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读六祖坛经一则

 怡心斋YXZ 2020-06-15

怡心斋

以心斋接物

15

六月

星期一

大英图书馆藏《坛经》(S.5475号,缝缋装,敦煌遗书写本)这是1900年在中国西北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佛经之一。由日本学者矢吹庆辉1923年从大英博物馆翻拍成照片公布于世,1928年校刊后被日本编刊的《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

古人的幽默与智慧,故事与乐趣,这些如同金矿一般,一直存于典籍之中,散见于只言片语之间,这些语言隽永有味,都值得珍视。

为了便于更多的朋友能与古人沟通,与他们亲近,怡心斋会每天分享一篇妙文,可能来自苏东坡,袁枚,或者张岱、董其昌,凡是那些有趣的灵魂,我们不辞辛苦翻译出来,期许能把其中的妙处分享给更多的人。

东坡题跋·读坛经

近读《六祖坛经》,指说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眼喻: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

敦煌市博物馆藏《坛经》(敦博077号,缝缋装,5种文献合抄一卷)

何谓见是法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眼枯睛亡,见性不灭,故云见是法身。

何谓能见是报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若能安养其根,不为物障,常使光明洞彻,见性乃全,故云能见是报身。

何谓所见是化身?根性既全,一弹指顷,所见千万,纵横变化,俱是妙用,故云所见是化身。此喻既立,三身愈明。如此是否?

 白话参考

苏轼 东武帖

近日读六祖坛经,说法身、报身、化身,真是让人心开眼亮啊。

 然而我认为还是少了一种说法,用三身的比喻来说眼:

 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

为什么说见是法身?

 眼之所以见到色性,即是见到了也是没有见到(没有慧根的眼见,即便是见到了也是不理解,等于没见到),没有眼的,免不了是眼前一片漆黑,因为眼睛枯亡了,但是他从内心对事务的感受却依然存在,所以说见是法身。

苏轼书法

 为什么说能见是报身?

 虽然说人们都存在感受事务的心性,但是如果你不具有能理解的慧根,即便是见到了也是没有见到,如果是通过修炼修养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智慧,则思想不为物欲所障碍,便能常使自己面临光明以达到洞彻万物,这才是比较全面见性,所以说能见是报身。

 为什么所见是化身?

慧根和色世界都有了,一弹指(六十年)期间,所见到的万千世界、纵横变化,都是妙用,因此说所能见到的一切是化身。

这个喻眼之说确立了,上面说的三身才越明确,是不是这样。

苏轼 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