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济全球化的缘故,如今各国的船只和飞机都载着自家的货物行驶向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此来赚取丰厚的经济收益。就比如我们中国,每天就有这大量的船只驶出去,也有着大量的船只驶进来。只不过这样的货物交流其实带来的不仅仅的是货物而已,它同时还可能会携带外来物种的附着,并且入侵到一个不同的生态,最终泛滥成灾,而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外来物种入侵”。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外来物种入侵是如今世界上频繁出现的一个问题,根源就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区域性流通,导致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地区。最终导致生态被入侵,并且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中国就是其中备受物种入侵危害的国家。就最新的生态环境部的报告,中国约有着660多种外来物种,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外来物种入侵千万不能小觑,即便它的个体很小,但影响力也可能很大,就比如这个“大肚鱼”就是如此。 点击加载图片 坊间流传的“大肚鱼”其实就是一种,它的学名叫做食蚊鱼,是属于胎鱂科,食蚊鱼属的一种鱼类,体型不大,约只有15.5-37.5毫米,体型特别小。因为繁殖期的时候鱼卵都在腹部的位置,所以肚子特别大,因而有着“大肚鱼”的别称。 而这个物种就是外来物种,它原产于美国得克萨斯的瓜达普鲁河,后来逐渐分布到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的低洼地和沟渠当中。说起来它并不是一个有能力自然入侵的物种,主要是因为它食用蚊子幼虫孑孓的原因,所以它被引进到全球各地。20世纪的时候北美就引进它来灭蚊,后来传播到南美,菲律宾,俄罗斯,意大利等地,曾留下灭蚊的传说美德,甚至在俄罗斯索契都有着一座食蚊鱼雕像用来纪念它的成就,只不过随着物种泛滥后,情况也有所改变。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中国引进食蚊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从夏威夷运了600条食蚊鱼到台湾,只有126条存活,但没有过多久就遍布台湾全岛。而后1924年代时候菲律宾又赠送了一批食蚊鱼到上海试样,让我们缓解当时的蚊虫问题,也是在后续的驯养后食蚊鱼就遍布了上海各地,并且推广到了全国范围内养殖,为中国灭蚊大业创下很多功劳。 点击加载图片 只不过任何一个东西多了都并非太好,食蚊鱼虽然算是有益的,但对生态来说也是有害的。它泛滥中国各地的时候挤压了很多中国本土小型鱼类的生存空间,导致了一些例如青鳉和斗鱼在某些地方的灭绝。并且在当下的中国,还在很多地方泛滥,就比如云南的滇湖等地,也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并且因为太小了,没有经济价值,所以即便是号称最喜欢吃的吃货,也都没有人愿意娶专门捕捞他们。 点击加载图片 因此对于外来物种也是需要进行防控的,即便它在有益也是有危害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小鱼呢?欢迎留言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