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经历过部队的苦,如何品味生活的甜

 一号哨位 2020-06-15

从去年八月起,入伍已经一年零三个月了,回想起那时刚刚踏出校园的我,还是懵懵懂懂对部队完全没有概念,到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和习惯了部队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习惯的连自己都有点不相信。

先从去年签约说起,和自己的同学相比,我似乎并没有像他们一样广投简历,只是在同学们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时,我却参加了一个消防部队大学生入警的考试,然后开始了军旅生涯。6月我的毕业证及学位证档案被交到了武警浙江消防总队。当回到学校和生活了4年的同学一一告别后,我就在家开始享受最后一个最轻松的暑假。虽然我心中充满了对部队生活的无尽幻想,同时也开始珍惜在家的每一天。

8月的一天我接到了通知,然后我收拾好行装离开了家,告别了我的父母、朋友,离开了我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地方,正式开始我从军的生涯。当然,事后证明,很多我从家带出来的东西可能再也用不到了,比如梳子、镜子等。我们在杭州集合,被统一送到了绍兴袍江的培训基地开始一周的适应性训练,起初我以为只要去适应体能就好,可事实上部队的一切都需要我去适应。刚到基地,我领到了一大堆配发的被装,然而我却并没有时间去感叹成为一名现役军人的喜悦,更多的可能是一份紧张,因为当时留给我们整理物品的时间很短很短,加上自己的行李,我们要在最快的时间里把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挑出来留下,其他的物品则需要整理好放进储藏室,手忙脚乱的我甚至来不及和身上穿的便装告别就匆匆忙忙的换上了军装。关于这一点,我至今还是很记忆犹新,也许是在学校里收拾东西时一直很慢条斯理的一步一步去整理,把每一件物品分类好,整理妥当,而在这一直有人在后面催着我收拾东西,总是急急忙忙的将物品打包乱塞,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在部队时间的紧张。

收拾好被装,紧接着就是开会和晚饭。晚上基地叫来了理发师,其实就是我们上一届即将分配的学长,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项技能也成功的被我掌握了。学长们二话不说帮我推成了统一的3毫米,尽管来之前,我已经去剪短了自己的头发,但事实上那个长度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理完发,算是正式告别了过去,带我们的班长急急忙忙叫我去学叠被子,那时的我不会想到,接下来的一个月甚至更久,眼前的被子才是我最大的“敌人”。

在部队里不能使用手机是一项雷打不动的纪律,晚上我只能早早睡觉去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第二天清晨,我听着军号声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叠我的被子,并不心灵手巧的我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被子叠起来。如果现在要我回头看看当时我叠的被子时,一定觉得惨不忍睹。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部队里的一切从队列的养成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甚至可能是叠被子、搞卫生刷碗都需要我去很快的学习并适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过的实在太匆忙,感觉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感觉永远有人再背后撵着我。当然,第二天,我再也没有听号音起床了,而是在起床号响起前的半小时就开始了叠被子,甚至在后来的三四个月里都是如此。而且因为技术不到位,我只能在地板上铺开了叠。因为新被子棉花厚,被单上皱纹多,直接叠是叠不好的,必须跪在地上,用小板凳的面用力一遍又一遍的打磨,把棉花磨实。那时是八月最热的季节,每每我都是大汗淋漓的磨遍被子地每一个角落,再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湿毛巾,热水壶等等,让皱纹消失。而我们战友间的情谊,大多也是从一起磨被子开始的。

除了被子,体能队列的困难让我感觉到了有些力不从心,白天各种军姿训练十分乏味,可能一个动作就要我们重复练上几十遍,晚上体能训练初体验也很痛苦,尽管我们那点训练量在带训班长眼里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值得嘲笑。可是那一周的时间我感觉真的好漫长,如果要形容的话就是度日如年。

一周后我们来到了上海,开始参加部局组织的四个月集训。当然,魔都的繁华和我们的生活完全就是两个世界,我们在上海奉贤的角落里开始了新的征程。不过生活对我们来说肯定是要继续的,继续早起磨被子,而且要更早。因为上海基地宿舍的空间没有袍江那么大,要想在过道这种地方叠就只能比别人起的更早,否则就只能在天台上叠了,在天台上因为被子叠的不好,带队干部会让我们的被子从六楼“跳楼”,事后证明这是真的。

首先开始的是队列训练,现在的队列和之前学校的军训早已不同,作为军人最基本的技能,苦练那自然是免不了的。到了这里,我们依旧是不能去小店买东西的,尽管小店就在楼下,哪怕是饮料这种东西都会变的很奢侈。这种严管持续了一个多月,我记得有一次练梯子,从一楼爬到二楼,再从楼梯跑下来,反复50遍,最后10遍体力透支实在累的不行了,带队干部让我们把想喝的饮料在爬的时候喊出来让他去买。我相信当时每一个人的呐喊都是发自内心的,那次我从来没有觉得雪碧是那么的好喝,我相信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喝到第二次这个味的雪碧了。

一个月的队列结束,而对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体技能训练加上已经慢慢变冷的天气,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日复一日得长跑,练水带,练梯子,练登楼,偶尔的器材训练简直就像是放假。双手经过湿水带的浸泡,加上风吹日晒开始各种开裂渗血可训练还在继续,当长跑的圈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我甚至怀疑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一天练登楼,我登了三趟,到现在我依旧忘不了第三趟上去时那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痛苦。

那段时间最温暖的时刻,大概就是和战友间的鼓励调侃,还有每周日发手机的时候了。在上海的四个月,手机是严格管制的,只有周日白天让用几小时,这让我暂时戒掉了手机依赖症。上学的时候,每周也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时间还很短。而自从集训开始,每次跟家里的通话都会超过半个小时,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也许是真的因为离开了家,才知道了家的意义。每周手机拿到手,会看看同学朋友的朋友圈,微博,发现我和他们的生活早已渐行渐远。

2014年末,我们也即将离开上海,开始下一段培训,分配到基层中队,卸掉学员肩章,换上列兵的警衔,开始四个月当兵的锻炼,去体验义务兵的生活。

集训的时候,一直很好奇基层中队到底是什么样的,终于等到了那一天,我来到了绍兴某中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这里,随着被子的成形和熟练,我终于可以在床上叠被子了,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搞定,不用再早起。训练也不再是周一到周六,因为中间会穿插各种政治学习会议。但是同样,新的问题发生了,那就是心理上那种感觉,这个阶段是当兵锻炼阶段,但是如果真的是来体验生活的,那就错了。戴着列兵衔,就只能把自己当成义务兵看待。每天我们要站岗,吃完饭要给全队洗碗碟,打扫食堂卫生,要搞面积最大的卫生包干区,要洗车,晒水带,补器材,这些都是在原来集训生活的基础上新增加的项目,我甚至要叫比我小好几岁的战士为班长。同时,我们还要帮班长站岗,给班长铺床等等这些现在看看似乎难以接受的事情。

来到中队,就要加入中队的战备执勤,最难忘的是我人生救的第一场火,那是柯桥钱清镇的一个露天垃圾场,元旦过后午夜十二点,我们被电铃拉醒,只有我们大功率车的三个人去,到场后,我在这个垃圾场拖着水带水枪救火,幸亏是晚上,至少看不清我脚下究竟踩的都是什么东西,总之肯定什么脏东西都有。烟味伴随着阵阵恶臭,还有水打在垃圾堆上溅回的水花,再加上第一次救火的紧张慌乱,我的第一次救火就是这样的,而这个垃圾场,我居然一个月后又来救了一次。不过这只是开始,柯桥中队是一个一年接警出动1000+次的铁军中队,在这里的四个月,的确见识到了不少大场面,各式各样的警情确实可以让我们学到不少,中队里还有一个暴脾气但又可爱的队长。这里有很多东西都很难忘,我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春节,那是第一个离开家的春节,也是第一次把部队当成了家的春节。除夕那天夜里,大家凑在一起看春晚,当然,肯定不会是完整的春晚。因为春晚刚到一半,火警就来了,一个土地庙烧香起火,坐在消防车上,看着窗外的万家团聚灯火,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在柯桥的四个月不管过的如何,总归是过去了同时也收获了不少。

终于迎来了实习,在中队做实习排长。绍兴支队特勤中队,是一个我入伍以来最不舍得离开的地方。在这里,我终于开始接触中队的日常工作,生活上也不会过的那么拘谨,和战士间虽然还谈不上管理他们,但至少大家是平等和平共处的。实习的日子,事情多而琐碎,可以训练的时间不多。但是在这里,感觉自己的每一天都过的很快乐,不管是忙或者不忙,也许是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也许是生活环境的轻松,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爱上了这里。尽管一个月后,我们即将正式分配任职,会被分到某个未知的中队,但是这里我不会忘记,当然之前那几个地方也不会忘记。

人就是这样,越是苦的地方回忆写的越多,而对于部队,我也早已融入和习惯,曾经电视荧幕上,看到天安门下阅兵方阵上的他们,今天变成了我们;曾经羡慕向往的生活,今天变成了我的生活。一切似乎有点像梦中,却又一步一步真实地发生着。而这份经历会伴随我走过一生,当然还有培训中一起吃苦受累的战友情谊,尽管我们现在已经被分配到各地,但是大家依旧在不同的地方做着相同的事情。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版权信息 | 作者投稿,一号哨位经授权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