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帝初期的谨慎政治理念(上)

 四地闲夫 2020-06-15

前180年闰九月,汉文帝刘恒进入帝国首都长安,正式继承皇位。不过,这并不意味汉文帝就能稳住大家都在梦寐以求至高之位。如何与掌管帝国实权的功臣集团处理好关系,如何面对目标高远却失之交臂的齐王团队,如何协调与其他刘氏皇族的利益关系,如何做好汉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项工作,这些都是汉文帝面临的严峻考验,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所以,汉文帝坐上皇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汉文帝初期的谨慎政治理念(上)

一、汉文帝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功臣集团代表人物陈平、周勃、灌婴,他们三人在配合刘氏皇族剿灭吕氏集团过程中贡献最大。在三人中陈平职位最高,但陈平主动将首席丞相之位让给周勃担任,理由是在灭吕行动中周勃功劳最大。前180年11月,汉文帝将陈平调任为左丞相,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任命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周勃升任汉帝国行政机构首席官僚后,言行举止颇有自满之状,而汉文帝对周勃却非常恭敬,经常目送他退朝。担任郎中的安陵人袁盎谏阻汉文帝,认为这样有损于君臣之间尊卑秩序,对汉文帝和周勃双方都不好。因此,在之后的朝会中,汉文帝开始庄重威严,而丞相周勃也就越来越敬畏。

有一次朝会,汉文帝询问右丞相周勃全年的司法判案和财政收入情况,周勃毫不知情,既紧张又惭愧,以致汗流浃背。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陛下如果要了解诉讼刑案,应该责问廷尉;如果要了解钱谷收支,应该责问治粟内史。”汉文帝说:“假若各事都有主管官吏,那么您是负责什么事情的呢?”

汉文帝初期的谨慎政治理念(上)

陈平谢罪说:“陛下由于不知道我的平庸低能,任命我为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理通阴阳,顺应四季变化;对下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使百姓归附,使卿大夫各自得到能发挥其专长的职务。”文帝对陈平的回答很满意。退朝之后,周勃责备陈平说:“您平素为何不教我如何回答!”陈平笑着说:“您身为宰相,却不知宰相的职责是什么吗?况且,如果陛下问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您能勉强回答吗?”由此,周勃自知能力比陈平差得很远。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劝周勃说:“您诛灭吕氏,扶立代王为帝,威名震动天下。现在您接受朝廷厚赏,担任职位尊崇的右相,时间一长,将要大祸临头了。”周勃也为自己担忧,就自称有病,请求辞去丞相职务,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前179年8月,汉文帝罢免了右丞相周勃,陈平独任丞相一职。不过,同年10月,陈平就因病去世了,11月,周勃再次出任丞相一职。

这真可谓君臣相敬,同僚相亲,展示出一副其乐融融的动人场景。的确,在汉文帝初期,大汉皇帝与功臣集团之间关系基本还算是和睦的。呼声并不是很高的汉文帝能够继承皇位,主要还是依靠功臣集团的支持,当然,功臣集团也由于拥立之功而享有更大利益。不过,如果问题回归本质,恐怕就略显高冷。本文总结了三点:

汉文帝初期的谨慎政治理念(上)

第一,功臣集团完全掌控朝廷政治大权,部分掌控帝国军事大权。

功臣集团代表人物周勃、陈平、灌婴成为汉帝国政务和军事系统的主要管理者,尤其是周勃担任首席丞相,标志功臣集团势力更进一步。如果由陈平继续担任首席丞相,对汉文帝巩固权力来说稍好一些。具体原因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就是陈平虽然也是开国功臣之一,但他没有带过军队,山头色彩不浓,陈平是汉帝国进入到文官体系的一个合适的过渡人。当然,周勃任职不到一年便被免职,陈平开始独掌相权,但仅仅两个月他就去世了。按理说,这是汉文帝安排自己的嫡系掌管朝廷政治的一个机会。当初周勃离开丞相位置也是因为他的政务能力有所欠缺,但最后还是由周勃再次担任丞相,这就说明了功臣集团的强大力量。对于功臣集团来说,能力大小是在其次,关键是必须由自己人掌管朝廷政治。

灌婴本人掌管荥阳驻军,现在又担任太尉一职,既有名义上的军事领导地位,又握有实际兵权,实力很强。当然,南北军还是由汉文帝的嫡系宋昌管理,证明汉文帝不能算是傀儡皇帝,但他的实际权力并不是很多,尤其是政治管理权力,比较有限。

汉文帝初期的谨慎政治理念(上)

第二,汉帝国的政治模式进一步去中心化

汉帝国首席丞相周勃对国家政治管理情况一无所知,二把手陈平用冠冕堂皇的言语为周勃打圆场,这些场景与曹参当初的“不管不问之无为政治”真是一脉相称。曹参去世后,汉惠帝采用王陵与陈平组合,试图逐步收拢权力于中央政府,但没过多久,汉惠帝本人也驾崩而去,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化道路意外中断。在吕后统治期间,由于吕氏集团自身的矛盾性,汉帝国在政治模式选择上非常纠结。因为:吕氏家族本身就是诸侯加功臣,如果吕后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在法理上就等于削弱吕家的既得利益;而如果放权于诸侯,那吕后掌控的中央政府就是徒有其表,吕后同样心有不甘。汉文帝相对于汉惠帝与吕后肯定是更加弱势一些,而功臣集团在经过平定诸吕事件后实力大增,此消彼长,在汉文帝初期,功臣集团推行去中心化的力量自然更大。

第三,在君臣的几次磨合中,汉文帝大都选择了忍让

汉文帝继位之后,他与功臣集团成员尤其是周勃的几次交流中,并不是那么顺畅。

汉文帝初期的谨慎政治理念(上)

第一次是摩擦在渭桥百官迎接汉文帝进入长安城时,当着众多大臣之面,周勃公然要求与汉文帝私下聊聊,给人感觉就是周勃想要全面影响汉文帝的决定。不过,在汉文帝心腹之臣宋昌的义正言辞之下,周勃没有得偿所愿。周勃此举对汉文帝是不够尊敬的,但汉文帝也没有或者说根本不敢对周勃有任何责备或处罚。

第二次摩擦就是在汉文帝进入皇宫时,居然被几个宫廷守卫拦住,后来经过周勃的口令,兵士才散去。如果把这件事仅仅当做沟通环节的疏忽,那真真是不令人信服,决定让代王刘恒继位是早就定下的事情,与宫门守卫做好事前沟通是最基本的业务。那么,如果不是工作疏忽的原因,就是周勃故意给汉文帝制造一个小小的压力,不要以为你是大汉帝国的皇帝就一定是权力最大的人。

第三次摩擦就是周勃一开始常有居功自傲之色,而汉文帝却一味谦恭礼让,后来经过袁盎对汉文帝的劝说,汉文帝开始愈发威严,而周勃愈加敬畏。当然,史书对此记载很是文雅,给君臣双方都留了情面。可依常理判断,这不就是略有翻脸之状吗?

汉文帝初期的谨慎政治理念(上)

第四次摩擦就是在朝廷之上的那一番对话,是否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汉文帝在故意为难周勃呢?不管是故意为难也好,还是无意为之也罢,总之,周勃肯定是尽失颜面。周勃辞让丞相一职到底是怨气爆发,还是真心认为自己能力不及呢?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五次摩擦是陈平去世之后不久,周勃再次担任丞相,而且像陈平一样,也是独任丞相一职,这丝毫看不出周勃认为自己水平不行的样子。陈平去世时,周勃刚刚卸任两个月,如果汉文帝重新安排自己的嫡系担任丞相一职,于情于理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即便周勃的政务处理能力欠缺,在此时亦是当仁不让。陈平在10月份去世,周勃11月份重任丞相一职,中间间隔一个月左右时间,说明汉文帝一开始并不想再让周勃担任此职,经过一番周折和思考,汉文帝最后选择向功臣集团尤其是周勃妥协。对汉文帝来说,这的确不好受,我认为在此敏感时期控制好情绪,冷静处理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关系,这是成熟政治家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