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不练自练,气不养自养,神不修自修

 抽空学 2020-06-16

站桩所运用的是站立不动的框架,促进肌肉运动与生理功能的生化运动。而肌肉位移运动就产生了对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相互作用力,疏通经络,并启动毛细血管全部开放,使其自动地调整异化不平衡之处转为平衡。在运动中以全身各种细胞器官同时平均发展为原则。即使运动时全身的筋肉虽早已疲劳不堪,而心脏的搏动并不失常,呼吸也不困难,相反,在运动后还能感觉到比运动前的呼吸轻松舒畅。这种运动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学术,不同与一般运动,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于一般运动,在筋肉疲劳以前,心脏已因呼吸困难而呈急性心脏扩张,因此不得不停止运动,以使心脏得以休息,减低呼吸的困难,恢复正常状态。这种运动有的失于激烈损害身体,有的失于偏颇而促成局部发达。因此,在生理上有欠缺的人一经运动反而使疾病加重。

所谓站桩顾名思义就是摆好姿势不动站立在木桩上练功。另一种意思是把两腿的功夫练成像木桩插入地内,像撞不倒拔不起地那样牢固。犹如树木看似外形不动,而内部却是生生不已之真动也。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素有“百动不如一站”之说。

站桩又分养生桩和技击桩。下面主要讲养生桩的三大要素:

     一、全身放松、舒适得力。

放松是练功者的灵魂。从某种意义来说:放松程度决定练功的高度。放松放松再放松,大脑神经一起通。身体越放松大脑越清晰。真正要做到松,要分三个阶段:第一步,就是松弛,即肌肉就像挂骨骼上;第二,松开即感觉肌肉就像棉花挂在树枝上一样;第三步,松净,就是将肌肉与空气溶为一体。正所谓:练松不练功,松到功自成。放松的原理是让全身的肌肉、经络等宽松无滞,同时也是补充氧气的重要渠道,以加强各器官功能的运动,也是缓解疲劳的关键。从而保证练功的效率,较快地练出功力来。对于放松的益处古人早有论述,老子说:“致虚极(放松),守静笃(深入静)万物并作。”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三宝》中曾写到:“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就是对全身放松的写照。松像一件衣服挂在衣架上,又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松是肌肉得到适当的舒展;全身处处不用力,但必须要站立挺拔(保持骨架不变形),即为适度的松。如果骨架散了,松就变为懈了。懈了,肌肉受到挤压,得不到宽松舒展,造成肌纤维褶皱气血流通受到障碍,同时减弱撑力影响了功力,而且越练越累。所以,我们要求做到松而不懈。它的好处在于外部无压迫,内部没有阻滞,肌肉宽息,血流加强,肌肉、骨胳都得到锻炼,有利于充分吸收空气中的营养物质。

     站桩要求全身放松,在松的状态中肌肉产生紧(收缩),使气贯全身,浑身感到热胀,这就是肌肉的舒缩运动产生一种松紧力,而且引起肌肉纤维的毛细血管全部开放。利用这种松紧力可以调节体内各系统功能的平衡,来消除病灶。紧在站桩里的用意就是争。紧的作用是在松而不懈(全身放松,肌肉舒展)的基础上,再加一把劲使气、血、力更加通畅。所以,站桩要求松静中求挺拔,挺拔能使肌纤维等争张,但不死板僵硬,富于灵活性。不是直挺挺硬邦邦的铁板一块,如果是这样,那就变为僵了。僵就是肌纤维争得直挺挺的,使它不能缩展,活动受阻,气血流通不畅。所以,不但要做到松而不懈,而且还要做到紧而不僵。正所谓:“松即是紧,紧就是松,松松紧紧勿过正。”总之,松和紧都不能过火,正当的火候(松紧适度),那就是站桩时应保持舒适得力为标准。所谓舒适得力是指站桩时感觉全身挺舒服,无执着点,是为舒适,若想较快地练出功力来,只松还不够,需要紧(争)来帮助,给体内的运动再加一把劲,使气血加速运动,其功力(自然力)也随之增长。

     二、头脑空空,无念为宗。

小孩子天真无邪,不会记仇,没有杂念的心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杂念也随之增多。平时很少有人能有效地去制止它。比如:两小孩子吵完架后,过一会儿,可能就成为朋友。而大人就做不到,两大吵完架后,很长时间都放在心里,挥之不去。每当有人提起或见到对方,立刻会生气。更有小部分人为了一件小事,而痛恨半辈子。值得吗?人活在世上,最值钱的是良好的情绪,幸福也莫过于自我感觉而已。又何必争一时之气,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呢?人的一切痛苦与烦恼皆来源过多恶性的欲望和斤斤计较、攀比的心。所以,杂念除了折磨人之外,别无他途。请赶快放下杂念,去拥有更多的正念吧!引起杂念的主要原因还是自己的心胸太狭窄。其实,世界上最博大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要想排除杂念,首先要扩大你的包容心。象大山、大海一样。大山为什么伟岸。大山不厌恶小草的低矮,它不嫌弃树木的丑陋,它能接纳泥土的肮脏,又能忍受石头的坚硬。大海为什么会波澜壮阔、海乃百川,是因为低于地平面。鱼龙混珠,粗枝烂叶这才是海。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无徒。清泉很高傲,养不了大鱼。

     假如把物质与精神比喻为人体的“两条腿”,只有保持匀称才能完成平行的行走。物质与精神有互补功能。人生命是有限的,而欲望与物质的满足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东西。其结果可想而知。人应该知足而不要去冒险追求财、名。因为生命比名声和财物更重要,如果过分爱“名”,不择手段地取“财”,就必然要付出重大的代价。只有知足,才能长久保全生命,“知足不辱,知上不殆,可以长久”。而知足不是叫人停止竞争,安于现状,这只是消极的知足。我们提倡的是积极的知足。从一个更高远、更有智慧、更符合宇宙人生规律的高度来总体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的身心系统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让生命在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下生机勃发,生活质量提高。

     首先,站桩前我们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心态。试想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茫茫世间,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我们又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又有什么时间、什么资格去怨恨呢?生活已经赐予我们很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激这一切,学会感恩吧!幸福时,感恩朋友;快乐时,感恩痛苦;坚强时,感恩泪水;成功时,感恩失败;即便生命临终时,也依然感恩父母赐予我生命。我们应该尽量将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通过自身载体传播出去,使人性善美的心灵得到升华。只要你拥有包容心、感恩心,自然会减少斤斤计较、攀比的心。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要记恨,恨的东西忘的越快越好。就象人走路一样。如果前面有一块石头把你拌倒,起来了可以说它几句,但重要还是往前走。舍去是你的欲望,得到是内心的愉快。我想:这才是舍得两字真正的含意吧!

     其次,站桩时眼晴要微睁前看(大海、高山、瀑布、花、草、树木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视而不见);听(鸟声、风声、水声、雨声——敛神听细雨——听而不闻);想(意想身体某一处——想是为了不想——心无挂念)。古人云“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减少杂念,慢慢进入站忘(站在空气中睡觉)状态,最后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肢体与大气自然相呼应,天人合一的境界。站桩过程中出现杂念,可以用意念来排除杂念。意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凝神定意,诱导入静,所以意念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克制杂念,万念归一的入静过程。当没有感觉时候找感觉,找到感觉就不要感觉。所谓一想对,再想错。说的就是不要太执着,真正的意念要在于无心中操持。做到无才是最大的有,真空妙有。然而有许多练功者不懂人体内部生理运动,自作聪明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一方面要求入静,可是另一方面就有人为意识(走转经络、执着于意守某部位、口中念念不休等等)的去干扰入静。破坏了生理的自然运动规律,剥夺了生理运动总指挥的主动权,使它无法发挥本能作用,减低了功效。正所谓“学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总之,若是有了人为的矫揉造作,参杂其间,蓄意别为,则徒然扰乱神经,消磨时日,再要激烈地搞起来,则终将受害,影响健康与生命。

     老子懂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学,但他没有将养生纳入八卦、五行、天干、地支之内。只是根据他观察到的,宇宙间氤氲之气与万物无穷的变化,提出他自己的观点:世间事物的运动变化永无穷尽的根本规律是阴、阳两个对立面的交互作用。故而我将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是开创了道教,有了大道之说。而魏伯阳把老子的大道之说加入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都结合到炼丹的方术上,提出炼金丹。他著的《周易参同契》中篇中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长乐无忧”。虽然这些阴阳、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与宇宙间根本运动节律有关系,但对人体及人的命运的作用力不是绝对的。“绝对的”是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劳则气耗”。它告诉人们应尽量避免不愉快的精神刺激,经常保持心胸开阔、心平气和、精神愉快,这是养生保健的法宝。人无忧,故自寿。快乐是人生第一真谛。人们往往把主要的东西忽略,去追求偏面的东西。守平庸,莫好奇。道不远人。非常来自平常;伟大来自平凡。境界越高思想越虚无,技巧越简单,最终达到无技巧。这叫无招胜有招。越是简单越接近真理,越是自然越和谐。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心中清静就是道。平常心既是佛。佛由心得,悟到无心,也佛都不存在了,无心才是大道。白居易说:“淡漠无它念,虚无是天师”,又说“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悟元子的《神室八法》中云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浑沦不散”,又云“至虚则无物不包,无物不容”。只有在至虚、至静之际才可挖掘真气。意不动,神必凝,这样全身各功能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发挥它的本能作用,气血力的运行自然平稳。

     三、形正气顺、呼吸畅通、纯任自然。

众所周知,人体实现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肺从空气中不断地吸进氧气,再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出体外。但是,肺本身没有自动扩张的能力,而是被动地随着胸腔扩大和缩小进行活动。胸腔扩大时,肺随着扩大,肺内压降低,空气则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这就是吸气;当胸腔缩小时,肺随着缩小,肺内压升高,肺内的气体(二氧化碳)即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这就是呼气。胸腔扩大和缩小的活动就是呼吸运动。而呼吸运动又依靠肋骨、肋间肌肉和隔肌(横隔膜)的收缩、扩展运动来实现。

     根据上述的观点,我们由此得出:只有扩大胸腔,才能增加肺活量。又能帮助呼吸。所以,要求练功姿势必须做到腋半虚、臂半圆。开胸张肘:胸不开、气不通,肘不张、肩不松。但要注意开胸不是挺胸,张肘不是翘肘,松肩不是懈肩。开胸还不够,还要开背。左右扩展到双肘,形成浅弧形的横线。这种姿势就是运动背阔肌、肩胛下肌、大小圆肌、冈下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肌肉,而人的呼吸恰恰依赖于这些肌肉运动来帮助提肋,扩大胸腔使气体可以顺利地进出呼吸道,产生通气的效果。也就不易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呼吸纯任自然,就是用这种姿势进行巧妙地调息。比专练呼吸动作的吸氧量还要多,而且体能消耗小。这种调整呼吸的方法有两大优点:一是可以避免练功者掌握不好调息的方法发生气串、气淤或引起兴奋影响入静等弊病;二是减少繁琐的功法,使全身毛孔开放,直接吸取大自然中的丰富营养,逐渐自然地达到呼吸的稳、缓、深、长以及到止息。

    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发达了大脑,退化了脊柱。脊柱是人体的大梁(中轴支柱)。刚出生的婴儿,脊柱是一条向后凸的浅弧线,到一岁多脊柱就开始完成四个生理弧度的发育。即颈椎、腰椎向前突;胸椎、骶尾椎向后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四个生理弧度也随之加大。当今人们更是如此,用电脑工作,开车上班。由于长期缺泛锻炼,使脊柱弹性退化更快。引起颈椎病和腰椎病如此普遍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练功的精华就是返婴寻天籁的过程。通过练功可以改造生理(主要矫正脊柱的后天生理弯曲连结放长)使之返璞归真,恢复婴儿时期良质良能的状态。所以站桩要求头部中正,臀部坐凳,颈椎贴领,腰椎饱满。这样使脊柱形成浅弧形的纵线。加上上面的浅弧形的横线。纵横两线形成弧形的十字线,它是练功中的重中之重。继之,下肢吸胯下落,膝部微屈前顶并有上提之意,踝部扩大象大碗倒扣住脚面深入地面,脚趾扒地,脚心虚涵。一松到底,产生弹性(通过圆裆、提肛、归丹田)。总之,形体上要求以纵向争拉,横向撑抱,内角圆夹(逢曲必夹),外角撑滚(逢节必顶)为原则。这样能使肌纤维的密度和长度及收缩性得到充分的锻炼,也就是整体连结的前提下,放长肌肉的初长度,同时,必须注意紧中有松,既避免三窝(两个肩窝和一个胸窝)的紧张。全身要做到上虚下实不倒翁,舒适得力骨架正,轻松自在大气裹。但切不可执着追求。

     以上练功三大要素,给学员指明一道前进的方向。由于练功者身体状况不一、悟性不一、机遇不一,练功效果也不同。特别指出:练功者不该知道的东西,一定不要过早地知道。正所谓“天机不可泄漏”。练功是讲究“火候”,如果过早知道太多,你就会想入菲菲,反而破坏自身体认的真实性。

本功法具有功法稳、不出偏;不费力、不费脑;消耗小、收获大;长功快、疗效好等优点,深受广大练功者的喜爱。

     人活着依赖于空气,但空气也会老化(氧化)人体器官。因此,人不可能会长生不老的。对于成仙驾鹤升天之说,是比喻练功达到恍惚、杳冥时全身产生一种飘飘然然的舒服感,类似成仙。这就是俗语中的“飘飘似仙”之说。仙人就是在山上真正的修炼者。佛就是觉悟了的人,是智者、觉者。人是痴迷的未来佛。阴阳莫测所谓神。人之归去为鬼。魂是可以离开身体的精神。魄是依托身体的精神。至于人生最高做到长生久视、死而不亡,说的是有限生命达到无限的永恒,精神永驻而已。如果将人的生命比喻为一盏灯,灯中之油即是人体的生命力,生命力耗尽的结果就意味着死亡。而性冷漠、情绪低沉、悲观消极等都是生命力退化,生命质量下降的体现,也是物化时代人的异化。只要每天坚持做合理运动,练功者均能收到弱而健、健而壮、壮而强的养生效果,就能延长人体的健康期(减少灯的耗油量)。然而,人有小病就象刮小风,等于增加了灯的耗油量。人有大病就是刮大风,风力太大就容易把灯乱灭。这叫灯灭人亡。所以,我们要知足、知养、自然而然就会性爱绵长、生命绵长、幸福绵长。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生命因健康而快乐,因疾病而枯萎”。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伟大的事业。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没有一个朋友能够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够比得上疾病。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科学锻炼,关爱生命。笔者水平有限,不到之处请武术同仁指正。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快乐伴随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