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谷奇谋” — 能够逆转三国争霸的遗憾之策

 环球情报员 2020-06-15

欢 迎 点 击 右 上 方  ↑ 关 注 公 众 号

作者:三言

子午谷位于如今陕西省秦岭的山脉之中,是连通川陕的交通要道,子午谷全长三百余公里,是秦岭山脉中六条谷道中的一条因为其地势艰险的原因,所以多用于古代的战争奇袭之中。

子午谷是由秦朝开辟而出,沉寂了百余年之后,首次被汉高祖刘邦所采用,在刘邦退守蜀地的后撤中,选用的就是子午谷这条险道。也正是这次退守蜀地,为刘邦奠定汉室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子午谷被多次谋划用于偷袭,但是却没有任何一次成功过,所以历史学家不得不无奈的说“秦岭六道,子午为王”

▲子午谷

三分天下局势定,魏吴联合破僵局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的局势已经注定,魏蜀吴三国将东汉的版图分割成三大块,虽然互有蚕食,但是整体的局势已经相对稳定。

魏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牢牢控制着北方的地区,孙权对于江东的统治更是因为有着自己父兄的努力异常稳固,退居于“天府之国”的刘备有着天险的庇护,充足的粮草也可谓如鱼得水。

在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不断战斗之中,谁都难以打破僵局,而蜀国大将魏延对于子午谷的一次布局,却给三国纷争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三国地图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通过联合江东孙权,曹操一举灭除了扼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魏吴两国进入了蜜月期,曹操对孙权进行了封赏,而善于制衡的孙权则派遣使臣进贡曹操以臣相称。

刘备虽然获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但是荆州的失守,爱将关羽的身死,魏吴的联合也让他备受煎熬。但是魏吴联合的好景不长,曹操在回转洛阳之后不久便病逝,其子曹丕废汉天子刘协自立为帝。

诸北伐序幕拉开,魏延提出奇谋

公元228年,托孤重臣诸葛亮率军开始了第一次北伐,可是马谡的街亭失守让诸葛亮精心的布局功亏一篑。

这时蜀国大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因为蜀国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样占据“天府之地”所以魏延决定效仿汉初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自己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出子午谷袭击魏国重镇长安,而且魏延认为长安守将夏侯楙兵法战术并没有出众的地方,所以自己可以轻而易举的迅速攻占长安,并且在诸葛亮出击斜谷驰援长安时自己可以牢牢的将长安城守住,以等待诸葛亮援军的到来。

计谋成功,便可以将陪都长安控制在蜀国的手中,以作为进攻魏国的中转。

▲诸葛亮北伐示意图

对于大将魏延的提议,诸葛亮思索之后便予以拒绝,而且一些史料记载,正是因为诸葛亮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从而导致魏延对丞相产生不满,在诸葛亮逝世之后才率兵反叛蜀国。

子午谷奇谋的成败与否一直是历史上争论的重点,所以我们就来仔细的分析一下。

▲秦岭诸道

魏延的计策在历史中是有两个版本的,第一个版本是率领精兵快速通过子午谷,对长安城进行打击,夺取长安城之后进行防守,以等待诸葛亮大军出斜谷与自己汇合,以此控制汉中地区

第二个版本是出子午谷之后,魏延率军绕过长安城,直取潼关等关卡,并且派兵扼守,阻断关内外的联系,以诸葛亮的优势兵力,清剿尽关中的敌人,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历史变数多,奇谋争议久

第一个版本是攻占长安城,但是这个计划却是漏洞最多的。首先,长安城是汉朝的旧都,而且魏国统治之后将长安作为陪都,因此统治者对于长安城防御的重视不言而喻,仅仅围绕长安城外围的城墙就有八十里长,对于轻装而行的精锐蜀军,在没有重型攻城装备,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想要拿下长安城可谓是困难重重。

其次,对于夏侯楙的轻视在第一个版本中是十分明显的,而且这里充满诟病的地方,就是对于长安守城主帅的过度解读,虽然夏侯楙是守城主帅,但是并不是只有他自己对整个长安城进行防御,长安城中还有很多曹丕派遣的大将,即便是夏侯楙临阵脱逃,但是只要驻守长安的守将坚守几日,等到援军到来,便可以将魏延的精兵一网打尽。

而且,即便是拿下长安城,魏延也只是占据了汉中的部分地区,魏国的大军会源源不断的从中原通过潼关等关卡涌入汉中,不仅魏延驻守的长安会遭到攻击,而且驰援的诸葛亮大军也会陷入平原作战之中,这不仅会让以骑兵占据优势的魏军如鱼得水,更会使蜀军陷入绝境之中

最后,即便是占据了大半的汉中,蜀军的粮草依然需要通过成都方向的运输才能得以满足,而魏军完全可以渭河的水运得以补充,因此蜀军不会长久盘踞,只会撤回斜坡。

相比于第一个版本,第二个版本的真实性会更高一些,因为作为蜀国的大将,魏延可谓是刘备身边的老臣,对于战术的运用不会出现第一个版本中的错误,而且第二个版本的计划将第一个版本中的所有缺陷全部避免了,而且符合时事的发展,可信度更高。

一个举措就会影响整个王朝的命运

由此可见,对于匡扶汉室的军事行动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计划,首先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另一个就是诸葛亮的先奠定陇右,再逐步蚕食对手的计划。诸葛亮的计谋虽然稳扎稳打,但是极容易将蜀军陷入到僵局之中,因为魏军不论是兵力还是粮草,都远胜于蜀军,只要占据有利地形进行坚守,不仅可以消耗蜀军,还可以利于自身的防御。

这些问题都在诸葛亮后续的北伐中暴露出来,数次的北伐不仅没有将军事目的达到,还造成了很大的人员损失。反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意图以奇兵获得战争的主动权,这在实力相对悬殊的蜀魏两国中是孤注一掷的战术,但是可行度也是十分高的。

首先因为刘备死后,魏国对于蜀国的重视程度不如以前,而是将战略重点放在吴国身上,在东南地区分布了大部分军队。

其次,此时的蜀国依然是大将云集,即使关羽、张飞、黄忠等将军已经逝去,但依然有赵云、魏延、王平、吴懿等大将可以使用,而且作为蜀国顶梁柱的诸葛亮更是可以运筹帷幄,魏延子午谷袭击成功之后,可以使用这些大将进行快速的反应。

最后,刘备去世后,蜀国修养生息多年,蜀中不论是粮草还是兵力的积累都能有效的完成这次突袭的任务。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魏延突袭潼关、武关成功并且对关内关外进行遏制,诸葛亮派兵出斜谷,以优势兵力清剿境内魏军,并且派兵驰援魏延部,以巩固防御,如此就可以将整个汉中收归囊中,为匡扶汉室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是历史就是这样,时事的决定会影响一个国家最后的命运,而且历史是不会更改的,我们只能通过既有的数据对那时的事件进行推演,意图重新还原出子午谷奇谋的全过程,也许在被诸葛亮反驳之后,魏延心中沮丧遗憾,但是历史已经过去,子午谷奇谋已经变为史书中的点点记载,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对历史分析对魏延有个重新的认识,只有才能还给蜀国将军魏延一个真实的历史面貌。

作者: 三言   编辑: Thomas (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