,如果我们在字帖上蒙着一张纸,那么,这些细节观察起来就有一点模糊了。甚至有时在描红的过程当中,要把纸翻过来看一看,才能判断清楚是怎么用笔,然后再去下笔临摹。那么,我们对临字帖,就不存在这样的麻烦和干扰了,而是比较直观的可以看到字帖的起笔、行笔、收笔和接笔的变化。

点击加载图片

元代晚期书法家俞和临摹的王羲之小楷《乐毅论》

所以我们建议哪怕就是初学书法,尽量避免不使用描红这种方法。

那么我们如何尽快的进入对临的状态呢?

学习书法,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去用笔,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不光是初学者要了解怎样用笔,就是我们一生练书法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如何掌握用笔的问题。

初学书法怎样才能尽快的进入临摹用笔的状态

千里马的建议是:我们要尽快的学会对笔画的分析,掌握笔画的规律到底在哪里。

这个方法到底难不难呢?当然不难,非常简单。如果这个方法太难,那就增加了我们学习方法的难度,延缓了我们快速进入临摹字帖的状态和临摹字帖的质量。

点击加载图片

作者临摹的魏碑《敬史君碑》

为了让我们临摹字帖既能够保证质量,又能够比较快的进入对字帖学习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对笔法首先进行分析。

从大量的书法的规律性来看,我们临摹字帖,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如果把基本的笔画掌握了,那么临摹字帖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在学习字帖的时候,一定要把字帖里面的基本笔画,就是点、横、竖、撇、捺这些笔画做一些简单的总结,这些笔画的总结,是所有笔画的代表性和基础性的笔画,但是他们的规律是共同的,这就是每一个笔画都存在着起笔、行笔、收笔。

但是重要的是,在一个字帖之中,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都不太一样,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推敲的,例如,颜真卿写的点就有不同的点法,横有不同的横法,但是它的基本规律是一样的。

我们首先要明白每一个笔画都是有这样一个结构的,那么,我们就会用这样一个方法去分析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如果每一个笔画能够写对,而且有正确的入笔方法,那么学习字帖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点击加载图片

临摹字帖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接笔的正确。

初学书法的起步,就起于我们对笔画的分析上面。

我们在很多临摹字帖的观察中还发现,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他们在临摹字帖的时候往往在哪出问题呢?就是在笔画上出问题,不是起笔不对,就是行笔的部分不对,或者收笔的部分不对,我们一定要准确的分析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结构,每一个部分都是怎么样用笔的,才能够准确的把握字帖的用笔方法。

这是我们初学书法尽快入门的最好的方法。

因为这是一个书法原理,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笔画是由起笔、行笔和收笔来完成的,但是在字帖当中同样的笔画,不同的处理方法很多,所以书法家对不同的笔画在起笔、行笔、收笔用笔过程当中都不一样,但是,他的这个规律是不会改变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只是在怎么样起笔的,怎么样行笔的,怎么样收笔的方法上有差别,这正是需要我们去观察的。我们搞懂这个原理,最多需要一个星期,加上我们临摹字帖的实践就很快搞懂了,但是我们要学会要做到,把每一个笔画都写好,当然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这就要看个人在临摹的过程当中具体在用笔的中是如何把握的了。

点击加载图片

写好字不等于临摹准确,临摹正确。图片为董其昌临摹五代杨凝式《神仙起居帖》,没有一笔是准确的。我们可以从起笔、行笔、收笔、接笔来看。应该说这是意临了

随着临摹字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我们书法知识的提高,我们还要扩大知识面,因此我们的临摹并没有完成,仍然需要更多的临摹方法来满足我们学习书法,提高书法艺术创作能力。

所以除了对临,我们在对字帖,能够能够模仿的情况下,尽量的还要学会背下来,这种方法呢也叫背临。

背临实际上就是把我们平时临摹的字帖,能够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临摹的跟字帖差不多,或者一模一样更好,这种方法也是训练我们加强临摹记忆的一种方法。

有没有最快能够记住临摹字帖的方法

临摹字帖记不住字帖,这是一个很多学习书法朋友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苦恼的问题的问题,那么,有没有最快记住临摹字帖的方法呢,当然有,在这里千里马给大家说一个好方法,很简单。

我们前面说的要注重临摹字帖的笔画,起笔、行笔、收笔。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和加深我们对具体的单独的一个笔画的理解和把握。

我们临摹字帖不是说把一个一个的笔画写好就行了,我们还要掌握好字帖的结构,这个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达到呢?我们把它叫做用“接笔”的方法来达到。

点击加载图片

注意看“接笔”在哪里

接笔就是我们临摹字帖,每一个字第二个笔画以后的笔画,或者叫做一个字里边的“下一个”起笔点。就叫“接笔”。

“接笔”这个笔画要瞻前顾后,要承接前面一个笔画,要为下一个笔画做准备,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和上一个笔画的“连接点”如何安排的?这是这是打开我们记忆之窗的亮点。

如果我们在临摹字帖的时候注重记住我们“第二个”笔画的接笔点在什么位置,那么,我们对临摹字帖的记忆力就会大大的提高。

我们对很多书法教学发现:大多数或者绝大多数人没有提到过“接笔”这个概念。今天大家不妨试试,如果我们注重了“接笔”是不是会提高我们对一个字的记忆能力?

为什么“接笔”会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呢?这是有一个科学道理的,不是简单的一个方法。

点击加载图片

赵孟頫用笔的折法细节在于用笔圆润婉转

我们都知道,字帖上面的字都是有结构的,书法就是把不同的笔画巧妙的结构在一起的,那么,结构的重要的结构点在什么地方呢?它就是我们讲的“接笔”这个点。或者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字的“榫卯”点。

所以,我们在临摹字帖的时候,注重观察和研究这个点的位置,那么你的记忆力就会得到增强。所以这是我们学会背临的一个要点。

背临是我们学习书法,检验学习成绩和效果的一种手段,主要是检验我们学习字帖学的像不像记住了没有?如果通过背临检验我们临摹字帖临的很像,说明我们临摹的成绩还是非常好的。

如果临摹字帖背临成功,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就告别了书法的初学阶段了。

告别书法初学阶段,就会意味着我们打下了一定的书法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