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壶人:紫砂壶的结构你都知道有哪些?

 紫砂阁 2020-06-15

壶嘴

      是指倒茶水的部位,应叫“流”。从工艺上看,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流,共五种基本式样。“一弯嘴”形似鸟啄,故又名“一啄嘴”。“二弯嘴”的根部较大,出水畅快,用于一般紫砂壶。流,又叫“鸭嘴”,近代才流行,多用于茶具、咖啡具、奶杯。

      壶嘴是紫砂壶器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关系到出水是否畅通,注茶爽利不涎水,所以紫砂壶嘴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嘴式的长短、粗细及安装位置都是恰到,壶嘴内壁必须光滑畅通,出水流畅,收水时不滴水、不流涎。壶嘴根部的出水眼,多为独眼,因易被茶叶堵塞,有的采用网眼式。

壶盖

      嵌盖:是指壶盖陷入壶口内,又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

      压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盖的直径要略大于壶口的外径。

截盖:制坯时,将紫砂壶上端口盖相应的部位切割开来,截下部分做成盖,壶身切口做成壶口,盖合后外形完整。中高档紫砂壶采用。

器足

      器足是紫砂壶与桌面的接触方式,不单是为了放置平稳,还与紫砂壶的造型有关。虽然紫砂壶工艺中将器足分为“一捺底”“加底”和“钉足”三大基本类型,但制坯时又结合每种壶式的特点而有所变化,既多样,又统一,器足有千种之多。

      “一捺底”,实际上是没有足,是紫砂壶器身的自然结束,为了搁放平稳,底部是向上鼓起的,多用于圆形紫砂壶,是器形简洁灵巧。

      “加底”,因制坯时在紫砂壶坯的底边口上附上一道泥圈而成,故名。

      “钉足”,就是在底上加上几个单独的小足。因紫砂壶宜矮不宜高,故多选用口小底大的器形。为使器形不呆板,趋向活泼,搁放平稳,便采用“钉足”方式,至于“钉足”的具体形状,则与器形相统一。

壶钮:

      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变化丰富,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常见有球形钮、珠钮、桥梁钮、瓜柄形钮、树桩形钮、动物肖形钮。

      球形钮:圆壶中最常用的钮,呈珠形、扁笠、柱形,往往取壶身缩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摘子”工序,搓、转、压挤而成,简洁快捷。

      桥形钮:形似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文如意状等。作环形设单环、双环,亦称“串盖”。平缓的盖面,环孔硕大的为牛鼻盖。

      瓜柄形钮:花塑器常用的钮式,如南瓜柄、西瓜柄、葫芦旁附枝叶、造形生泼。

      动物肖形钮:源于印钮。有狮、虎、龙、鱼等,有写实、抽象变形、仿古手法并举,与主体统一协调即可。

      树桩形钮:取植物或瓜果的形态捏制而成,如梅桩、竹根、葡萄等。

壶把(柄):

      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古青铜器爵杯的弧形把。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大类。

      端把: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横把:源于沙锅之柄,以圆筒形壶居多。

      提梁: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