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士闲谈之四:李将军

 芸斋窗下 2020-06-15


“猿臂难封,李广乃不侯之将”

小标题引的是著名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司马迁因李陵案件受刑,他把《李将军列传》写得生动异常,成为《史记》名篇,颇具感染力。后来不得志文人,太半受其影响,同情陇西李氏,怅惘千秋,为李广一洒终生不遇之泪。这也是借李广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可是,夷考其实,李广之不遇时,起码一大半要怪自己。

李广乃“汉之飞将军”,武艺超群,擅长骑射。他爱护部属,能团聚一批和他气味相投的骑士与斗士。他作战极为勇敢,自文帝时就与匈奴野战不休,一直打了四十多年,七十馀战,是转战沙漠的三朝老将。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和特色。然而,他终生未曾封侯。王维《陇头吟》歌咏此类将领:“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最后说:“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身经百战的武将流落陇西,不折不挠的使节归后待遇不高,那么,哪些人爬上去了,不言而喻矣!

可是,那是写诗,是写不公平的典型事例,并不是专为李广而写。李广的流落不遇,是因为按汉家制度,他一生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无法封侯。

李广为什么打不了胜仗?下走浅见,可由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点是,李广是一位“战将”、“斗将”,而非“大将”。他个人武功极好,射箭又远又准。他冲锋陷阵是能手、里手。这一套适合领导小部队,进行野战或游击战。他的主 要敌手是匈奴人。他的这些本领,匈奴骑士也擅长,只不过要是个人比试,未必能赶得上他就是了。总的来说,匈奴人,特别是匈奴骑兵,擅长骑射的“射雕手”(在李广传中特别写到)比当时的汉军要多。一对一的比,李广个人可能操胜算,人数相当的部队对抗,可就难说啦。

李广统率部队的方式有问题。经过选拔的战士,个人武艺个个精强,对李广也很讲义气,同生死共患难。然而,组织性差,纪律散漫。司马迁虽然明显袒护李氏家族,可也拿程不识治军与之对比。在大漠中宿营,人人逐水草自便,若是遇到敌人夜间劫营,势必各自为战,胜算不多。再说,用李广的带兵方式统率几万人的大部队,显然难以见效。李广带兵数目,有明确记录的一次是“以郎中令将四千骑”,遇见匈奴左贤王四万骑的大部队,全仗力战,李广派儿子李敢率精锐小分队冲击敌阵,自己以强弓“大黄”射杀匈奴几员裨将。可是,汉军“死者过半”,“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张骞的一万骑兵后期而至,解围,“汉军罢(疲)”,无力追击。“广军几没,罢归”,“广军功自如,无赏”。这是很典型的表现出李广作战优点与特点的一次战役。

李广及其子孙,特别是李陵,个人英雄主义的狂傲之气很重,往往一时冲动,不从长计议,不考虑后果。即以他最后一次出兵而言,卫青暗中受武帝的告诫,说“李广老,数奇”。李广不与卫青进一步核对行军路线,负气出师,不找向导,失道后期,导致自杀。应该说,武帝任命李广为前将军,这个头衔要了李广的命。李广认为,前将军就得当先锋——实际上作战时未必如此。当然,这一次卫青有私心,偏向自己的亲戚中将军公孙敖(也是武帝的远亲喽),想与他一起干掉单于。李广是久在宫廷任事的,怎能不明白,但李广就是不想忍让。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一气之下,对虽为大将军又是武帝舅爷的卫青不辞而行。这就种下了必然倒霉的伏笔。为李广计,他是沙场老将,如果选择优秀向导,激励士卒(这方面他比卫青强),兼程急进,说不定能早到战场呢。受情绪支配,乃为将之大忌也。

一时情绪冲动,死要面子,干出无原则的事,也是李广的毛病。因为在亭下蹲了一夜,重掌军权后,马上把公正执法、但说了一句风凉话(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的霸陵尉带到管辖的军区内杀掉,实在不合法不合理,远不如韩信对待淮阴少年之有大将军风度也。还有杀降,军务倥偬之际,起码是简单化处理问题,拿人命不当回事。当时这种事司空见惯,放到现在,不得了啦!

以上历数李广之缺点,这些加在一起,造成他屡战屡败不能胜,以致封侯无望。并非“岂吾相不当侯耶?且固命也!”

汉文帝大约是结合自己知见的秦汉之间的战役事例,推论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领子当高帝时,万户后岂足道哉!”这话有一定道理。原来,咱们在秦始皇陵外见出土的秦佣军阵,有战车,有步兵列阵,装备精良。那是秦始皇的禁卫军。陈胜吴广起义,起始只抢下两把剑,剩下的全是农业器械临时借用,全仗着天下厌秦久矣,起义者滔滔皆是,无法扑灭。后来楚汉相争,军队固然有时很多,但成分复杂,战斗力视临阵情况时强时弱,绝不如始皇禁卫军的战斗力。韩信就说,带楚汉相争时的军队,有如“驱市人而战之”。这样的队伍,需要临阵冲锋的斗将。项羽以八百馀人溃围,以二十八骑进行最后的东城一战,是典型的斗将战例。李广最适合打这样的仗。汉文帝说他能取万户侯,就是从此种战役的角度来判断的。匈奴骑兵往往组成大兵团,单兵战斗力强,汉军要战胜他们,得比匈奴兵力大而强,骑兵更得多于和强于匈奴才行。这就要组成有强大后勤保障的更大的兵团,以骑兵为主,其统帅不一定临阵当先,却要指挥得当。似李广,虽然和匈奴从小干到老,可是一勇之夫,没有从战争中进一步学会指导战争的艺术,绝难担当起如此重任。这是我们替他遗憾的事,历史注定了他的失败。

我们只是评议李广不得封侯的根本原因。若是对李广全面评价,司马迁的评议,以及所引同时人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李广确实才气无双,不阿权贵,爱抚士卒,作战勇敢当先,不营私财。他不愧为古代出污泥而不染的职业军人的典范。

“专以射为戏,竟死”


……

下面谈一下一般读者不太懂的两个问题,即,名物制度;词义语法。还有这两方面都涉及的一些问题。

名物制度的事好说。姑举一例:

蔡(李广的从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

“下中”是那时流行的“九品论人”的品评人物方式中的第八等。只要看看《史记》、《汉书》的注,特别是《汉书》的“古今人表”,就会明白。奉劝读者,千万要从有关名物制度的书籍和出土、传世文物等材料中多多学习。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阵),专以射为戏,竟死。

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坠儿,取其弓,……

这三条,有语词问题,有语词兼名物制度问题。

br> 先说“以射为戏”和“天子与韩嫣戏”的“戏”。什么是先秦以至汉代是的“戏”?清代王引之所著《经义述温》卷17“请与君之士戏”条,解释《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中的这句话,说:“今案:戏,角力也。《晋语》:‘少室周为赵简子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韦注:‘戏

,角力也。’”案,《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注引文颖曰:“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伎乐也。”师古曰:“抵者,当也。非谓抵触。文说是也。”按我们现代的说法,其内涵应是“带有比赛性质的文体活动”,包括摔跤、射箭、赛马等等。主要是摔跤。李广划定运动场,和人比赛的,仅仅是射箭,所以说“专以射为戏”。而武帝和他的男宠韩嫣玩儿的大约是摔跤。韩嫣有不礼貌之处,李广的儿子李当户就把韩嫣打跑了。《左传》中那一句,是说“希望和您的下级军官(以部分代全体,借代全军)来一场竞技(大约包括角力、射箭、赛马等等,差不多是一场古代的运动会)”,实为作战的借代词语,是很轻率的口头下“战表”。至于“竟”字,古今词义微殊。那时的意思是“直到……为止”,“竟死”就是“到死为止”。

“暂腾”是个极为形象性的词语。可以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殽之战”中“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那一句放在一起解释。《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部首字典,根据的语料主要是先秦至西汉的书面资料,兼采当时口语。返回头用来解释《说文》所据,最能切合。用来解决后来出土的甲骨文以及金文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就不容易对得上号了。且说“暂”,《说文》有三处解说文字与之最有关系,那就是,“暂,不久也”(时间短),“突,犬从穴中暂出也”(没有料到,使人不及提防),“默,犬暂逐人也”(咬人的犬动作而不叫),都形象地表明时间的短暂,所以,“暂腾”是“倏地腾起”。而《左传》中那句话极为精炼,转译为现代汉语,就比较啰嗦了,大致是:“一帮当大兵的使足了劲,才把敌人像拘那不受羁勒的生牛马那样从野外拘系回来;一个娘儿们从国都里轻易地倏地就把他们给放啦!”

最后,说到一个兼具语法修辞特色的小问题:

李敢…… 怨大将军青(卫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

按,《说文》:“恨,怨也。”“恚,恨也。”三字互训。此外,为先秦经籍作注的,多训“憾”为:“憾,恨也。”或“憾,怅也”。综合上述,“怨”“恨”等词,与现代汉语的“心里发堵,感到遗憾,生闷气”等词条的综合内涵相当。“恨其父”又是使动用法,是“让他的父亲(即李广)觉得遗憾,生闷气(实为“自杀”的委婉借代词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