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57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06-15
《素问.痹论》【理论阐释】二(痹证与营卫、体质、季节气候的关系)

【理论阐释】
   我们看200页[理论阐释]的问题。[理论阐释]谈到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营卫与痹病发生的关系。
   营卫与痹病发生的关系,刚才我们讲课当中我想讲的还是挺明确的了,教材这个原文说的也很清楚了,
 @ 营卫之气不是引起痹证的原因。但是无论任何原因导致营卫之气的逆乱,逆则为病,从则病愈,说逆乱了就可以导致疾病。(营卫失调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
 @ 当然了,营卫之气逆乱也得有外邪侵入。就本篇而言,也得有风寒湿之邪的侵入才成为痹证。
   关键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痹病的发生与营卫失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教材当中,我们引了《类证治裁》和《素问经注节解》的话。咱们把这两个前贤的话看一下,
 @ 《类证治裁》林佩琴发挥这个问题说,
“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外而成痹”。这不是讲的营卫之气和痹证的关系吗?
 @ 姚止庵在《素问经注节解》当中说,
“水谷之精气为营,荣行脉中,贯通脏腑,无处不到。水谷之悍气为卫,卫行脉外,屏藩脏腑,捍御诸邪,邪欲入中,必乘卫气之虚而入。入则由络抵经,由腑入脏,是风寒湿之为痹也,皆因卫虚,不能悍之于外,以致内入,初非与风寒湿相合而然,是故痹止于荣而不及卫也”。
   特别这后句话是说什么呢?
“故痹止于荣而不及卫”。是说痹证,痹在哪?
   痹在卫分。虽然是跟荣卫失调都有关系,卫不能抗邪,使得邪气侵入,但是痹证痹在哪?痹在卫分。(笔记者怀疑前面这句话,老师口误,应该为在痹在营分)他是说的这句话。
   不及卫而止于营,是说痹在营而不在卫,关键是在血分,看来是。当然营也是气,只不过营者血之气。可见痹病的发生,与营卫失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临证治疗时,应当以“从其气则愈”的观点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这刚才我谈到了,说你治痹证的时候不要只知道去风寒湿,忘记了应该使营卫之气调顺过来,或者调和营卫,通畅气血。

第二个问题,谈痹的发病类型与体质关系。
   这个发病类型与体质关系,刚才我们在串讲的时候实际已经谈到了,无非是
 @ 多热的是人阳气盛的体质,
 @ 多寒的是人阴气盛的体质,
 @ 汗出多的也是阳气少、阴气多的体质。
   所以痹证的发生和体质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那么如果营卫之气运行通畅的话,可以不发生痹证。从总的来说,营卫之气虚了,营卫之气逆了,才可能发生痹证。所以,痹的发病和体质有关,痹的类型和体质也有关。

   即使后面有的不痛、不仁等等,或燥、或湿,都和体质有关系。刚才我说的,病比较重了,又不痛又不仁,骨、肉、筋、脉、皮肤都痹了,那当然还是跟人体正气虚弱有关系。所以,痹病的发病类型,和体质的关系非常密切。
   由于邪气侵犯人体以后,可以随从人体的体质发生变化,
 @ 人是阴寒体质,感受热邪,它可以使热邪变为寒邪。
 @ 阴盛感受阳邪之后,有可能这个病邪可以给它转成热。
   这是说体质和外邪两者性质不一样才有转化。
   至于阴阳体质和邪气性质相一样了,那就谈不上,不用转化,本来就阴盛体质,再感受阴寒之邪,那病证就是阴寒,不用转化了。只有体质和邪气性质阴阳相反的时候,才有转化可言,这点大家是清楚的。

第三个问题,痹病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这个全篇重点强调的是五脏痹或者五体痹,都和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关,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理论。所以
 @ “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就可以形成五体痹。
 @ 五体痹久不愈,再重感于邪,在相应的季节重感于邪,那就可以成为五脏之痹。
   这是与季节的关系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