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对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议?

 格格育儿 2020-06-15

导读:戒尺,是传统教师们手中的一把利器,它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同时也是鞭笞和惩罚自己学生的工具。但随着近年来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老师手中的戒尺也已经渐渐消失了,在学生的教育上,一般都是以说服教育为主。

体罚这一部分教育的退出,不少老师都会觉得,教育孩子变得更加困难了,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甚至有些无从下手,于是就有人提出“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那么,对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议?

一、老师需要适当的权威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是需要树立起一个权威形象这,这代表着一定的威严和不可抗拒性,这样孩子成能更加的听话,教育效果也更有效,因此,在教育中,不能够只要怀柔教育,这样老师就随时有可能被小孩侵犯,影响教育的开展。

老师在教育中,除了要有温和的形式拉近师生距离,同时也要有严肃教育来形成一定的师生距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服老师。而老师手中的“戒尺”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它是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老师没了工具,就很可能被调皮的学生欺负,且无法教育。

二、教育中要有惩戒效果

在孩子的教育中,是需要有赏罚分明的界限的,如果做得好能有所奖励,但做错了事情却没有相对应的惩戒处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对错是非中迷失,他们知道怎样做是好的,却不知道坏的界限在哪里,因此也更容易犯下错误。

惩戒的作用就在于为孩子确立起一道错误的警戒线,而这条线到底牢不牢靠,明确不明确,就需要看老师惩戒的程度了。有时候这些惩罚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却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归还”不等于放权

我们需要肯定戒尺在老师教育中的正向意义,但凡是都用一个适合的度量,如果戒尺被老师漫无目的的使用,就会成为老师伤害孩子的工具,因此“归还”不等于放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在把戒尺归还给老师的时候,同样也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老师,只有制度跟得上,戒尺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不会沦为一些意谋不明的“坏老师”为所欲为的借口。归还可以,但不能够全部归还,老师也要有所约束。

四、其他可以取代“戒尺”的教育方法

其实,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想要有更好的效果,也不仅仅只能够依靠体罚来辅助,好的教育方式是要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避免犯错的行为发生,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懂得如何去因材施教,在普遍的教育下找出每个孩子教导方式和处理方式的不同。

孩子做错事之后,除了口头的批评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何犯错了,这会导致怎样不良的后果,体罚能够让孩子记住教训,但却不能让孩子从中获取正确的教训经验,与其一味地体罚,不如让孩子明白错误背后的后果。

重要提示:我们需要认可戒尺在老师手中正向积极的作用,这更利于老师教育和鞭笞孩子,但这过程中老师也需要懂得何为适度使用,并且也要有一套规制来约束老师,以免孩子受到伤害,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教训才是好的教育。

今日话题:你赞成老师使用一定程度的体罚来教育学生吗?欢迎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